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归档
正文

觉醒年代

(2022-05-01 13:25:54) 下一个

觉醒年代是这几年来不可多得的电视剧之一,但是这并没有改变我这几年看电视剧的习惯:有始无终;大概看到陈独秀要辞北大的教职,准备回上海继续经营新闻报业时,我便止步了。不过,这次不是因为剧情不再吸引我,而是我不愿意看到陈独秀二个胸有大志,眸中有光的儿子的过早牺牲。

也正如我所想象的,在那个时代的知识分子,但凡有理想愿担当的,无不忧国忧民,想为这块土地上的人民谋一条出路,那是一个崭新的时代,面对未有先例的危机,在传统的四书五经,二十四史里,是难以找到灵感和突破的;于是知识阶层努力向外界学习探索,做社会调查和实验,试图摸索出一条适合中国的道路。

觉醒年代里面另外一个有趣的人物是辜鸿铭,他应该是一个很有语言天赋的人,懂多国语言,似乎并不以思想见长。但剧中他的有些话到一百年后的今天仍然非常有意义,他说,如果处处效仿西方,并不可能得到西方的认同;只有保持中国人原有的精神与文明,才可能得到西方的尊重。今天,如果更进一步地说,中国人原本就应该在任何学习他国的过程中,持一种不迷信的态度,去伪存真,兼容并蓄,在优良的传承里注入活水,发扬光大自己的文明底蕴。他人的尊重,不应该是我们的标的;我们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做更好的自己。

或许任何担当着时代变革责任的风流人物都有一定的共性,那就是忘我,视个人私利为无物,一心谋求公利。国父曾经四处奔走,筹资甚丰,但他自己身无余财,其上海的故居是加拿大华侨集资捐赠的;剧中的陈独秀亦是如此,可以轻易地放弃在北大那么优厚的薪资保障,只是为了投身新闻报业能够起到更大的社会影响力,早年陈是经历过不少窘困生活的,能够弃得之不易的锦衣玉食的生活于不顾,投身于生死难测的政治活动,便绝非一般人了。一般人,会和胡适那样,少说点主义,多做些学问,宝马香车,岂不美哉。

如果回到那个时代,如果我也置身于北大,百分之99.9的概率,我也会做如胡适那样的选择;那剩下的百分之0.1,则是我的向往,我向往自己不是一个普通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如果能够有理想,为理想而奋斗,有一番作为和担当,自然更有意义;再不然,如果能够仿效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不改其乐。。可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能够超脱于物欲,沉浸于更纯粹的精神生活,又岂是凡人能够企及的高度呢?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