2008 (347)
2009 (550)
2017 (1)
2018 (5)
2019 (4)
2020 (2)
2022 (60)
2023 (92)
2024 (64)
2025 (2)
胡汉民政治生涯之一页
伯 矢
▲ 代帅时代的威严
胡汉民为国民党元老派之一,当辛亥革命光复之初,所谓民党四都督者,胡氏其一也。在中山左右,人材辈出,而胡氏尤以沉着见着。民十三,中山在粤北伐之际,亲自督师韶关,后方要务,概委胡氏留守办理。十三年冬,中山北上,于是胡氏由留守而晋为代帅之尊,在广州大有中山第二之慨。此时中山左右人材,文有廖仲恺汪精衞张继谢持等,武有许崇智杨希闵刘震寰等,而文武双全者,有谭延闿等,而胡氏之能独得代帅头衔者,盖在中山未北上前,胡既为留守,总揽一切,中山北上以后,为驾轻就熟计,自以胡氏代帅为宜,如易其人,反易引起政治纠纷也。
▲ 中山逝后之变化
但世事如白云苍狗,政治变化,亦犹是也。中山北上以后,未几即病故北京,于是广州政局,不能不发生变化矣。是时广州军队东征虽获胜利,而内部反侧,逐渐抬头,盖杨希闵刘震寰之辈,本系投机军阀,虽在国民党旗帜之下,而实际对于国民党主义,并无丝毫信仰。中山在日,尚可予此辈以人格感化,至少使他们还有所顾忌,但是中山逝世以后,他们就成了武乡侯死后的魏延,开始叛变了。在杨刘肃清以后,国民政府成立,胡氏虽然不致如杨刘之被驱逐,而已失去了代帅之尊,降为次等人物了。
▲ 主席落选的原因
广州国民政府,系七月一日成立。汪精衞被推举为国府主席,照当时新规定的政治制度,国民政府主席是最高的行政长官,是一国的元首,其地位与中山生前所任之大元帅同。事前一般预料,以为国民政府主席,必须胡汉民无疑,盖胡氏既尊靠为代帅,则主席一职,自然舍胡莫属也。即退一步,纵使胡氏不能当选,亦决轮不到汪氏,盖汪氏在党,以清高见著,从不任政治要职,故一般人亦决不会想到元首之尊,由汪氏任之也。胡氏在事前亦以为主席一职,必可由其担任无疑,但结果竟名落孙山,不仅主席之职不能得,且连五个国民政府常委中,亦不能得一席,仅得一与其性质不符之外交部长。此在胡氏,实属意想不到。其实胡氏之不能当选,亦意中事。盖胡氏本人,在党内历史虽深,但因其城府太深,为一般同志所猜忌。中山在日,尚可驾驭胡氏,及中山逝世,胡氏既无实力,又不得同志信仰,自难独据高位。当时最得同志拥护者,即廖仲恺氏,故廖氏实为国府主席之最适当人物。但廖氏本人,雅不愿就此,盖廖氏注重实际工作,非徒好虚名者。胡氏既不得同志信仰,廖氏又不愿出马,故主席一职,乃为汪精衞所得。
▲ 廖胡交恶之由来
当国民政府成立之初,内部纠纷迭起,最重要者,即为『廖胡交恶』。盖当时国民政府主席虽属汪精衞,但在政治上居最重要地位者,实为廖仲恺。胡氏之被推为外交部长,亦系廖氏之意。盖胡系政治家而非外交家,胡氏生平未曾办过一件外交案件,胡氏决非不知,廖氏之所以推胡任外长者,实欲暗示胡氏,自动去职也。无如胡氏阅世甚深,胸中自有十万甲兵,精知国府当局,不满于己,而仍安之若素,欢然就外长战,此事实出廖氏意外,但廖胡间之恶戚,因是日深矣。时胡氏不仅与廖交恶,与戴季陶尤若冰炭之不相容。胡戴交恶,尚在中山未死之时,故在十四年二月间,广州中央即决定将戴季陶与汪精衞对调——时戴本任中央宣传部长,汪本任中央上海执行部常委,为解除胡戴冲突起见,故将戴调往上海。戴氏既不在粤,与胡氏自可避免直接冲突。唯廖胡之间,终因政见不同, 感情益恶,未几,而惠州会馆之流血惨剧发生矣。
▲ 中央党部前之惨剧
廖胡交恶,既如上述,唯此时廖氏颇有权力,胡氏对廖,亦莫可奈何也。时外报谣传胡氏另有企图,将不利于广州当局,尤不利于廖氏,不久,廖仲恺即于八月二十日在越秀北路惠州会馆中央党部前被刺身死。与廖氏同时遇难者,尚有监察院委员陈秋霖,廖氏之被刺,显然为帝国主义及其工具之一种阴谋,而胡汉民之弟胡毅生,实为主要凶首之一。其余凶首朱卓文林直勉等,皆所谓胡系人物也。故当时胡氏实处于嫌疑地位。
▲ 关于省港大罢工
廖氏之被刺,与省港罢工有极大关系,盖帝国主义以廖氏为主持省港罢工之要人,故恨廖刺骨,胡毅生朱卓文之刺廖,虽有其本身的政治背景,而另一面实受帝国主义之嗾使。至胡氏本人,对于省港罢工,素持反对态度,在彼之意,以为国民政府应尽力与国内反革命派搏斗,不宜与帝国主义失和,换言之,胡氏此时,实抱不反对帝国主义主张,而对于廖氏之坚持省港罢工,尤为不满。胡氏既身为外交部长,与香港政府关系,自觉密切,此与廖案亦不无相当关系也。
▲ 屈留黄埔的真相
廖案发生以后,即证实胡弟毅生等实为主谋,故胡氏颇不自安。广州当轴,亦以胡氏处境艰苦,为避免反革命起见,特请其赴黄埔长洲要塞司令部暂为休息并派兵保护,以免不测。因此外间即谣传胡氏被广州当局扣留,羁禁于黄埔,实非事实也。
▲ 感不安出洋考察
胡氏虽在当局保护之下,安居长洲要塞司令部内,然于心究有不安,故呈请中央政治会议,要求出洋考察。中央政治会议立即核准,胡氏乃于廖案发生不久,悄然去国,作海外游矣。
▲ 解释国民党使命
胡氏出洋考察,首至莫斯科。胡氏为反共健将,对于苏联政制,自然表示不满,而社会主义尤为彼所反对,但既至俄境,环境如此,亦不容胡氏表示真实态度。故胡氏内心虽极力反共,而表面上不得不极力表示左倾,彼在莫斯科十月纪念日大会上演说,解释国民党之性质,中国国民党之使命,在于完成由国民革命过渡到社会革命的工作。并说明三民主义革命之目的,与苏联十月革命原是一样云云,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胡氏至莫斯科,其言论行动,已一反其原来主张矣。
▲ 二届大会之当选
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于十五年一月一日在广州举行。时胡氏尚远游海外,不能参加。在大会上,关于胡汉民当选与否,颇费周折,大会中CP党团,最初决定不选胡氏,但第三国际观察胡氏在苏联言论行动,认为十分左倾,故命令中国共产党必须选胡氏任国民党中央委员,故大会选举,结果胡氏得票不少,当选国民党二届中委。在第一次中央委员全体会议上,且被推任为中央工人部长。此系谭平山所提出,盖共党明知胡氏对工人运动工作,极不相宜,而必推彼为工人部长者,实有深意在焉。
▲ 返国问题之波折
胡氏因避灾而出洋考察,原定半年可以归国,三月二十日中山舰案发生后,胡氏满以为可以返国矣,无如尚为当局挡驾。直至十七年宁汉分裂之前夜,始有机会回国,宁汉分裂,南京国民政府正式成立后,胡氏始得复出任党国要职焉。
原载《现代史料》第二集(上海:海天出版社,193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