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平时吃饭都需要用牙齿来咀嚼食物,让自己更好的消化吸收,所以牙齿的健康程度与寿命是有关系的。当人们的年纪逐渐变大的时候,牙齿通常会慢慢脱落,有些人牙齿很早就掉完了,但还有些人,年纪已经很大了还是有一口好牙,这样的人通常更长寿些。
在习惯上中国人说“牙”,日本人说“齿”。
中文的“牙”和“齿”是同义词。虽说“牙”即“齿”,“齿”即“牙”,但仍有区别,难以互替。口语中的各种牙齿名字:门牙,上牙,下牙、大牙、小牙、狗牙、槽牙、牙床……书刊中正规写用或是医生用语说成“门齿、上齿、下齿、大齿、小齿、犬齿、臼齿、齿龈……”
可能因为中国人将牙齿的“齿”,和“可耻”的“齿”容易混淆一起的吧,除了“龋齿”等专用术语外一半都用“牙”来表示牙齿。因为“齿”的用途很多,“羞于启齿”等将“牙”特化为牙齿了。齿族、挂齿、犯齿,切齿拊心、切齿痛心、 切齿腐心、蓬头历齿、难于启齿、马齿徒长、明眸皓齿、嚼齿穿龈、没齿难忘、唇亡齿寒……。
齿冷(指耻笑。意思是嘲讽而笑,因张口笑得太久,牙齿都感觉冷了)、齿孔(如邮票边缘之小孔)、何足挂齿、唇齿相依等,明显是雅而不俗的说法了。
在中国的医院有“牙科”、专门的职业“牙科医生”,人类的牙齿都用“牙”来表示。动物的牙齿采用“齿”来表示。
人们口语中“牙”字使用得最广泛:牙医、拔牙、镶牙、牙膏、牙刷、牙签、月牙、牙口、咬紧牙关、以牙还牙、马路牙子(马路与行人道分界的突起部分)是常用通俗词语。
脊椎动物主要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等。鱼类、两栖类和爬行动物属于多牙列,这些动物在生命期内始终处于换牙状态。它们的牙齿形态多为三角片或椎体形,功能单一,只有撕扯、抓捕或叼住猎物的功能,并没有咀嚼功能。
哺乳动物开始出现牙齿的分化以及二出齿,这也是哺乳动物与爬行类祖先在进化过程中的重要分水岭。二出齿指的是哺乳动物整个生命期内共有的两套牙齿,即乳牙和恒牙。哺乳动物的牙齿分化为门齿、犬齿、前臼齿和臼齿,其中前臼齿和臼齿合称为颊齿,牙齿的分化导致上下牙齿的咀嚼面达到高契合度状态,可以完成紧密的闭合。
不同类型哺乳动物的门齿、犬齿、前臼齿和臼齿的形态各不相同,这与它们的食性相适应。食肉动物的牙齿非常尖利,齿尖咬合时就像铡刀一样,能够轻易地将猎物的韧带和软骨切断。同时食肉动物的犬齿形状长且粗大,相当尖利,能够直接穿透猎物的身体。食草动物的臼齿为高齿冠,非常适合磨碎植物。
兔齿,马齿,羊齿,牛齿,
在日本只有“齿科”、“齿科医”、“齿医者桑”等说法。人类的牙齿都是“齿(Ha)”而看到“牙”字就念成“Kiba”,那是动物才有的“獠牙”一类的印象。
日本的一些成语“牙”字是不能以“齿”代替的: 犬牙交错,犬牙相制,含牙戴角,高牙大纛,大纛高牙……佶屈聱牙......。
牙城:大本营,根据地,大后方等意思。保守派的牙城,竞争对手的牙城……。
韦牙(ashikabi,芦苇嫩芽),牙床(kuredoko,椅子,胡床),牙婆(suai,中介费),牙虫(甲虫),牙雕(象牙雕刻),牙音,牙行(gakou,商业买卖中介),牙筹(gachu,算盘,盘算)牙舍利(gashari,佛之遗骨中的牙齿骨),牙保(gaho,中介人;盗品买卖人)……
“呲牙咧嘴”不能说是“龇齿咧嘴”,发青的面孔,露出嘴外的长牙。形容相貌十分丑陋凶恶的“青面獠牙”不能说是“青面獠齿”。牙与齿,中国和日本各有习惯表达不同,甚至相互颠倒,就像中国人说“咀嚼”,而日本人说“嚼咀”都不是“错别字”(歯牙に掛からない問題:忽略不计)。
中国的古人对于牙齿的界定非常清楚,牙是牙,齿是齿,将它们两个分开设立为两个部分,《说文解字》给的解释是:“牙,牡齿也,象上下相错之形。”象形字。本义是大牙;臼齿。在古代,牙专指的是大牙;臼齿。跟现代汉语的牙有区别。古人如果统称牙齿,则既可以称齿,也可以称牙(也就是说,牙和齿都可以用来统指全部牙齿),但具体分开有所指时,齿一般指门牙,牙一般指大牙(臼齿)。李白《蜀道难》:“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又比如鲁迅《狂人日记》:“有的是看不出面貌,似乎用布蒙着;有的是仍旧青面獠牙,抿着嘴笑。”
西方谚语说“牙齿是你的第二张脸”
中国古代的审美观也重在牙齿,虽然以“笑不露齿” 语莫掀唇为斯文尔雅,但在秦汉时期,人们形容美女牙齿要“齿如瓠犀”,意思是指牙齿要如同葫芦子一样整齐洁白,所以说古人对牙齿的美观也是很注重的。
越到现代人们对牙齿的美观越不重视了,当今男女择偶标准大便,在相亲标准上,女性最看重男方的身高,其次是性格、学历和年龄,收入水平也很重要。和男性相比,收入在单身女性关心的对方条件中排名也更为靠前。
虽然爱情和面包常常难以兼得,但就像那句经典台词说的,“没有物质的爱情就像一盘散沙,不用风吹,走两步就散了 ”,在单身女青年眼中,爱情里的安全感也需要经济基础的支撑。贫贱夫妻百事哀。
对男性而言,女方的性格最重要,其次是身高、年龄、学历和三观。另外,和女性相比,男性更在意另一半的颜值,“颜值”、 “体重”、“身材” 这些词都要更为靠前。如果说身高能谎报、颜值靠照骗、性格人品可伪装,在单身男女的择偶标准里,年龄恐怕是最诚实的一道门槛。
动物界择偶标准非常简单,牙齿,人类重要的组织器官之一,承载着人们的过去,预示着人们的未来。
从脊椎动物的口腔内出现牙齿开始,口腔的功能发生着一系列的更新和变化,最终的目的就是为了让人们更好的吃东西。从鱼类→爬行动物→哺乳动物这一进化线路,牙齿发生了巨大变化。和大部分爬行动物及硬骨鱼类相似,鲨鱼的牙齿通过牙龈、韧带固定在口腔内,相比其他牙齿固位方式更容易脱落。但是没关系,鲨鱼一生中可以不断的更换牙齿,一排排整装待命的牙齿在颌骨内侧随时准备“替补”,前方牙齿牺牲后,牙龈组织就像传送带一样,把后面的牙齿源源不断的输送到“前线”,更换速度快则8-10天,慢则数月。这种牙齿不断更换的机制,可以时刻保持着口腔内都有新的、锋利的牙齿。一些鲨鱼一生中会替换掉三万多颗牙齿。
海象长有巨大的长牙,有“象牙拐杖”之称,其根部生于上颌,尖部从两边的嘴角垂直伸出.嘴外,形成獠牙,很像陆生动物大象的门齿。 海象的身体很重,走路时就靠两只尖牙。
马的牙齿也会不断地“生长”,但只是不断地移动出来,并没有长新的牙齿,而且每年只会长1/8英寸,大概是3.2毫米,大概是兔子的牙齿一周生长的长度。然而马食量很大,牙齿的磨损很严重,因此人们经常用马的牙齿磨损情况来判断这匹马的年龄。一般来说,马从五岁恒牙完全长成,之后便一直磨损。当马活到年龄非常大的时候臼齿会全部脱落,这时候就需要喂它一些柔软的食物,来保证它有足够的营养。食草动物的牙齿大多像马一样会磨损。大象的牙齿也会磨损,它一共有28颗牙齿,每次只用使用4颗咀嚼,当这一批磨损之后,下一批会长出来顶替这一批的位置,知道最后一批。大象的最后一批牙齿会在四十岁的时候长出来,可以用20年,在60岁之后如果大象牙齿都脱落了,便会因为不能进食而饿死。象牙与猫狗、老虎豹子,甚至是海象的牙齿不同,而大象的长牙是门齿,后者的长牙是犬齿。长的犬齿多用来捕猎,长的门齿则是用来挖掘和争斗的,这一点和海牛很像,这说明了大象在演化的早起可能生存在水里,还有它是素食主义者。
在印尼的苏拉群岛(及周边岛屿)上广泛分布着一种奇特的动物,它们隶属于猪科,是名副其实的野猪,但却被叫做鹿豚。看着它们的长相,再结合它们的名字,是不是上帝太调皮了?不止名字让人捉摸不透,就连这只猪脑袋上那四根弯曲的大牙,更让人目瞪口呆。
鹿豚生活在热带森林,杂食动物,多以果实为生。它们在物种分类里的确是猪,名字中的豚也是小型猪的意思, 英文命名Babirusa,在马来语中有鹿的含义有关,据了解,古时的苏拉威西(印尼某个岛)人随便叫这种动物为野猪,而它们脸上的4个弯曲牙齿让人联想到鹿角,便以鹿猪(鹿豚)的意思叫了起来,延续至今。其实,它们的身世来源很简单,就是印尼附近独有的一种小型猪类,而大众对其最感兴趣的是它们的牙齿。
奇怪的牙齿会从它们的嘴巴两侧长出两大根,然后从自己的鼻腔上部,“刺穿”皮肤再长出两大根。4根大牙齿伴随一生,帮助自己捕食、求偶。可是,经过科学家们对这种猪猪的研究,却发现它们的牙齿虽然看上去很尖锐,可事实上用处并不大。它们的牙齿密度一般,不属于特别坚硬的品种,易碎,打架不敢用,捕捉食物也基本用不到,如果说美观也谈不上,因为大多数鹿豚的4根牙齿会长得很不整齐,甚至会自己戳到自己。
对于鹿豚来说,牙齿就是雄性的魅力之处,就像艺人的脸面,雌性(母鹿豚)选择雄性(公鹿豚)的最好的一条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