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泰浩

海纳百川,取他人长高求成长;
刚自无欲,走自已道尔符正道。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个人资料
辛泰浩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日本人的食欲VS中国人的物欲--中日不同习惯的细微区别(89)

(2010-02-25 21:56:33) 下一个
中国饮食文化兼收并蓄而博大精深,日本饮食文化素食省吃而单调无味。
中国菜谱花样繁多,八大菜系,目不暇接,日本菜谱简单却是食具色彩纷呈。
日本最大的菜系就有“关东料理”和“关西料理”。
上次告诉过你,日本人有的是素食的饮食文化传统、100多年前还不
准许食肉,主要以蔬菜、豆制品和一些特定的鱼为主食。
所以日本人到了中国不管是“宴会”还是“家常便饭” 通通是
“美嘻,窝洗,窝洗”(饭菜,好吃!好吃!)。如果让日本人进入中国富丽
堂皇的高级饭店他们会感到头晕眼花,受之有愧地拘谨或手足无措。
犹如中国游客到了东京银座的百货上场或秋叶原的电器街,商品琳琅
满目,会让购物者眼花缭乱一样。在日本人的祖先那里没有享受过
“山珍海味”的美酒佳肴。连吃肉的习惯都没有,他们的饮食味觉在
大脑里没有这个程序软件的设置,当然就读不出奢侈豪华的酒宴之
“文字”,看到丰盛的中餐就会“乱码”一团。日本人管唱歌“左嗓子”
的人叫“音痴(Onchi=左嗓子)”,在饮食方面不妨称他们为“味痴(Michi)”
也不为过头。虽然在日本有关料理的书籍可以成千上万, 种类繁多,各种
菜谱充斥于任何报刊杂志。有很多不过是一小部分“小资阶层” 读者
出于猎奇爱好的对象而已。一年之中上餐馆吃法国菜,意大利菜肴的频
率不会多于“文革”时期人们“打牙祭”的次数。其实用丰盛宴会请
日本人,不啻于 “投珠与豕”!日本人到了中国就会放开肚子大吃大喝,
不惜腹泻拉稀。这又正好和中国人到了日本观光就突然变成了“购物狂”
一样。在日本旅游的中国游客可在“银座”大把花钱于高级消费品和奢
侈品上。日本有浩繁的介绍料理书籍, 多如牛毛的菜谱介绍和各种杂志
报刊,日本的饮食广告可以和中国工业产品, 医药品产品的功能介绍的广
告一样,泛滥得俯拾皆是,连电杆墙壁都可以看到治愈性病的医院介绍。
中国人对于工业产品注重于实用,而日本人更注重于设计款式新颖。
在日本能够吃的饱、喝得醉就是很好的招待了。在中国不仅要吃得好,
还要吃得 “讲究”,才够面子。日本产的工业产品要求质量是第一流的,
当然其成本也高得吓人。许多工业产品都是在泡沫经济时期完成的工艺
和设计。当年日本的产品都是选材质最好,附加价值最高,品质有绝对
把握的素材作为原材料。许多人认为日本的东西就是好,但是价格也是
最昂贵的。日本的电子产品如狂风暴雨席卷全球。当时的人口大国、印度
和中国都缺乏对于先进生产技术的吸收。“日本”制造几乎垄断了全世
界的电子产品市场。唯三洋、日立、东芝、富士通、NEC、夏普、索尼
的产品是当年的唯一选择。在汽车制造业上,丰田、日产、本田、三菱、
铃木等就是亚洲汽车行业的代表。当年日本竭尽奢华的能事,电子产品
一代接一代,汽车名牌一款接一款。日本对于工业生产的产品却是经过各
种精确设计,细致加工,灵巧的工艺, 美观使用引发了世界上发展中国家的
购买欲,同时和美国等先进国家的产品相比并不逊色多少。老牌的汽车大
国,欧洲和美国的奔驰、宝马、福特、通用在日本的经济使用车型面前甘
拜下风。然而,在后进国家的产业基础得到提升的最近20~30年,
尤其是上世纪末开始的中国产业规格的提升,“世界的工厂”已让中国
取代了日本的地位。加工成本的降低,生产环节的短缩,人力,物力,财力,
智力的不断优化,新兴国家, 中国,印度等生产的工业产品质量水品的提
高,让日本的国际市场竞争力不断下降,日本产品由当年名列第一而下降
到了第21位。相反中国产品的竞争力不断上升。就好象在没有解决
好温饱的时候人们只需要吃得饱。在电子产品不丰富的年代人们需要
的是实用产品,只要没有影响安全的质量问题都会受到人们的关注。

在日本的产品除了质量保证还有舒适美观,小巧玲珑,可以把玩,可以
耐久等特点。这就是日本企业和日本产业文化的特点。
在中国,“民以食为天”,吃是头等大事, 不仅好吃得饱,而且要吃得好,
吃得舒服,吃得将排场。在日本,“吃得饱,喝得醉” 就是最高境界了。
过多的排场就是“摸胎奶Mottainai”(=可惜)的浪费。在中国,只要产
品质量不出问题,人们就满足了,再好的东西如果昂贵天价也鲜有人
问津。许多中国人因公或因私款待或接待日本人都很下功夫。
有时的宴会真是数十道菜,十分奢侈,百分豪华,千分摆谱,万分排场,
以为这样日本人会很高兴。但效果并不如人们所想像那样。
因为“酒肉穿肠过”,吃过了“山珍海味”的日本人并不觉得那是
花了多么珍贵功夫。中国人自然不会得到预期的让对方满足的回应。
相反许多中国人到了日本,受到日本的款待或接待,以为日本人可以大
宴招待而竭尽奢华的能事, 希望能够“山吃海喝”一顿。结果除了
那生鱼片,松板牛等特色的东西以外就是一些素菜,青菜,淡菜,也许
食碟非常耀眼美观但吃进肚子的东西还赶不上一顿平民百姓的
普通家宴。在饮食文化上中日之间的习惯不同,要求不同, 期望值
不同。对于日本人来说中国菜固然好吃,但是过于奢华就是浪费。
对于中国人来说日本人的菜肴却是简单,拿不出手,上不了台面。
对工业产品的要求上,中国和日本的认识不一样,需求不一样,期待
的效用也不一样。对于中国人来说日本的产品固然好但是很多质量
是多余的。一辆中国产的QQ车,花5万人民币,可以载人可以载货,作为
交通工具完全可以使用。当然和价格高于他10倍的“LEXUS=凌治”
车相比无法在功能上比较,但当前老百姓最需要的就是这作为交通工具
的基本功能阿!更有摩托车在“跑路”功能上几乎接近同等水平,当日
本品牌为7,000~10,000人民币,而国产的品牌3,000~5,000人民币。
这里面主要还有品牌效用和技术专利以及商标使用费用内。因为
价格的高低取于成本,成本大小来自于原材料、人工费、管理环节
费用。如一台中国产的电脑能够上网打字1,000元人民比,虽然没
有那么精致完全可以使用,为什么一定要花5倍的价格去买一台功能
过高的日本产电脑?当然那些为了虚荣而不怕花钱的人例外。
然而在当前国际化的潮流下,许多企业为了提高竞争力,忽视了
传统文化造成了品牌效应的逸失和脱离。日本的产品在拘泥于
高品质,超好素材显然在价格上就不会占优势,唯一的办法就是
降低质量规格要求。这样以来所有的产品就成为一种“高不成
低不就”的奇特产物。犹如日本的汽车,要想提高在中国市场占
有率必须降低成本,而降低成本的最直接的途径就是使用低成本
的原材料和零部件。但是要知道这些零部件究竟与原来零部件
的相比性上入手肯定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研究开发费用,于是许
多低成本的东西仅仅经过简单的测试就直接拿过来使用。
就像一些搏客写一样,完全要靠自己掌握的素材写东西是要花很
多时间的,如果从网上直接引用就快一些。然而有些引用的文章如
果不经过删改只能是“囫囵吞枣”,结果很多人的文章就是牵强附
会,读来没有“滋味”。在工业产品的制造上,如果要彻底研究
拿来的低成本材料与产品的适应性,可能要改写配方或重新设计,
所以为了缩短试验的时间就“照搬照套”了。这样以来高质量产品
就成了低质量产品,照说这种低质量产品如果按照低质量产品的价格
销售, “一分钱,一分货”对于消费者来说还是可以承受的。
关键的是低质量产品又要维持高价位的销售这就是有“挂羊头卖狗肉”
之嫌了。最近日本汽车行业纷纷暴露的“召回门”事件就是这样被
“忽悠”出来的。在日本丰田汽车召回事件发生不久后,本田,五十铃,
尼桑,铃木,大发等厂家的汽车也先后陷入了“召回门”。
前日日本丰田汽车53岁社长丰田章男,就旗下汽车连串安全问题,
破天荒出席美国国会听证会,面对议员尖锐质询,就回收风波道歉,
承认问题在于公司过度扩张,疏于保持高质素。这种盲目的、过渡
的扩张就是上述的“以次冲好”相通的。在中国访问过许多合资汽
车的生产线。在日本参观过很多厂家从冲压道焊接,从动力到涂装,
从组装到检验的工序也略知一二。然而日本企业为了尽快见成效并
不是按照日本本土的规格来企划、生产制造,汽车的规格也不完全
等同于日本本土生产的产品。然而在中国曾经是供不应求的市场环境
中完全可以满足中国人的需求。然而日本在中国行得通的东西不一定
在汽车王国的欧美能够行得通。这次丰田在美国的“召唤门”事件
就是最好的说明。中国人拥有的日本车辆不一定比美国人多,而中国
不会象美国那样较真。中国对汽车的要求不一样,基本功能具备,价格
合理就成,不会发生这样严肃的在人民代表大会上要日本汽车公司社长
来质问事故原委的。这就象日本人无论吃什么都“窝洗!窝洗!”一样。
在国外旅游的中国人还是喜欢吃中国菜,无论法国大菜,意大利菜都
只不过是换换口味罢了,遑论又贵又简单的日本料理。在外国工作
的日本人绝对很少买其它国加的电器产品,除非不得已他们可以买
德国的相机,美国的剃须刀,芬兰依可亚的家具。要问在国内受到
抑制,便可以在国外就放心消费的东西是什么? ----这就是给日本人
的美餐和给中国人的奢侈品! 要问中日什么欲望在膨胀? ----
这就是日本人的食欲和给中国人的物欲!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