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 (2)
2009 (47)
2011 (48)
2018 (1)
2024 (1)
穷人。。
行万里路胜读万卷书。。此话有一定的道理,至少,旅行让人开阔视野,启发思路。。
我周围的认识的同事们都与我差不多,在美国属于稍稍偏上的中产阶层,尤其是华人和印度人,差不多都是第一代,所以大多生性节俭。想不到的是居然在坎昆遇到比我们富有很多的美国人。因为我们想要resort credit用作按摩,所以被迫去参加marketing meeting。向我们推销的会员分四级,会费分别是100,50,20,3万美元,会员权益很复杂,我们粗略算了一下,如果非常喜欢这个resort chain, 每年都会住上一段日子,并且旅行频繁的话(可以较便宜的价格预定世界各地的某些酒店),那么或许加入会员应该不会大亏。可是对我们二个还未退休的单身女士来说,没有一点吸引力。一个路过的好心的美国老太太在我耳边说:don't give them money, don't give them money。。后来又遇到她,她告诉我们在covid刚开始期间的一段非常不愉快的经历,而他们是交了20万美元的客户啊,总而言之,一旦入会了,resort的态度就变得敷衍。我们遇到的多是此级别的会员,也看到有人带最顶级会员的手环。这个resort很小众,住客多是七八十岁美国老人,也才知道美国有这么一个与我们没有什么交集的富庶优渥的群体。
----
在通膨以前,我grocery shopping基本不看价格,如果看价格,也是买最贵的,每月的花费大概在600至800美元;现在每月的花费大概至少800-1000美元,这还是在有心节俭的前提下。昨天因为要去取在freshgogo上下的订单,在等待期间顺便逛了旁边的walmart supercenter,很欣喜地发现找到宝地了,价格比harris teeter,whole foods, publix要便宜很多,蔬菜和水果的种类也很多,居然有在坎昆吃到过的guava。那么以后就消费降级吧。
面对通胀,节俭变得毫无意义,但是,在世界这个大棋局里,个人的取舍与悲喜,都是无足轻重的,无能为力,只有被动地面对。在通胀10+%的年份,薪资只涨2-3%,普罗大众只有麻木,工作的压力更是有增无减。我感觉,这次通膨可能更加速地拉近了中美之间生活水平的差距。
疫情前有那么一阵,觉得自己过得不错,经济上蛮有安全感,现在似乎又被打回原型,只配做一个普通的纠结挣扎的中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