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枫坡三结义------毛泽东和他的把兄弟【转贴】
1952年9月,湖北省大冶县铜山口岩山朱村铁匠朱其升,收到一封来自北京的信。信封显示里面有“中国共产党中央办公厅秘书室”发来的公函。
老实巴交半辈子,只会抡起铁锤打铁的朱其升,根本不认识信封上写的啥,但这完全妨碍不了他惊喜激动的心情。
他恭敬地委托前来转信给他的孟淑纯老师读信。孟老师拆开信封,迅速地看一遍,按捺住惊讶,一字一句的将信的内容读了出来。
“其升兄:来信收到,甚为高兴。寄上人民币200万元(旧币,折合现在的人民币200元),聊佐小贸资本。彭友胜尚在人间,曾有信来,知注附告。顺祝,兴吉。毛泽东,1952年8月30日。”
“润之弟……”
朱其升热泪盈眶,好半天都说不出一句完整的字句。乡亲们听说铁匠收到了北京毛主席的信,都挤在朱家看热闹,一起听孟老师读信,也跟着一起高兴,纷纷询问朱其升到底咋回事,他一个打铁的,为什么称呼毛主席润之弟。
朱其升擦一把眼泪,喃喃自语:
“润之弟,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老百姓,你官做的这么大,也没有忘记我……”
好不容易将自己澎湃起伏的心情平定下来,朱其升顺着思绪,回忆翻飞,将他与毛泽东、彭友胜三人一起当兵,一起同甘共苦,并且一起结拜为兄弟的往事,给乡亲们讲述起来。
1891年,朱其升出生在湖北省大冶县一个偏僻的山区,岩山口朱村。他们家极其穷苦,靠种地为生,但是自己家并无田地,都是被地主剥削的。
家里仅有一幢土屋,却有兄弟四人,家贫又孩子多,朱其升也没怎么认字念书,12岁就出远门,在湖南田江给人当学徒,学打铁、修雨伞的手艺。
15岁时,朱其升出师,留在铁匠铺给老板当义务徒工,却因为肚子饿的慌,偷吃了老板家一点米饭,被老板照脸扇了几巴掌。
朱其升年少气盛,连夜卷了自己几件破衣服,逃走了。他举目无亲,又不认识回家的路,就沿路乞讨,苦熬着日子,往前一点点赶路。艰难赶到长沙附近时,听闻官府在给新军招兵。
这个新军要干什么,朱其升也不知道。他就想找个地方填饱肚子,再赚点军饷,好有路费回家。
当时清政府参军有年龄和身高要求,朱其升都符合,所以,他很顺利地投军成功,被编入赵恒惕管辖的新军里。
当时新军编制是13人为一棚,由棚长、副目来管辖这一棚的兵。朱其升所在棚的副目,相当于后期编制的副班长,正是彭友胜。
彭友胜,出生于1884年,家在湖南衡东三樟乡粟子港。彭家穷得叮当响,彭友胜大字不识几个,就早早背井离乡,自个儿混饭吃,还当过矿工。
1907年,彭友胜参加了湖南新军,他为人老实忠厚,踏实勤快,所以,当兵几年后就被提拔为副目。
朱其升与彭友胜个性相投,两人都是能吃苦也能拼命干活的人,加上朱其升是个手艺人,有打铁和修雨伞的基本功,所以,遇到修理兵器等手艺活,都是他办。很快,他与彭友胜交好,被升为上士,饷银也涨到了8元一个月。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打响,湖南长沙也随之戒严。
湖北革命军赶到长沙,请求湖南新军尽快起义声援。湖南新军便随之起义,分为南、北两路革命起义军向长沙发起进攻。
这个时候,毛泽东在长沙湘乡驻省中学读书。武昌起义后,武昌的一位革命党人来学校给师生们传播什么是武昌起义,为什么要进行武昌起义这些革命思想。
这位革命党人毫无顾忌地痛斥清政府的昏庸,少年毛泽东听得热血沸腾,心中升起了强烈的想法:
他要投笔从戎,为推翻清朝封建君主制度,建立人民共和政府的革命出力。
毛泽东就近来到新军,要求参军。但是新军招兵有规定,必须有可靠的、熟悉的人担保,才能加入革命军。毛泽东一个学生,人生地不熟的,找谁担保?
毛泽东满腔热血,遇到阻碍也不愿放弃,一直耐心而执着的与招兵的人讲道理,双方谈话的声音很大,吸引到了朱其升的注意。
朱其升见这学生长的身形高大、眉目英挺,说话沉稳又有条理,对他第一印象特别好。他上前了解情况,问毛泽东:“你一个学生,为什么想要参军?”
“为完成革命而尽力!”
毛泽东掷地有声的回答,让朱其升对他印象更好了。朱其升在新军里就是听命行事,革命不革命的,他自己没有什么明确的概念。
见这个学生目光坚毅,他不自觉的就被鼓舞到了。
朱其升怕自己担保资格不够,就去找彭友胜帮忙。彭友胜一听,有懂文化学识好的学生愿意参军,欣然同意。
见到毛泽东后,彭友胜看他虽然年轻,却气宇不凡,心中更是满意,于是和朱其升二人联名为他参军做了担保。
经他们上级批准后,毛泽东便用“毛润之”这个名字编入革命军,被编入湖南新军二十五混成协五十标第一营左队,当了名列兵,月饷银7元。
作为一个新兵,毛泽东在兵营一开始学的就是列队步法和射击技巧。
稍息、立正、左转、右转这些基本步法,毛泽东要一遍遍的练习,朱其升就负责帮助和指导他。打枪时怎么瞄准、怎么扣动扳机,这些基础射击知识也是朱其升教导他。
毛泽东天资聪颖,学这些都又快又好,训练“打轮”时,总能获得优异的成绩。
1967年时,毛泽东在一次会见外国友人时,回忆往事,他还津津乐道的说起了这段当兵时光:
“辛亥革命的时候,我背过几天枪,什么立正、稍息、枪法还可以。”
有一次,毛泽东的枪支机头卡住了,他摆弄半天都修不好。朱其升立马上前,帮他拆开枪支上煤油,把零件擦的润滑油亮了,再装配修好,问题很快解决了。毛泽东佩服的夸朱其升:“在这方面,你真是个能手!”
大家一起训练生活,彭友胜和朱其升,很快发现毛泽东的与众不同。
在训练时,毛泽东与其他混口饭吃的新兵不一样,他悟性好,勤奋好学,出操训练的时候尤其努力,一招一式毫不马虎。因为训练动作标准,彭友胜经常让毛泽东为其他士兵做示范动作,使他成为了军营里的“教官”型人物。
在生活中,毛泽东博古通今,谈吐与目不识丁的普通兵士明显不同。他经常讲《三国》《水浒》《西游记》里面的故事和道理给同宿舍的士兵。
“张飞大战长坂坡”、“宋江怒杀阎婆惜”、“孙悟空大闹天宫”这些故事,兵士们都爱听,毛泽东擅长演讲,故事讲的绘声绘色,像说书人一样具有感染力,大家都被他吸引住了。
彭友胜因为是老兵,新兵蛋子很少有被他瞧在眼里的,但是,对毛泽东这样有文化又刻苦认真的读书人,他不得不刮目相看。
因为年长,彭友胜和朱其升在生活上都很照顾毛泽东。
天气渐冷,朱其升见毛泽东衣裳单薄,就把自己新发的蓝棉衣给他穿。有时候军队里有犒赏,伙食里有红烧肉,朱其升还将自己分的肉,夹一些给毛泽东。朱其升是打心眼里敬佩学识渊博的毛泽东。
毛泽东、彭友胜、朱其升三人关系越来越好,他们经常在一起谈天说地。
有一次,毛泽东给他们讲《三国演义》,讲到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的故事时,三人都心情澎湃。毛泽东便说,我们周边没有桃园,但是有红枫,不如我们“红枫坡前三拜把”,结为至交兄弟,以后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朱其升和彭友胜当然赞同,三人便以树枝为香,撮土为炉,一起跪地拜了三拜,就此义结金兰。
他们在军营里的生活,也会碰到一些麻烦和波折。
毛泽东爱干净,喜欢洗溜水澡,用水量大,就经常向挑夫买水。一次他买水时,被兵营里一个爱惹事的大块头看见了,那大块头就笑话他手无缚鸡之力,连水都要买,还敢来当兵?
毛泽东回敬他,我用自己的钱买水,比你欺压老百姓来的正当。
原来,几天前,那个大块头仗着人高马大,欺压一位卖香烟的老婆婆。他拿了香烟不给钱,毛泽东抱打不平,硬是指责的大块头,在众目睽睽下,掏了钱给老婆婆。
大块头也因此怀恨在心,讥笑毛泽东买水这事儿,就是他故意找茬。这时,见毛泽东还敢反唇相讥,大块头就怒火冲天的扑上去,准备和毛泽东干仗。
朱其升闪身而出,挡在毛泽东身前:“你故意惹事,说不过人,还想打架吗?”
大块头欺负朱其升老实,还想打他,他二人快打起来时,彭友胜赶到,问清情况后,狠狠批了大块头一顿。大块头见副目来了,又自知理亏,再不敢寻衅滋事,灰溜溜的跑了。
冬天到了,军营驻扎的山坡被鹅毛大雪覆盖,新军的冬训因此暂停。
在军营里没事干,毛泽东就教朱其升和彭友胜写字,耐心地教他们握笔和练字的方法。毛泽东还帮兵营的士兵们写家书,朱其升就找毛泽东写过三四封家书,寄给了他祖父祖母,可惜后来都没留存下来。
因为天气寒冷,有一天半夜,朱其升感冒严重,发起了高烧,整个人头昏目眩、唇干舌燥。毛泽东发现后,熬夜烧水给他解渴,照顾他直到退烧。
朱其升病好后没多久,他们所在营队接到命令,向浏阳进发。在行军路上,三人互相照顾,相处的情同兄弟。
一次雨夜,营队急行,毛泽东体力不支,一个人掉队在后面。朱其升不能不顾结拜兄弟,就陪他一起掉队在孤山野洼里。
营队停下休整时,彭友胜发现朱其升和毛泽东没跟上,立刻原路返回找他们。三人一起互相鼓励,走了整整一夜,天快亮时,走到一个叫陈家大湾的村子。他们商议休息好了再去追赶营队,却不料,一队清廷骑兵忽然从天而降,将村子给包围起来。
清军在村中高喊捉拿革命党,他们三人又身体疲惫,无法与清军对抗。一番分析后,他们观察周围环境,发现附近屋外一面矮土墙底下,有条阴沟比较隐蔽,可以藏身。
于是,三人猫腰钻进去,在里面找了块没有积水的潮湿之地,借着上方大石板的阻挡,等待清军离去。
哪知那些清军不按常理出牌,竟在村中守了三天三夜。
毛泽东三人不敢贸然出来,饿了渴了,都要硬生生忍着。在彭友胜和朱其升坚持不下去的时候,毛泽东就悄声讲陈胜吴广起义的故事激励他们两个,三人就这样苦苦支撑了三天三夜,终于在第四天傍晚,撑到那队清军撤走。
他们三人饿得头昏眼花,找村民要了食物和水,吃饱休息时,生火烤衣服,略作休整,又火速赶路,终于找到了营队。
这次患难与共后,毛泽东与朱其升、彭友胜的感情更加深厚。
1912年春,孙中山和袁世凯和议,预备的战争取消,南北“统一”,一时无仗可打,新军便就地解散,每个士兵发3个月饷银,自行回家。
这时,毛泽东在新军已当了半年列兵。虽然,军令里还有一条通知,三个月后,士兵原地集中。但是,毛泽东经过半年当兵生涯,深知知识的重要性,他决定继续念书。
毛泽东率先离开营队,朱其升、彭友胜还为他办了桌饯行酒菜,其中有一碗菜,正是毛泽东最爱吃的红烧肉。
彭友胜知道毛泽东是穷学生,一点饷银根本顶不了什么用,便将自己的2个银洋塞给了他,离别之际,对他千叮咛万嘱咐,望他珍重。
三兄弟就此分别,各奔东西。
毛泽东于1913年春季,进入湖南省立第四师范学校预科读书,之后走上革命道路,开始了一段波澜壮阔的人生旅程。
朱其升离开部队,回到老家后,再没有当兵的意愿。他的个性又忠厚老实,便在老家以打铁种田度日,为生活奔波劳碌。
对于当革命军的事情,朱其升怕惹祸上身,将那段兵营生活,深深藏在心里,从来不敢对别人吐露半句。
而彭友胜继续留下来当兵,在解放前,还与毛泽东重逢过一次。
十多年后,彭友胜所在的部队转战到广州,参加国民革命军,彭友胜被任命为少尉排长。当时,毛泽东正南下广州主办第六期农民运动讲习所,广州报纸闻讯刊载了他来穗讲学的消息。
彭友胜在报纸上看到这则新闻,喜出望外,特意理发洗澡,换上新军装,精神焕发的去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探望毛泽东。
毛泽东正在伏案备课,看到彭友胜拜访,一时间意外又激动。他二人虽十多年未见,再相见也依然亲切。
彭友胜将自己这十几年的经历讲给毛泽东听,讲他身在军营,卷入军阀混战,也是随波逐流。
毛泽东一直认真聆听,待彭友胜说完,也对他说了心里话。毛泽东说,我们现在要走的路,就是要唤起千百万工农民众,打倒军阀、打倒列强,争取国民革命早日成功。
毛泽东还让彭友胜留下来,说他身边需要人,邀请彭友胜与他一起干革命。
彭友胜思考片刻,想到自己没有什么文化,大字都不认识几个,怎么能在讲习所里做舞文弄墨的事情呢?他面带愧色的婉拒了毛泽东。
之后,他们两人还针对士兵情绪、农民生活、工人生活讨论好久,直到深夜,言谈甚欢。
广州一别后,彭友胜参加了北伐战争,冲锋陷阵、出生入死,因作战有功,还被提拔为副连长。可是,国民党军队日渐腐败黑暗,勾心斗角之事,比抗日救国之事更重要。
彭友胜在部队待的越来越心灰意冷,于是借机离开军营,回了老家衡东县,在吴集粮行当了多年仓库保管员,到1940年的时候,他因年纪大了,便回乡务农。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彭友胜知道毛泽东当上了国家主席。他心中无比自豪激动,逢人就说他与毛泽东一起当过兵的往事。别人听他说的多了,就不断质疑他:你们既然关系那么好,你怎么没跟着他走到底呢?
彭友胜想起当年他与毛泽东广州那一聚,想起自己婉拒了毛泽东的邀请,心中也后悔万分。
1951年,土改工作组到达彭友胜老家,因彭友胜家中一贫如洗,被划为贫农,国家给他们家分了土地、耕牛和田地。
彭友胜念及与毛泽东以往的情谊,再念及如今国家对他们家的恩情,越想越睡不着觉。这年3月14日,彭友胜买回上好的纸笔和信封,请了他们老家学问最高的老先生代笔,给毛泽东写了一封书信。
他在信中讲了自己多年的经历,讲了自己从贫农到有田有地后的喜悦之情,讲了自己渴望见到毛泽东的心愿,最后,他委婉的请求毛泽东,给他找份差事干,他还想为国家建设做贡献。
这封信寄出后,彭友胜心里七上八下,一直殷殷期盼。一个多月之后,他终于收到了毛泽东给他的回信。这封回信,被收录于《毛泽东书信选集里》。
毛泽东在回信里,表达了收到彭友胜书信的高兴之情,对于他家划分贫农的事情,毛泽东说,这是经过群众同意的好事情。
关于彭友胜提到的工作事宜,毛泽东建议他“待在乡下”为好,如果确实生活十分困难,可以持信找湖南省人民政府副主席程星龄求助。
彭友胜拿着这封回信,全家高兴的像过年一样。后来,他在生活艰难的时候,持信找了程星龄帮忙,按照相关规定,接受了政府每月30元的生活补助。
彭家房前屋后,栽种着大片茶林。毛泽东对彭友胜诸多照顾,他没有什么能回馈毛泽东的,便每年采摘茶叶,制作茶包,邮寄到北京赠给毛泽东,年复一年,从未间断。
毛泽东对彭友胜赠送的茶叶赞不绝口,也经常嘱咐办公厅的人回信表示感谢。
1969年11月23日,85岁高龄的彭友胜去世,从此,再也没有昔日的“副目”为毛泽东每年邮寄茶叶了。
朱其升则在1952年与毛泽东书信联络上后,两人往来关系更为密切,还曾见过两面。
1952年10月份,朱其升揣着毛泽东的亲笔信,用他寄来的钱做路费,搭上去北京的列车,进中南海见到了他。两人一见面,毛泽东就迎上前握着朱其升的手,极为高兴。
他们一起聊往昔当兵的岁月,聊起了彭友胜,两人叙旧良久,毛泽东以他惯常吃的三菜一汤招待朱其升,知道朱其升也爱吃“硬菜”,毛泽东特地让厨房做了一道红烧肉。
朱其升这回在北京待了一个多月,毛泽东有空闲的时候,就邀请朱其升吃饭聊天,谈的都是基层人民群众的生活,朱其升也毫无保留,将自己接触知道的基层事情,都告诉了毛泽东。
朱其升回家前,毛泽东将自己的500元稿费给了朱其升,叫他补贴生活。朱其升觉得自己对革命没任何贡献,不肯收这个钱,毛泽东强调说,这是他的稿费,个人的心意。
朱其升这才收下钱,回到了湖北。
朱其升为人忠厚,拿着这钱,就想为国家做点贡献。于是,他以这些钱为资本,将汉口硚口附近的手工艺人,一些补伞的、修鞋的、补锅的、箍木桶的工匠艺人都召集到一起,成立了“和平油布雨伞厂”,朱其升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