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我们生活中的变化(6): 毛笔字和珠算课程今安在?

(2005-05-30 23:09:37) 下一个

 

开头写两句并非多余的话。“我们生活中的变化”不是一个怀旧的系列,而是一系列关注社会变迁的话题,而社会变迁是社会研究者们最为感兴趣的领域之一。任何怀旧都意味着对过去的某种沉迷,暗含一种今不如昔的慨叹,希望昨日又重来。我好像从来缺少一根怀旧的神经,我是未来取向的人,相信明天会更好,今天也不赖。所以,拜托不要把这个系列解读成怀旧,如果你想借这个系列怀旧,那是你的事,呵呵。

*******************

很长的时期里,毛笔字和珠算这两门课程是中国小学生必修的课程,不知道今天这两门课程是否依然必修?从我的眼光看,这两门课应该从小学的必修课程里剔除,这是两门不适时宜的课程。

记得小学1-2年级,几乎每天下午,至少是隔天下午都有二十分钟的毛笔字课程,那是必须的自习课程。别提有多烦啦,因为每次课都得带上毛笔和墨水,带毛笔还简单,可是带墨水就麻烦了。结果那时候市面上常卖一种特别包装的墨水,就是把海绵浸满墨水装载类似装雪花膏的铁皮盒子里。不过这种包装的墨水质量忒次,所以我特别小瞧那些带海绵墨水盒的同学,觉得他们根本不可能写好毛笔字,结果,我总是带着墨水瓶。那是怎样一个漫长而又痛苦的时期啊,要么忘了带毛笔,要么忘了带墨水,不知被老师训过多少次。更恼人的是,隔一阵,就会发生墨水沾染事件,要么是毛笔的笔帽掉了,要么是墨水瓶盖没有盖紧,结果首先是书包黑了一大块,然后是课本和练习册,最后是白衬衫也染上啦,亏了每家的母亲洗衣服辛苦。其实,我在学校的毛笔字课间是很不专心的,我觉得写毛笔字得静心静气才能写好,哪里能在那么嘈杂的地方进行呢。不过,在家里我倒是自觉起劲的练字,因为那时候的人相信写好毛笔字是必须的和会带来机会的。结果我的毛笔字习作频频得奖,现在想来不是我毛笔字写得好,是因为我的同学们写得太不好啦。低年级的时候,就巴望着升入高年级,那样就可以使用钢笔啦,也不需要练毛笔字。

若干年以后,钢笔字帖流行起来,那时候才知道,自己练了多年的毛笔字,可是写起钢笔字来依然难看得很,所以很刻苦地又练起钢笔字。又是若干年之后,钢笔字铅笔字等等被称作硬笔书法,全国上下又都陷入那股硬笔书法热潮,最先把自己的钢笔字帖称作硬笔书法的书法家们都狠狠地挣了一大笔。不过,应该感谢那些硬笔书法家们,推行了一个新的观念:硬笔书法在今天的社会生活中已经变得十分重要,应该代替毛笔字成为儿童学习和训练的主要书法。这种对硬笔书法的崇尚比起对毛笔书法的崇尚绝对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事实上,毛笔字对现在的人来说,只应该看作是艺术,而不是工具。

谁也不会想到,硬笔书法只时兴了不到二十年的时间,因为电脑出现了。当电脑打字成为必然,任何书法都没有意义了。今天的人只需能认字写字,把字写得再好也不是知识和身份的象征,在文盲占多数的年代,会写毛笔字,就被尊为先生,就在一二十年以前,写一手好字(钢笔字)还被人津津乐道,今天恐怕再没有人关心别人的字写得好还是坏。今天写一手好字的,可能会被认为有点迂腐了吧,别人关心的是你打字快不快。

*******************

珠算课程大概在小学三四年级出现的,用了一个学期的长度学完,不过不是没堂课都学,而是间隔着学。珠算曾经被奉为中国数学发展的巅峰之一,关于珠算的神话连篇累牍。一直到了八十年代末,还经常能看到地方或全国性的珠算大赛的消息。作为孩童,我们曾经对珠算课程怀着无限的憧憬,因为背着算盘上学很有意思。可是,真开始了珠算课程,却觉得十分的失望,因为它太简单,一点挑战都没有。作业和考试的成绩都好得不得了。尽管老师在课程开始的时候介绍了很多关于算盘和珠算的发明的故事,以及夸大其词地宣传了很多珠算对于中国数学家和数学的影响。说实在的,以我们年少和幼稚的脑子,我们都能发现这个神话的破绽,其实珠算是最原始的结绳记事的翻版而已。

那些年代关于珠算优于西方手动计算机的说法甚嚣尘上,我想很多时候中国的出纳会计确实能使用算盘比西方的出纳会计使用手摇计算机更快地的出结果,但是算盘通向不了今天的计算机,而西方的手摇计算机却可以。我想西方人跟中国人沉迷于自己祖宗传下来的宝物不同,西方人一直在追求用机械的方式来解决运算的问题。最后,当中国人在几千年之后还在欢呼祖宗发明了算盘这种计算工具的时候,西方人却超越了机械的计算工具而进入电子计算时代。


********************
当我 每天做在电脑前享受电脑的发展带给我们的书写和计算的便利的时候,我不禁要想,书法课程和珠算课程还是必要的吗?它顶多只可以做为一种爱好,而不应该成为学生的必修。这不仅仅是节省课时,更在于变革观念:我们大多数人需要的是书写工具而不是书法,我们更不要再电子计算机时代,用结绳记事的方式来开发我们的智力和运算技能。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帐号 回复 悄悄话 先生的博客真的是不同反响。名人就是名人。


呵呵,以为你已经离开这里了,没有想到又出来了。是否可以做个朋友?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