恬芬妮的温馨客栈

烹饪,摄影,旅行,经典美食,品质生活
个人资料
恬芬妮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归档
正文

游船伊比利亚(11) - Mont St Michel, France

(2020-10-18 18:01:29) 下一个

旅程就要结束了,有点依依不舍。 明早就到伦敦,还要抽空收拾行李。

早上游轮停靠在St. Malo港。 这是日出。

最后一天上岸,在车上抓拍街景,一路都是传统的法式建筑。




Mont Saint Michel

除了巴黎及其周围的纪念性建筑外,圣米歇尔山(Mont Saint Michel)是法国访问量最大的旅游景点。

这座带城墙的中世纪城市,以及其宏伟壮观的哥特式修道院,建在位于库恩斯诺河(Couesnon)口的一个花岗岩小岛上。 1979年,圣米歇尔山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册封的第一批历史遗产之列。

圣米歇尔山是法国为数不多的保留着完整的中世纪城墙和防御设施的地方之一。 城市虽小,但是有居民(很多非全职居民)和市长。 除了宗教设施外,还有古老的建筑,狭窄的街道,旅馆,饭店和商店,满足每年数百万游客的需要。

岛上第一个基督教宣道会由Saint Aubert of Avranches于公元708年建立,献给水手们的守护神圣迈克(Saint Michael)。 传说天使迈克尔(Archangel Michael)向阿夫朗什(Avranches)主教圣奥伯特(Saint Aubert)显灵,敦促他在库恩斯诺河(Couesnon)口的岩石岛上建一座教堂。 天使多次显灵,直到主教答应为止。 在教堂建立后的头几个世纪里,圣米歇尔岛位于海湾之中。 大部分时间被海水包围,退潮时周围是浅水和沙子,可以乘船通过或者步行穿越。

在中世纪,朝圣者必须越过7公里(4.3英里)的水路才能到达该岛,当时该岛的位置比现在要进入英吉利海峡整整5公里。 趟过泥泞本身可能是致命的,而且必须等到退潮之后。 在1318年,有30名朝圣者因此丧生。 即使在现代,对游客和朝圣者的有组织营救数目仍然令人震惊。

但是,随着海湾的逐渐淤塞,陆地越来越接近小岛。 持续多年开垦肥沃的湿地作为农用加速了这一进程。 因此,圣米歇尔山海湾现在的面积比中世纪在岛上建立第一座本笃会(Benedictine)修道院的时候小了几平方英里。

诺曼人(Normans)对圣米歇尔山的统治始于公元966年。 当时法王洛海特一世(Lothair I of France,公元954-986年在位)颁发了圣米歇尔山宪章,阐明诺曼人在圣米歇尔山建立本笃宗教社区(Benedictine community)的意愿。 本笃会的修士们出色地管理了修道院,刺激了圣米歇尔山作为朝圣地和商业中心的发展。 僧侣们在岛上创造了大量手稿和书籍,为圣米歇尔山赢得“书市(The City of Books)”的美名。 1066年之后,诺曼统治者将圣米歇尔山视为信仰之地以及与法国开普敦对抗的战略要塞,在此驻军,供修道院住持、诺曼国王、以及英格兰的普兰塔涅特国王(Plantagenet)调遣。

在中世纪,圣米歇尔山是欧洲西北部的重要地区。它的修道院在十二世纪曾经是最好的学习地方之一。 在中世纪晚期群雄纷争的乱局中,圣米歇尔山也被卷入诺曼人(Normans)与布列塔尼人(Bretons)的对抗,法国人与诺曼人(Normans)的对抗,以及法国与英格兰的对抗之中。

作为诺曼底的一部分,圣米歇尔山属于征服者威廉(William the Conqueror)的继承者。 威廉是诺曼底公爵(the Duke of Normandy),于1066年征服了英格兰,并在那里建立了自己的王国。 诺曼底连同圣米歇尔山因此属于英格兰,就像附近的海峡群岛(Channel Islands)(法语中称为Anglo-Norman isles)至今仍然是英国的属土。

圣米歇尔山在1204年被法国人占领并烧毁,然后进行了重建。 法王菲利普二世(Philip II of France,公元1180至1222年在位)慷慨解囊赞助修道院。 该修道院被称为“奇迹”(法语:“La Merveille”),是圣米歇尔山上最具特色的建筑,是晚期诺曼·哥特式工程和艺术杰作。 它由两座三层楼高的建筑,一个餐厅和一个巨大的回廊组成。 法王路易九世(King Louis IX,西元1226-1270年在位)驾临过修道院,赏赐了皇家礼物,并且翻修防御墙和其他军事设施。 后来在百年战争中,圣米歇尔山被英国人围困,但从未被占领过。

圣米歇尔山的命运后来逐渐走下坡路。 十六世纪的宗教改革(the Reformation)减少了朝圣者和僧侣的数量。 在法国大革命(公元1789-1799年)期间解散修道院时,只有7名僧侣居住。 拿破仑一世(公元1804-1815年在位)下令将圣米歇尔山改作监狱。 1836年,包括维克多·雨果(Victor Hugo)等有影响力的人物发起了一场运动,恢复被视为国家建筑瑰宝的东西。 监狱终于在1863年被关闭。 修复工作于1874年开始,天主教徒于1922年回到该岛。 修道院于1966年恢复本笃会秩序,以纪念该教会成立1000周年。

广受游客欢迎的修道院是中世纪建筑的典范。 像其他古老的大教堂和修道院一样,不同的部分可以追溯到不同的建筑时期。 罗马式中殿建于公元十一至十二世纪。 法国哥特式风格的唱诗台始于英国人离开之后。 天使迈克尔(St. Michael the Archangel)的雕像坐落在空中约91米(300 英尺)的尖顶上。 教堂下有三个建于梅洛芬格时期(Merovingian)或加洛林时期(Carolingian)的地下室。 因为法王菲利普二世(King Philip II)和路易九世(King Louis IX)的贡献,圣米歇尔山的防御墙和外墙为修道院的南侧和东侧提供了绝佳的景观。 圣米歇尔山岛上还有餐厅,豪华回廊和蜿蜒的中世纪街道。 在法国伟大的哥特式复兴主义建筑师Viollet Leduc造访之后,山上的大部分建筑在十九世纪经过了认真而广泛的翻新。 在1896年,修道院变成了地标式建筑。 里面的唱诗台根本不是中世纪的产物,而是建筑师爱德华·科罗耶尔(Edouard Corroyer)的作品。

1874年,圣米歇尔山被列为历史古迹,并开始吸引游客。 为此,在1880年修建了一条不会被淹没的堤道。 但是堤道和其他土地管理政策以及越来越多的游客大大加快了海湾淤积,圣米歇尔山有与内陆连接在一起的危险。

自十九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当地已经采取措施疏通海湾并且逆转淤积过程,以便使得圣米歇尔山恢复成为海湾里的小花岗岩岛。

潮汐:圣米歇尔山湾是欧洲最大的浪潮点之一,潮汐变化将近50英尺或15米。 最高潮汐(春季潮汐)发生在新月和满月之后的一两天内,尤其是在春季和秋季的春分点。 除了堤道,小岛完全被大海包围。 在小潮期间(潮汐变化最小时),即使涨潮小岛也没有被水围住。


圣米歇尔岛和日本宫岛于2009年结为姐妹岛,圣米歇尔岛上的修道院与宫岛上的严岛神社也因此联结在一起。 前面的鸟居(神圣的大门)是日本作为10周年纪念送的礼物。

我们从左边那座建筑前的大门进去,攀登前坡进入修道院参观,然后从右边穿过中世纪的小镇再回来。

从左边这个大门进去。

上山之路。

回望走过的路。

有人说教堂都建得高大雄伟,彰显神的威力和无处不在,只有天堂一条路。

用于往/从修道院升降物资的滑轮设施今天仍在使用。

这次游船一路看教堂,也看出些眉目。 这座建筑是哥德式风格,顶上的两个拱门是为了分散建筑的重量。 塔尖上众多的小怪兽雕塑一是为了排水,二是装饰。

修道院的教堂有罗马式和哥特式两种建筑风格。 它有木制的,几乎像稻草一样的天花板,以便减轻底层的压力。 教堂的顶部是天使米歇尔(Michel the Archangel)的金色雕像。 在2016年3月,人们用直升机临时拆除尖塔上的雕像,以便修复里面的避雷针。在修道院内部有模型介绍该工程。

这部分建筑是罗马式的,比较古朴。



修道院内部陈列的圣米歇尔山模型。

圣米歇尔岛周围的沼泽地,涨潮的时候应该被海水淹没。

山下是早期法国国王们建的碉堡。

当年英国人从那座岛前来进攻,但是无法夺取圣米歇尔岛。



教堂的木制屋顶旨在最大程度地减轻底层的压力。

也许这位就是圣米歇尔。



坐在过道上忏悔?

墙上张贴着修复回廊的过程介绍。

这个应该是修道院最早期的部分,是罗马式风格。



出了教堂,来到回廊。



回廊上有精美的雕塑。

教堂上面木制的,稻草般的屋顶旨在减轻底层的压力。

染色玻璃。

小型忏悔室。

修道院有好几层楼。 上帝统治着最高层,接下来是神职人员,然后是贵族,最后是其他人口。 当表面的装饰被移除后,每层的区别就不怎么明显。

拿破仑下令移除所有装饰,把这里变成监狱。 有关这些房间用途的资料在二战中被德国人炸毁,所以没人知道这些屋子是用来干什么的。



运送物资的滑轮装置。

不知当时的人们是否向往外面的世俗生活?

这些应该是后来安装的,早期的设备应该很简陋。

供游客和旅游大巴使用的不会被淹没的堤道。





厕所的排泄物顺着石道滑落到山下。





终于出来了。



自由的鸟儿。

这是我最喜欢的地方,郁郁葱葱的古堡充满生机。

进入布满防御装置的中世纪小镇。



眼下疫情肆虐,不知什么时候才能恢复往日的热闹场面。

从上面一直走下来。











这些就是镶在教堂塔尖那些怪兽的模型。

用到处人山人海来形容也不为过吧!

修女们。



中世纪护城河上的吊桥。





出了这道门就出城了。

右边是早上进去的那道门。

圣米歇尔山的最后留念。


启航

回到船上,开始启航,明早到达旅途的终点 - 伦敦。

有船友说:“虽然这里很好,但是我们需要回归现实。 该回家了!”

用镜头捕捉St. Malo港的景色。












游船伊比利亚系列:

第一站
Lucca, Italy
第二站
马赛
(Marseille, France)
第三站
巴塞罗那
(Barcelona, Spain)
第四站
Cartagena, Spain
第五站
格拉纳达
(Granada Spain)
第六站
Cadiz, Spain
第七站
里斯本
(Lisbon, Portugal)
第八站
Oporto, Portugal
第九站
波尔多
(Bordeaux, France)
第十站
St Emilion, Bordeaux, France
第十一站
Mont St Michel, France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