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归档
正文

读史记项羽本纪 - 有感

(2010-08-13 22:18:22) 下一个


世人以成败论英雄和同情失败者的心态是并存的。因着此种心态,我对项羽一向是有些惋惜的:如果项伯和张良没有渊源,而项羽能够听从范增的建议在鸿门宴上杀了刘邦;如果后来项羽和刘邦相约以鸿沟为界各自罢兵后,刘邦能够遵守约定,不以分土为诱饵促使韩信和彭越出兵合围垓下;如果兵败之后,项羽能够忍辱含垢渡过乌江,经营江东以待重整旗鼓;那么当时天下的形势鹿死谁手未必能够定论的。
 

然而历史的偶然性应该也有其必然的因素吧。近来细读史记,比较项羽和刘邦,差别还是很明显的。项羽手下的谋臣似乎只有范增,刘邦手下人才济济,何况张良和韩信最初都是在项羽的阵营中的,项羽的缺乏凝聚力恐怕和他自己就具备了卓越的战术天分足以独当一面有关系吧,司马迁评价项羽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謂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是很中肯的,可惜项羽至死也没有意识到战术上的优势需要战略上的高瞻远瞩来支持,不然终会遇到单靠战术无法力战取胜的时候。项羽本纪里那段精彩的溃围,项羽欲以此证明天之亡我,非战之罪,真是至死不悟啊。正如司马迁所感叹: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战略上的失误是战术上的优势所难以弥补的,反之,战略上的正确把握每每能在适当的时候转化成战术上的成功。

即便项伯没有在鸿门宴的前夜私访张良,刘邦或许也能依靠张良陈平等的计谋和辩才躲过杀机;即便刘邦在鸿门宴上被杀,未必不出现一个同样或更具威胁的劲敌;而以鸿沟为界的约定更是无足轻重,项梁项羽当初起事时不也是以诈取代了会稽守的吗?秦汉交接之际,世间早就再无宋襄公了。 

另外,虽然刘邦也有屠城的劣迹,但比起项羽来就几乎微不足道了。虽说历史是胜者书写的,或有诋毁败者粉饰胜者的趋向,然而项羽在巨鹿之战后坑杀二十万投降的秦卒总归是事实吧?火烧秦宫室,屠掠咸阳也是事实吧?以暴制暴的行径在秦屠灭六国后的历史背景中,毕竟是难以收拾人心的。 

三年前学写七律,有一首就是咏项羽的,聊录在此: 

自古帝王唯胜绩,霸王心事复谁论。
楚江流恨残阳里,汉塞凝悲冷月痕。
四面声歌堪泣血,帐前舞罢几销魂。
英雄意气阑珊处,抚史嘘吁酒尚温。 

[ 打印 ]
阅读 ()评论 (4)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