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雄风

有所思,有所感,从历史的时空中来,再回到历史的时空中去。
个人资料
正文

昆士兰华人社区杰出人物选(19)-黛华:平凡之中见真情 ─ 陈水顺先生小传

(2007-05-02 05:49:08) 下一个

平 凡 之 中 见 真 情
──陈水顺先生小传
   


     

    一九九九年五月十日,一位既非富商巨贾、亦非名门望族的九十岁老人,在澳洲昆士兰州布里斯本市悄然而逝,波澜不惊。然而,万里迢迢的中国,即这位老人的故乡福建省惠安县东园后港村,却引起了极大的反响。该村在后港小学为之召开了追悼会,以悼念老人并缅怀他长期以来对桑梓的深切关怀和慷慨资助。有一千八百多人参加了追悼会,盛况空前,备极哀荣。这位老人就是陈水顺先生。

    众所周知,社会是一个整体。个体间的行为相互影响,由此而推动社会整体的发展。在这个社会中,一些人轰轰烈烈,创造了丰功伟绩,令人景仰;而许多人则淡泊一生,在平凡中凸现出对他人、对社会的爱心,对其固有文化的执着,以及对社区工作的默默奉献,包括贡献其知识、技能、还有财富。这些人或许对社区、对他人奉献的只是绵薄之力,但却持之以恒,无怨无悔。仅这种无私的奉献精神就足以令人钦佩。

    陈水顺先生便是这许许多多的人群中的一员。

一、出身贫寒    勤劳起家

    陈水顺,字寿眉,一九一○年生于福建省惠安县东园后港乡大庶村。少时,因家境贫寒,无力支付学费,而与学校无缘。十岁起,便开始在渔船上帮工,饱受风霜之苦仍不能脱离饥寒之困,然仍勤奋依旧,刻苦工作。三年后之一日,前往某药店买药,从旁随手帮忙,不计酬劳。其天资聪颖及乐于助人之品德为该店老板所赏识,随收之为学徒。从此,陈水顺努力学习店务助理等事宜,又在作好挑水、清洁等杂务之后,谦卑有礼地请教店中长者,学习文化知识,以补少时失学之憾。至此,每日学文识字,读写计算,持之以恒,终于告别文盲而成为断文知书之人。也由此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为其日后督促子孙潜心向学、掌握知识奠定了基础。

    由于工作勤奋,尽职尽责,所到受雇之处,陈水顺皆为店东所器重。加上其克勤克俭,而薄有积蓄。到一九三十年代,陈水顺遂蓄资在厦门开办了自己的生意─惠源米行。因其经商以诚,信誉昭著,故生意兴隆。不久,又创办了荣丰贸易公司,业务拓展迅速。

    一九四九年,陈水顺离开福建,到香港定居。在当地成立维生公司及远东航运公司,凡历二十载。惟正当业务发展生意繁盛之时,不慎陷入老千骗局,资财损失颇巨,生意难以维持,乃招人入伙合股,以继续营业。数年之后,不幸又为合伙人所累,终至生意倒闭。对此,陈水顺唯自叹不智,但处变不惊,泰然处之,从容过其淡泊生活。

    一九六九年,陈水顺携夫人移居澳洲,定居于布里斯本市,直至逝世。在布里斯本定居期间,陈水顺一直参与华人社区的活动,并教授当地澳人和华人练习太极拳健身,积极推广中华文化,沟通与当地人士之间的相互了解。

二、服务社团   奉献爱心

    自一九七十年代起,在澳洲的华人人数开始增加,社团的数量也有所增长,成立于一九八十年代初期的昆士兰华人宗亲协会便是其中之一。陈水顺在移居布里斯本之后,就积极参与华人社区的各项活动,而贡献最多的,是参加昆士兰华人宗亲协会的工作和该会各项活动,达十三年之久。他在会中担任评议员及评议长之职多年,并多次负起署理会长之重责。同时,也主持太极拳的教练工作。

    陈水顺办事认真,热心助人,积极协助把华人宗亲协会的事情做好。华人宗亲协会成立初期,财政管理欠佳,有时甚至连支付会所的月租和印刷费都有困难。看到这种情形,陈水顺总是参与发起捐助,并带头捐款二百元,以解燃眉之急。当华人宗亲协会的一些人士在一九八十年代后期在布里斯本市西端区捐出土地,以作筹建幼儿园之用时,他也予以积极支持,与会中同仁等多方协助,向政府有关部门申请批准,并获得资助。由于这些努力,目前这所位于西端区静街的属于昆士兰州华人宗亲协会的幼儿园,不仅招收华人社区的子女,也接收来自其他不同民族社区和主流社会的孩子,并由接受过专门训练的合格幼儿教师管理,在澳洲多元文化事务的发展中正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华人宗亲协会创办的华文学校因业务的开展,而在新农场区设立分校时,陈水顺亦积极支持,并在早期于每星期六来到学校,与其他人士共同负责有关校务事宜。此外,在华人宗亲协会所发起的筹建老人院、为年老体弱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服务的过程中,以及在华人宗亲协会申请政府有关资助、以开展上门为在家行动不便者服务项目的过程中,陈水顺皆积极参与,出钱又出力。

    陈水顺对社团活动的热心及不计名利地工作,获得了华人社区的一致好评。许多与其共过事的会中同仁,对其为人与工作态度,皆交口称赞。有谓:“陈老先生出钱出力,服务热心”;或谓:“先生平时不多言语,和蔼可亲。但若见会中有其认为不合理之情形与不公正之决定,则必挺身而出,据理力争,提出指正,虽由此而开罪他人亦无所顾忌。作为如此高龄的一位社区工作者,仍秉处事不苟之原则,持敢作敢为之态度,实乃难能可贵。”又谓:“陈老为本会、为族人、为社会树立了光明磊落、赤诚无私的好榜样。”

    以上评论,足可见陈水顺如何以一颗炎黄子孙的赤诚之心,服务于社区,造福他人,且无怨无悔,任劳任怨。实际上,陈水顺一直到去世之前,仍然担任昆士兰华人宗亲协会的永久常务顾问之职。

三、教拳练身   推广文化

    陈水顺曾在五十年前获太极宗师吴公仪亲授太极拳真传,之后持续练习,无日间断,身体健康得益良多,宿疾如胃病等亦不药而愈。定居布里斯本后,仍继续坚持此强身健体之道,每日必到新农场(NEW FARM)公园练拳练剑。途人经过,由好奇伫立观望而致请求跟随学习,学生日众,且华洋搀杂,蔚为大观。

    陈水顺在布里斯本的首批学生,竟是一对澳人夫妇。当时陈水顺仅识英文单词若干,与澳人沟通尚有很大困难,但仍秉其热忱,悉心教授。用另外一位澳洲学生的话说就是,虽然彼此言语不通,但他用其太极拳的每招每式的具体行动,以及始终如一的耐心的微笑,直至学生领会贯通为止。因其教导有方,循循善诱,两位澳人学生亦虚心求教,认真肯学,练起拳来居然中规中矩,大大增强了其学拳健身的信心。而且,经过练拳,他们确切感到此举有助于气血运行、肢体灵活、精神饱满,由是对太极拳健身之道,深信不移,对老师更加敬爱。

    一次,陈水顺与儿女应邀做客于该学生家。甫进屋门,即见青烟荧绕,更诧见桌上有香炉一座,正燃香袅袅,猜想该学生在膜拜什么神灵,但不明白何以用传统中国民俗式的燃香拜祭。遂由儿女作翻译,笑问原由。澳人夫妇亦笑答曰:

    非也,非也,非在拜祭何方神灵。盖因认识老师后,对中国文化民俗产生浓厚兴趣,有样学样,自得其乐。如此一来,亦可向老师表示亲近。

    陈水顺在教授太极拳之余,亦常邀请学生至家中,师生欢聚一堂,以拉近东西方文化的距离。此外,也常向澳人学生展示或赠送中国手工艺品如字画、花灯、剪纸、刺绣、红包等,供其观赏,以加深其对中国文化之兴趣与认识,并沟通相互间的了解,加深民族间的友谊。在“白澳政策”仍余音不绝、澳人对华人社区及中华文化的认识非常有限的当时,陈水顺以他的形式为华人树立了一个可亲的形象。

    陈水顺不仅身体力行地在当地华人和澳洲人中间积极推广中华文化,同时也协助其他亚裔社区推广其文化,共同促进多元文化的发展。一九九一年十月间,ASPLEY MASTER CLUB健身中心的创办者韩裔人士伊荣九(Y. K. YAN)先生亲访陈水顺,邀请其担任该中心的太极拳班教练。陈水顺当时心中犹豫,自己年事已高,又有病在身,兼且体力渐衰;而且,一方面已有宗亲协会职责在身,另一方面又要陪伴病中之妻,再者,每周六例必在NEW FARM新农场公园教拳授剑,若再加上此项工作,恐时间和体力皆为一八十多老翁所难以胜任。然而,他又感到,扩展太极拳练身之道,尤其是多民族合作以增进相互间的了解,又是一件非常有意义之事,如何取舍,心中一时委决不下。后经半日之深思熟虑,定下决心,用毛笔毅然写下如下字句:

    古人赠送棺木,功德可嘉。吾今教授太极拳,为人健体增寿。若每学者可以增寿十年,十人即可增寿百年。我之学生又可教学生,如此类推,助人无数,我亦略为积德矣。遂应允负起教练之责。

    陈水顺传授太极拳,持之以恒,将其作为实现其人生目标的途径之一,也冀望由此而增进中西文化之沟通。当有人询之何以能如此持久热心地教授太极拳时,他不假思索地回答:

    我无德无才,仅可以此雕虫小技回馈社会。现澳人朋友有学习中国文化之兴趣,正好藉此机会,以增进中西文化之沟通,如此亦可予韩莘(Pauline Hanson)之一国党(One Nation Party) 造成一点障碍。

四、助人为乐   楷模永存

    陈水顺在服务社会时,还以爱国爱家、助人为乐为己任。

    早在日本侵华时期,陈水顺便自觉自愿地支持国家的抗日战争。他曾因运米支援大后方,而被日本侵略军逮捕,严刑拷打折磨,几致丧命。晚年,仍坚持资助故乡。也许是由于少时失学所带给他深刻的影响,陈水顺一直关心家乡的教育事业。他与故乡小学一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与校方通信近百封,对教务非常关心。除捐款修建校舍外,每年必汇寄三千至五千元不等,作为办学经费,年底又再寄赠慰劳金予教师。此外,还动员旅台之乡亲,集资成立教育基金会,大力提倡和提高教育水平。同时,他对家乡的公益事宜亦备及关怀。虽然他在澳洲省吃俭用,但在储款汇寄回乡作架设电灯、修路及其他公益事宜等方面,则踊跃捐输,不甘后人。当家乡人士感其捐助,提议在后港小学为其树匾,以彰其德时,陈水顺致函婉拒,谓之:“吾何德何才而获此殊荣”?于此可见其在成绩面前之谦逊可钦人格。正因此,陈水顺家乡的父老乡亲在其悼文中,是这样来评价他的:

    数十年沧桑岁月转瞬即逝,社会变异无常,惟独先生热爱家乡之心、怜贫惜苦之情,始终如是。

    陈水顺长期以来关心桑梓,出钱出力,贡献良多。为表彰其关怀桑梓之情及拳拳爱国之心,中国政府于一九九五年特邀其以侨胞身份,与侨胞回国观光团的其他成员一道,回国参加国庆大庆。

    陈水顺也热爱澳洲这个新的国家。他对于定居于这个生活环境优美、国内政治安定、居民性情纯朴、社会福利良好的国家,感恩满足。因此,他一再鼓励他人,无论中西,皆应以礼相待,遵守法律,做一个好市民,树立一个好榜样。而他则以身作责去影响和帮助他人。正因为他的真诚态度,使许多学生在待人处事方面受到薰陶。

    在陈水顺早期的学生中,有一位芳龄不到二十的少女,因出生于家庭背景复杂的大家庭,父母子女甚至兄弟姐妹之间缺乏沟通,生活孤寂,无人可以倾诉。自投师于陈水顺门下,有感于老师态度和蔼、慈祥可亲,遂视之为唯一可倾诉之对象。她曾对老师叹道:“世人大都自私自利,只顾自己,没有一个好人。”陈老师慈爱地回答:“不尽如此。世上还有很多很多好人。你试放眼四周,就会遇见的。”而陈老师本身的行为表现,早已印证了其自己的话语。这位女士信任和敬重老师,照此行事,观点慢慢地得到改变。而今,她已是两个儿子的快乐母亲。

    陈水顺的另一位学生杨允义的评价,或许反映了许多学生包括与陈水顺相识的人们的心声:“陈师教导我们拳技之同时,也使我们修心养性,改变了人生观。陈师只是付出,不期回报。他的爱心和耐心等高尚人格薰陶了我。”

    义务教拳,是陈水顺助人为乐的另一个具体表现。他不仅每周固定在公园中教授华洋人士学拳健身,还自己付费印制了许多他教授的吴式太极拳套路的录影带,免费赠送给学生,希望能藉此使中华文化得以推广。榜样的感召力是巨大的。他的学生有的又带了许多家人和朋友来跟陈水顺学拳,有的则在学成后,也仿陈水顺的作法,义务教授他人太极拳以健身。上面提到的杨允义先生便是一例。他在最近退休后,以教授太极拳健身作为其休闲活动。

    陈水顺是平凡的。但在他平凡的外表下,有一颗赤诚无私的爱心。这颗爱心引导着他关心桑梓,持之以恒。他赞助家乡,始终如一,至今“硕德犹存,芳声弗坠”(其故乡人悼语)。这颗爱心也支持着他服务社区,默默奉献。但凡公益事宜,他都大力襄助,出钱出力,不甘后人;同时,也乐于助人,有“活菩萨”之称。这颗爱心亦鼓舞着他待人以诚,沟通中西。他不仅在华人社区里与众人以诚相待,从不在背后诽谤他人,而且以自身的行动去与当地人友好相处,促进相互间的交流。他常说,“洋人对华人友善,华人也应以礼以敬相待,遵守法律,做一个好市民,树立一个好榜样。”这颗爱心更伴随着他夫妻偕首,相孺以沫。结婚近七十年,无论是处于顺境还是逆境,他与爱妻相敬如宾,白头偕老,互相关心,忠贞不渝。这颗爱心支撑着他爱护后辈,舔犊情深。他将所有孩子无论男女都送进学堂,让他们以更多的知识立足于社会并服务于社会。并以自己的行动告诫子女知足勤俭,追求上进。

    陈水顺先生在九十大寿后仙逝,留给后人的是无形的精神财富和赤诚无私的爱心。这也是他平凡之中所体现的真情所在。而这颗爱心更可激励后人热爱生命,奉献社会,并相互交流,和睦相处,在平凡的人生当中,对社会担负起我们应尽的职责。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