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周日的杂想

(2015-12-06 13:34:22) 下一个

小时候在新疆没有见过什么大雨、小雨的,记忆中有的只有冬天没完没了的雪,一片一片的白。从来不知道雨水流成河是什么概念,记忆中只有化了积雪流成了河,每到春天化雪的时候,都可以听说谁家的孩子或哪里的孩子被水冲走,所以‘河’在我的记忆是负面的、可怕的。到了内地,才见识了下雨、震耳欲聋的雷声和近在眼前的闪电。那时的夏天,西安的雨是缠绵不断的,经常连着几天的下;下雨时我可以躺在床上看一天的小说,等雨终于停了,出门看时,遍地都是蚯蚓,终于不再是一个只是在课本中见过蚯蚓的孩子。虽然那时已经有13、4岁了,但是还是和小孩子一样可以蹲在在楼后面的土地上看蚯蚓,特别喜欢看它们在土里挖洞。不喜欢雨后到处是小青蛙,一蹦一蹦的,走路和骑车都要小心避开它们。到了石家庄见识了真正的暴雨和霹雷,有次半夜雷劈下了窗户旁边大核桃树的一个枝,把我和大姐吓得半死。大概那时还没有那么多水泥路,从来没有听说过城里哪里被水淹了。再后来住过的每个城市大雨、小雨、打雷、闪电都基本大同小异,直到去了美国重温了白茫茫的大雪和幸福的不用上班的‘雪日’。小时候从来不知道世界上还有这样的假日,否则不知道要怎样地羡慕。北欧的那些国家有小半年被雪覆盖,如果有雪日,不知道他们几时时候上班。见不到阳光的日子已经够让人忧郁的,如果冬天的每天都要每天在家里和家里人一起,大概会有人情愿要求政府取消雪日,否则会出现更多忧郁症患者。

从上周日开始了Harmattan, 早上上班的路上还好好的,中午面试回来发现看不到窗外的教堂和泄湖了。吓了一跳,以为是下雨前的雾呢。被同事告知是Harmattan - 哈麦丹风(从撒哈拉沙漠吹向非洲西海岸的干燥的东北风)。但是不知道这个词这么拼写,一会忘了,好在我不耻下问,在走廊抓住一个当地的同事问这种天气是否叫“Ramadan”。她差点笑岔了气,赶紧给我拼出了这个词,我还纳闷呢,怎么以前没有听说穆斯林的开斋节也一种气候现象呢,估计一会儿半个行都知道我有多无知了,好在大家都知道我知识少、脸皮厚。

周六Harmattan就轰轰烈烈地开始了,早上起来发现窗外的泻湖被沙尘暴挡住了,整个城市显得云里雾里的。这里的沙尘暴和北京的不一样,北京的带着北方的气势,风萧萧、飞沙走石的。这里的非常温柔,如果不是某些人的嗓子非常敏感,我都觉不出是沙尘暴来,好在该国没有工业,所以就算是沙尘也只是骚扰一下气管,入不了肺,还是比较欣慰的。据说这种天气要持续到圣诞节前。当地人没有见过下雪,就可怜巴巴地把下沙尘当成了北国的雪,等下够了,就到了圣诞节了。难怪这个周末物业开始在楼下的商业区装上红红绿绿的灯呢。这种天气的好处是空气的湿度明显下降,从平时的95%左右到了今天的75%,楼下看门的小哥说:Madame,这种天最好了,就让它一直这样吧。为了表示我的赞同,我说:oui, inshahlah。据说过了新年,天就一天比一天更热了,一直到3 – 5 月,连气都喘不上来。那时的湿度还能超过100%?人在100%的湿度里,是否有溺水的感觉?

周六去了阿比让西南边的一个海边小城,因为没有阳光可以在沙滩上溜达,看看苍茫的大西洋。因为没有蓝天,大西洋变成了细细的一条,这边是黄黄的沙滩,细海的那边还是黄黄,有的照片里,只有路天海一片黄了!远远看到一点红,近了看到是当地一个女人头顶着一堆花布;看到远处一个黑点快快地近来,发现是一个当地人在沙滩上骑着自行车,我们兴奋地冲他挥手,给他加油。如果老公这个时候和我在一起,他一定会说这里的沙子适合跑步,说不定就会把东西给我拿着,自己开跑了。从远处跑来两个大黑点,渐渐听到马蹄的声音,骑者就像是要去送信的使者,急急地骑了过去,在沙漠上骑马打仗是否也如此!光着脚在被车轮驶过的沙地上走,脚下的沙像是奶粉,让人不忍心踩。美丽的非洲,没有那么多国人喧闹,有几个小贩,也是安安静静地卖他们的东西,友好地跟游客搭讪。

突然发现自己什么歌都不会唱,不知道任何国内的流行歌,那些影星和歌星更是不知道,像是提前进入了老年痴呆状况。于是就在一个有沙尘暴的周日突然发现有这么多好听的、催人泪下的歌,自己在家的时候除了听小说,还有音乐可以听,特别喜欢悲伤的歌。听着歌的时候,想起一个小朋友最近说的,你从小到现在一直被老公追,突然发现自己是一个被宠了小半辈子的人,而自己却从来没有珍惜这一份‘追’,请让这份幸福继续下去。

周五和周六,真真实实地过了两天幸福快乐的生活,不敢再让自己幸福下去,所谓物极必反。于是在网上找了邓丽君的歌,这些首忧伤的歌把我带回了14、5岁的青春期,趁着父母不在家,一遍又一遍地听她的歌,柔软的、催人泪下的爱情歌,虽然那个年龄根本不懂什么是爱情。即使多少年后的今天,听她的歌还是可以让我泪流满面。‘北国之春’把我带回了在新疆的日子,冬天白雪茫茫,奶奶带我去买棉鞋,看好一双,被另一个年轻姑娘‘抢’了,她说: 大娘,我上班的地方没有暖气。奶奶就信了。刚上大学的日子。第一次离家住,16岁,以为全世界的房子都有暖气,就带了薄薄的一床被子。奶奶要去邮局给我寄被子,我心疼她小脚跑老远不方便,就拒绝了。放寒假前,一直挤在一个要好的同学被子里 - 那时还不知道有同性恋这回事。现在我和你,还保留多少年少的纯真?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