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关于诗歌 读诗对于写诗的重要性

(2004-12-06 22:14:38) 下一个
网上找来的庞德的诗,附加一点感想 2004-11-23 12:55:40 网络确实好,想要什么就能得到什么,还是足不出户地得到。不费劲就找到了庞德的诗,自己先扫读了一遍,突然觉得当年曾经那么震撼人的作品,今天已经没有那种巨大的冲击力。原因是,当年是一下接触了西方现代派诗人的一个群体,而今天只是重读其中之一,而最重要的原因是,今天曾经被猛烈地批判为崇洋媚外,晦涩阴暗,萎靡颓废和糟蹋诸国语言的现代派诗歌语言已经成了中国新诗人普遍操持的共同语言。世界上第一次出现三点式泳装的时候,其轰动程度有如比基尼岛上的原子弹爆炸,但是今天比基尼随处可见了,怎么还可能有那种冲击力呢? 其实,就庞德这样公认的现代派开创诗人,也就是最好的诗人,他的个别篇章这个坛子里的诗人都能达到那个水平,就像如果这些有为青年去写唐诗也有可能有一首变成唐诗之301首。问题是诗人被称作诗人不是因为个别诗作,而是因为一系列的诗作奠定了他对诗歌的贡献,他的最好的篇章被不断地提起,成为代表作。 接着想说的是:1。要读一批诗人的作品,可能最后会选定自己偏爱的诗人模仿,但是接触多一些会有好。 2。我从来不相信创作可以只从一个伟大作家或者诗人那里获得无穷无尽的资源,从前的人信奉一本书,一个作家,或者一个选集(比如唐诗三百首),那是因为当时的文化人太少,作品太少。结果一部红楼梦养活了一大堆文学评论家,一个唐诗三百首养活了好几代教书匠。这些因为匮乏而产生的现象,让人误以为那些名人名篇不可超越,你不可以超越,跟你同时代的某些人就可能超越,不要以自己没有勇气就推断别人不会做那事情。只有无需超越(没有可比性),没有不可超越。中国的顶级的研究院里曾经拥有鲁迅,郭沫若,钱钟书研究中心这样的研究单位,可是没有人再要对这种中心感兴趣,曾几何时研究红楼梦的俞平伯和李希凡竟然获得学术界至尊的地位。那个年代一去不复返了,这是社会的进步,原因很简单,有文化的人多了,顶峰就觉得低了。外国现代派诗人也是平凡的人,在他们那个年代写出这样的诗篇说非凡不过分,可是今天很多普通的写手个别篇章要达到这个水平并不困难。 3。既然形式的学习是比较容易的, 如果想做一个好的诗人,最重要的还是磨砺自己的思想。阅读诗歌以外的哲学,社会科学和文学作品跟可能比仅仅阅读诗歌本身重要得多,而最重要的是要思考世界,思考人类生存状况。今天描写病态心理学的作家得诺贝尔奖就是因为她对这一人类生存的状况有特别的观察,体验,理解和表现。会写小说的人多了去,能被承认得就很少。记得王朔成名之后多少教授学者联合绞杀他,说他没有文化,这就是文人的悲哀。思想不是用学历和学位或者职称职衔来测量的,思想之源有很多,主要就是两个途径:书籍和人生的阅读。 4.看这些译作可以明显感受到今天写新诗的那些诗人的所谓的诗的语言从哪里学习的,下面一些译作各有风格,各有优劣。有的翻译者自己简直就是中国现代诗歌的开创人,因为他们的理解和语言影响了后来的中国诗人,可是他们自己多半默默无闻,历史永远不公平。有的翻译者简直是糟蹋现代派诗歌,竟然想用中国古风(昨天刚学来的名词)的样式翻译现代派作品,我愤怒地删除了其中一首译作,那不是捍卫汉语而是亵渎现代派诗人。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