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 (2)
2009 (47)
2011 (48)
2018 (1)
2024 (1)
自从看了电视剧《大明王朝1566》,便喜欢上了剧中演丝绸商人沈一石的演员赵立新,我觉得此人应是具备中国文化底蕴的。剧中有好几个片段非常令人难忘。
片段一。沈在富春江上的行船上用白话吟咏屈原的《哀郢》“浮过夏水之头而西行兮,回首不见故都之门墙。怀伊人难诉我心之哀伤兮,路漫漫不知归于何方。借风波送我于江水之间兮,水茫茫天地一流觞”。我觉得赵吟出了蕴含在诗行中的诗人的沉痛与哀伤。
片段二。沈击鼓自焚,那场面伴着充满激情的鼓声非常感人。剧中有一段故事围绕嵇康的广陵散,而琴曲似乎没有特别吸引我,令我几番回味的是那震撼的鼓声。据史书说,祢衡的《渔阳三挝》音节殊妙,渊渊有金石声。不知金石声是一种怎样的声音?
前些日子看了赵立新的另一个作品,翻拍的《永不消失的电波》,有人称这是近年来翻拍的作品中唯一超过原作的。以前应是看过原作的,但早忘了。新作确实很好。剧中居然有一段《诗经·郑风》中的“风雨如晦”:
风雨凄凄,鸡鸣喈喈。既见君子,云胡不夷?
风雨潇潇,鸡鸣胶胶。既见君子,云胡不瘳?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这篇“风雨如晦”我以前读的时候似乎没有特别的感觉,也就是说,没有细品出其中的韵味来;而放在剧中再读,顿时非常生动、感人。
因着“1566”一剧,启发我细读了屈原的所有的作品;而因着“电波”一剧,开始时我重读了《诗经·郑风》;现在我把那套台湾出版的国学集注小册子全部拿了出来,放在床头,以诗歌辞赋、儒家、诸子百家(除儒家外)、及历史来分成四类,每晚睡前随意拿一本来,读上几页。
我觉得好的影视作品就当如“1566”和“电波”那样,能够激发观众对更深层次文化上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