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一家

一家之言,细品清茶浊酒; 大家之路,阅尽江北海东。
正文

一块石阶,我永远留在了清华园

(2007-06-24 16:15:45) 下一个

在北京清华大学主楼门前的台阶上,镶着一块与众不同的青色花岗岩石阶。

远远望去,它和整个主楼建筑融为一体,丝毫看不出有什么区别。走得越近,它的颜色仿佛越深,直到看见在它上面刻着的一行字——

“一九七七级一千零一十七名同学一九八二年”。

那是清华1977级学生留给母校的毕业纪念,也是我在清华园里留下的唯一创意。

一九八二年初,我们七字班毕业前夕,校学生会研究一九七七级毕业纪念物方案,第一次开会时我没有参加,当时提出的第一个方案是在大礼堂的门前,立一面纪念石碑,会议决定让我起草碑面上的文字。我记得自己的初稿好像是这样两句:荟十年精萃,聚九州风华。落款为:一九七七级一千零一十七名同学立。

在校学生会召开的第二次会议上,我提出了第二个方案:在我们入学报到的二教门前换一块石阶,刻上我们的字,作为毕业纪念,永久留在校园里。有同学认为二教的位置比较偏。我说,那就放在主楼门前。当时任学生会主席的林岩志问我,上面写什么字好?我说,最好不要什么题词,只刻上我们“一九七七级一千零一十七名同学”,简洁朴实,令人回味。具体位置就放在缓步台下面那层的正中,一是宽敞醒目,二是寓意深远,象征着我们七七级肩负着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历史重任。

毕业典礼的那一天,七字班全体毕业生在主楼门前照完毕业像后,一致通过了我提出的这个方案。当时担任清华大学常务副校长的艾知生特地把我叫了过去,握着我的手说:这个方案不错,很新颖,很有寓意。并且又笑了笑问我:我担心以后毕业的年级如果都这样做的话,会把我们主楼的台阶都换了,可怎么办。我也笑着对校长说:那你就不批准嘛。艾校长对我说:好!就这样。开完会你到我办公室去一趟,我也送你几个字。

我们毕业以后,那块题着“一九七七级一千零一十七名同学”的石阶,像我们很沉很沉的眷恋,就这样,静静着留在了清华园,留在了我们曾经学习和生活过的校园,一个我们一生都永远无法忘怀的地方。

当年那一届横跨九州纵越十载的七字班学生,如今已是天各一方海角天涯,有的当了高官,有的成了富豪,有的做了学究,更多的是像我这样的一介平民。但无论做什么,无论在哪里,他们的回忆与思念都永远指向那块磁铁般的石头,如同毕业20年后他们又重聚在它的身旁。

每次回到母校,我都会一个人来到主楼门前,独自站在那块石阶前,默默地呆上一会儿。许多许多已经久远了的往事,又会一幕一幕地重现眼前……

水木清华,有这样一块石头,和石头后面的故事。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