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一家

一家之言,细品清茶浊酒; 大家之路,阅尽江北海东。
正文

共同的归宿

(2007-04-26 19:27:42) 下一个

美丽的莫斯科河畔,有一片幽静的公墓,俄罗斯历史上许多名人都安睡在这里。

前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就安葬这个新处女公墓的第131区,离他不远的地方躺着两位前共产党的领导人。一位是前中共领导人王明,另一位是前苏共领导人,同样极富个性的赫鲁晓夫。

在中国人的心目中,赫鲁晓夫的声誉不佳。我们这一代人对他的印象大多停留在漫画里,和当年流传的几段政治笑话。

记得小时候听过这样一则:说赫鲁晓夫去视察集体农庄,和一群肥猪合影留念。这张照片随即刊登在第二天《真理报》的头版上,照片下印着一行小字说明:“左起第三人为赫鲁晓夫同志”。

可见他都胖成什么样子啦!

流传更广的是他在联合国大会上用脱下来的皮鞋拍桌子的故事。

实事求是地讲,把造成中苏关系恶化的责任都推到赫鲁晓夫的头上,真是有点太冤枉他啦。姑且不论他在政治上的功过是非,单就在那一段时期里为中国人民做过的好事上,在历代前苏联领导人之中,从斯大林一直到戈尔巴乔夫,其实还真数赫鲁晓夫当政的11年中做的好事最多。

是他帮助了中国的经济建设。
当年斯大林承诺援助中国建设的大型工业企业有50项,而赫鲁晓夫答应援建的项目已经达到了286项,而且他还扩大了斯大林援建项目的设备供应范围。尽管后来中苏关系恶化后,苏联撤走了专家,但已经建成的有120项,基本交付完设备的有29项,也不算少了。

是他把四个中苏合营公司的苏方股份移交给了中国。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中苏先后在莫斯科和北京签订了创办中苏石油公司、中苏有色金属公司、中苏民用航空公司以及大连中苏建造和修理轮船公司的协议。后来是赫鲁晓夫将这四个合资公司的苏方股份全部移交给了中国,没有向中方要一分钱。

是他帮助了中国建立原子反应堆。
1954年10月,赫鲁晓夫访华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周年国庆节期间,他代表苏联同意先帮助中国建造一座小型原子反应堆。1957年10月,双方签订了国防新技术协议,同意向中国提供原子弹样品和生产原子弹的技术资料。虽然1959年6月苏联单方面撕毁了这一协议,但苏联援建的那座小型原子反应堆,在培养我国核工业人才方面还是起到了很重要作用的。

是他归还了大连的旅顺口海军基地。
1954年10月,赫鲁晓夫在访华期间,提出了将旅顺口海军基地归还中国。双方就此发表了《联合公报》,议定了苏联军队自共同使用的旅顺口海军基地撤退,并且将该地区的设备无偿地移交给中国政府。后来,苏联军队按照公报议定的日期,提前6天于1955年5月25日全部撤离并完成移交。

是他废除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中的《秘密补充协议》。
许多中国人都不知道,1950年2月14日,中苏双方曾经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中的一个《秘密补充协议》。后来,毛泽东主席对此多次向苏联及其它外宾表示不满。1954年10月,赫鲁晓夫访华时暗示可以考虑放弃该协议。1956年5月10日,苏联政府照会中国政府,认为《秘密补充协议》已经不符合苏中之间现存的友好关系,建议予以废除。1956年5月29日,中国政府复照表示同意。

是他改变了卢布与人民币的比值。
赫鲁晓夫上任后与中方签订协议,对之前卢布与人民币的比价加以改进,按照当时两国国内60多种日用品的价格计算,协议规定双方正式比价保持不变,但是在非贸易兑换时每元人民币补贴4卢布,即实际比价改为1:6,即1元人民币相当于6个卢布。这个比价同人民币和卢布当时的实际购买力大体相符。为此苏方补偿了中方9610万旧卢布。

是他提出了向我国提供粮食和食糖。
在我国三年困难时期,赫鲁晓夫于1961年2月27日给毛泽东主席写信,提出鉴于中国发生食品供应方面的困难,苏联愿意以贷款的形式向中国提供100万吨粮食和50万吨古巴糖,并且表示10亿卢布的贸易逆差可以分5年偿还,不计利息。我小时候吃的那些褐色古巴糖,大概就是这么来的。

前苏联共产党中央第一书记尼基塔.赫鲁晓夫于1971年9月11日逝世。按照惯例,他应该和其他前苏联领导人一样安葬在克里姆林宫红墙的下面,但他却选择了这个公墓,和历史上的一些大作曲家、大诗人们作伴,远远离开了显赫的红场和他的前后任同志们。

赫鲁晓夫的墓前立着一块高3米宽2米的墓碑,雕塑家涅伊兹维斯内设计并制作完成的墓碑由几何交错的黑白两色花岗岩组成,几何体的中间夹着墓中人的头像,表现了赫鲁晓夫鲜明的个性和功过参半的历史评说。

如今,另一位同样具有鲜明个性的叶利钦也来到此地。不知何人为他设计一座怎样的墓碑,更不知过了许多年之后,历史将会给他怎样一个公正的评价。

做过的好事,人们是不会忘了的,历史也将永远铭记。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