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一家

一家之言,细品清茶浊酒; 大家之路,阅尽江北海东。
正文

逃票

(2007-04-24 18:36:07) 下一个

昨天写检票,今天说逃票,两件事的跨度有三十多年。

下过乡的知识青年,乘车回家探亲时,没逃过票的人不多。

从小学到中学,我一直是个品学兼优遵纪守法的好孩子。中学毕业下乡到九台,往返坐火车五站地,不算远,可也不近,票价不过一元钱。我从来都是买票上车,一是买得起票,二是不敢逃票。唯一的一次逃票经历,是无意而为之的“初犯”。

记得那是在春节前,大家扛着年货回家过年。等我们赶到小站时,火车刚好进站。小站没有围栏,也来不及买票,我们几个从另一侧跑进站台就上了车。

上车后,还没等我们站稳,车厢前端就开始查票了。自己心里禁不住嘭嘭直跳,好在大家在一起,一位老知青大概有点经验,拽着我们朝列车后部挤,一路上也遇到不少同样逃票的知青。直到挤进最后一节列车员的车厢时终于无路可逃了。

到达终点站后,乘警把我们三十几个逃票者押进站台旁边的一间大房子里。补票员逐一审问,查明身份,凡是知青都被集中在一个角落里。处理完其他逃票者之后,一位穿铁路制服的年长者走了过来,叫我们排好队跟着他走。我们心惊胆战地不知他会把我们带到什么地方,可也只能硬着头皮跟着他走。

他竟带着我们,三拐两拐地从一个小门把我们领出了火车站。

愣在站前广场好半天,我们才意识到自己已经获得了自由,用不着补票了。大家一哄而散,各回各家了。

那个年头,知青一直得到社会各界的同情与关照。因为知青的生活都挺苦的,和农民一样,一年辛苦到头也挣不了几个钱,有的真就是无钱买票回家过年。有的知青为逃票而爬上敞蓬的货车回家,甚至都有冻死在货车上的。

知青的故事太多了,全是眼泪,流在青春的岁月里。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