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 (91)
2008 (75)
2011 (59)
2013 (41)
2014 (87)
2015 (41)
2017 (48)
2018 (51)
2019 (89)
2020 (142)
2021 (126)
2022 (148)
2023 (119)
2024 (132)
2025 (13)
叉烧包在早期广式饮茶中极受欢迎,有镇山之宝的美称。 茶楼供应两种叉烧包:中式蒸叉烧包和西式焗叉烧包。 蒸叉烧包的面又白又胖,里面包满鲜红的叉烧粒;焗叉烧包实际上是叉烧面包,用酸面根发面。 外表烤成棕红色,里面有叉烧粒和洋葱粒。 以我看来,刚出炉的焗叉烧包更香口。
叉烧包固然好吃,广东人上茶楼却很少吃,如果请人饮茶绝对不点叉烧包。 因为“吃包包吃饱”,过早填饱肚子就吃不下其它点心,而请人吃叉烧包是没有诚心的表现。 地道广东人会叫一份叉烧包打包带走,留着下午肚子饿的时候吃。
广式饮茶经常吃小笼包。 竹蒸笼底下垫一片椰菜,上面有6到10只小巧灵珑的包子。 旁边带一小碟大红浙醋,里面有几条刀功整齐的细姜丝。 上海南翔小笼包里面还有蟹粉。
一般小笼包采用烫面,皮薄馅靓。 咬起来一泡水,是灌汤包子。 有人介绍这种包子的吃法是轻轻提起,咬破包顶。 吸去汤汁,再吃其余的面和馅。 我似乎体验不到这种境界。 有些包子拿来已经破掉,有些夹的时候弄破,汤汁尽流;皮肉完整的包子里的汤汁非常烫口,只能先捅破包子,让汤汁流出,再慢慢享用。
梁实秋先生对吃灌汤包有精采描述:一个食客一口咬下去,包子汁溅了对面食爷一脸。 食爷却毫不觉察,继续埋头吃东西。 跑堂在旁边看不过去,递过一条毛巾。 食爷却不慌不忙地说:“别忙,他还有一个包子没有吃!”
生煎包是另一种风格。 生煎包个头比小笼包略大,用发面包猪肉馅。 底部焦黄,吃起来酥脆夹杂着肉香,非常诱人。
如果说小笼包是典雅的淑女,生煎包是妖艳的荡妇,广式大包则是憨朴的大嫂。
大包的起源是茶楼将卖剩的烧腊切块做成包子,赊本出售。 点心铺的鸡包用又白又胖的发面,里面有一块带骨鸡肉,一节腊肠,一块冬菇,一瓣熟鸡蛋,和一些猪肉末。 大包个头大,份量足。 物美价廉,一只足以应付一餐,适合中午带饭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