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347)
2009 (550)
2017 (1)
2018 (5)
2019 (4)
2020 (2)
2022 (60)
2023 (92)
2024 (64)
2025 (2)
鬼谷雄风
任何民族都是崇尚英雄主义气概的。中华文明能够在历史的长河中保持其璀璨之光辉,中华民族能够延绵不绝,生生不息,历经劫难,发展壮大到今天,其中一个原因,靠的就是贯穿其民族精髓的一股英雄主义气概。
这种英雄主义,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高度发育成熟。当我们追根搠源中华文化的时候,常常会驻足于风云际会英雄辈出的春秋战国时代,折服于当时弥漫着的英雄气概。这一点可与西方文化相媲美。
西方文化的源头是希腊。因为古希腊人处于“英雄时代”,对西方人带来一种深刻的影响,即喜欢把什么事情都放在高峰和刀锋上体验,也就是放在生与死的境界上去加以体验。比如,古希腊的三部史书,都是描写战争的,即有 “ 历史之父 ” 之称之希罗多德写的《历史》,讲希腊和波斯人的战争;《荷马史诗》,讲特洛伊战争;及修昔底德写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为什么都谈战争?因为战争把一切浓缩了,它体现的是英雄主义气概。比如我们熟悉的温泉关战役,三百勇士守卫关口,抵抗波斯人的进攻,全部英勇战死。有两个人,一个人出差去了,还有一个有病,没去打仗。他回家后妻子就说不,别人都死你为什么不去死?这种英雄主义气概,让人荡气回肠,肃然起敬。
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也同样崇尚这种英雄主义。《诗经 · 秦风》中有一首诗曰《无衣》,就是最好的说明: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诗中所表现的是好男儿理当奔赴疆场,披战袍拿起枪,生死决战于沙场。这个时刻,这种雄纠纠气昂昂的情怀,最能见出男子汉大丈夫的英勇气概。流血牺牲算什么,兵戎相见,勇者胜。这就是那个时代的精神风貌,那个时代的民族精神特征。英雄气概的丧失,英雄主义的失落,也就是男子汉的失落;失落了男子汉的社会,必定是个畸形的、变态的社会;没有英雄的时代,必将也是个侏儒充斥的时代。也正因为此,抗日战争时期西南联大的雷海宗教授对先秦时期的这种英雄主义的“兵”的文化给予了崇高的评价,谓之为中华文化发展的动力之一,心往神之。因此,勇武的气概,一往无前的精神,可以成为一个时代在精神上的支柱。英雄主义在本质上是浪漫的。它在理想的召唤和指引之下,敢于去抗争,进取,拼搏,并且敢于献身,由此造成一种时代精神。
可惜的是,英雄主义,英雄的时代已失落得太久了。在目前这个历史大变革时期,中华民族的崛起正遭受着西方势力的遏制、日本右翼的频频挑衅、内部分裂势力的干扰和破坏,它在急切地呼唤全民族的这种英雄主义精神,需要我们激起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以超越古人的气概,去迎接这个挑战。在这方面,毛泽东是我们的表率。他在中央红军刚刚胜利完成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而日本帝国主义继侵占东北三省后并未止步,又于 1935 年向中国发动全面战争,日军从关外杀进了关内,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紧急时刻,在中国政治格局将发生大变动的前夜,于 1936 年初所写成的那首气吞河山的壮丽诗篇《沁园春 · 雪》,表达的就是这种高度浪漫的英雄主义气概。正是这种理想的召唤和精神的指引,中国才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才为分裂势力所恨、为西方势力所嫉,在中国繁荣富强与和平统一的道路上设置种种障碍。今日中国的崛起,是无数中华儿女前赴后继、英雄献身,不屈服于列强的压迫的结果。今日神州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美丽富饶的土地,是海内外炎黄子孙的共同家园。因此,现在是我们重温毛泽东的《沁园春 · 雪》,重铸英雄主义,为中华民族的崛起和统一进取、拼搏的时候了: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让我们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