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一家

一家之言,细品清茶浊酒; 大家之路,阅尽江北海东。
正文

那年高考(连载8)

(2007-06-18 20:33:40) 下一个

谨以此文献给我的父亲和母亲

八、语文

各门功课中,语文,一直是我的强项。在那年高考,四门单科成绩中,语文的分数最高,在我们那个系统里,我的语文单科成绩第一。

应该说,那年的语文试题并不难,记得第一题竟然是填写拼音。主要部分当然是作文,100分中占了60分。而我,恰好在作文上得到了近乎完美的发挥。

那年高考,我们省语文考卷中的作文题是:伟大的胜利-难忘的1976年10月。对我个人,1976年的10月,确实难忘,但不是伟大的胜利。当然,作文可不能这样写。

在考前的复习当中,我们预写了几篇作文。其中有一篇的主题同作文试题很相似。如果是别的考生,很可能就按着复习时的作文套路去写了。而我没有那样做,在考场上,我临时改了主意。这一切,要归功于几天前公司新出的一期黑板报。

当时,公司机关里有几块黑板报,其中有一块归我负责。就在考试的前几天,刚刚新换了一版文字,当中有一篇散文诗,其主题同高考的作文题一模一样,可谓严丝合缝,滴水不漏。

散文诗作者的笔名,三十年后,又用在了他的博客上。那又是后话。

我从来没有那么享受过,在一次考试当中,特别是一次事关命运转折的高考当中。所有的词汇,所有的句子,如流水一样,一行一行地浇灌在卷纸上。那么自如,那么流畅,一切都源于内心的灵感,与灵感的内心。

我不知道,别人是如何写就的那篇作文。我以为,也许是过于自信,以散文诗的形式写的作文,并且严格到了每一句子都能够押韵,恐怕整个高考独我一人。

我相信,我的作文打动了评卷的老师。因为,他给了我一个当时罕见的高分:92分。这个分数,比当年那几位考上名校中文系的同学作文分数都高,而他们后来都成了小有名气的作家或诗人。

语文,给人以无限的幻想,也给人以无尽的惆怅。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