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96)
中餐是英国人最喜爱的外卖之一遍布于大街小巷,这归功于早期香港移民的努力,很多餐名都是香港语音的拼写。现在老一代的香港移民都几乎退休了,他们的后代大多不愿意继承家业,来自福建的难民让中餐不断地发扬光大。
改良后的英式中餐是为了取悦英国人的口味,基本上都是油炸的,不符合中国人健康养生的标准。中老年人比较注重健康会选择咖喱和豆豉青椒系列,年轻人喜欢香辣的椒盐鸡牛虾等重口味的。虾片 、春卷、烤排骨、咕佬鸡、炒饭、炒面等是每个外卖店流量最多的品种。
英国人习惯了英式中餐,到了中国有机会吃真正的中餐反而不适应。我的一个客人被公司派去广州工作二年,每次回来都急着要来买他喜欢的炸鸡球和炒饭。另一个被派去马来西亚工作的David 每年回来3次,他夸张地对我说我的咖哩鸡和薯条已经成了他的乡愁。
英国人的墨守成规从吃饭就可以领略一些,哪一天哪个钟点吃什么基本上是不变的,所以我每天该准备多少食材也就心中有数了。最忠实的粉丝是Gordon老头,十年了,永远没有变过,一个毛菇芙蓉,一个白饭和一杯加辣的咖哩汁,每周四8点做完运动后一定来。如果哪一次没来准是生病或旅行去了,但十年来他这个快八十岁的老人真的没生病过,一年四季他都是穿着短运动裤进来的。
另一个忠实的粉丝Tam吃完他最喜欢的鸡芙蓉以后就永远地不再回来了。三年前的一个晚上,我接到Tam打来的订餐电话,声音非常的虚弱无力。我着急地问他怎么了?还好吗?他说他在医院,就是想念我的鸡芙蓉,一会儿他的夫人来拿餐。几个星期后他夫人告诉我Tam那晚享用过中餐后就离开了。斯人已去,幸好夫人现在有了新的男友,也成了我的常客。
我店的四周住了一些老人,老人喜欢吃英国传统的薯条,但买一份又太多吃不完。没关系,我按他们的需求给,钱也一定要收一点,要不他们会不高兴,下次就不敢来了。有一个有趣的老女人,我们私下里叫她老妖婆,七十多岁了,染着粉红色的头发,十个指甲颜色各异,去年有段时间还经常有个男伴陪着。有一次醉醺醺走进来,我问她:"喝酒了?"她说:"没有,只是碰了一下酒瓶子。"站在她边上的送餐司机在偷笑。这老妖婆每次都说:"我要很小份很小份的薯条。"我就给她装一点点,问她够不够,她说再加一点点。
这个只有2万多人口的小镇就有5间中餐外卖,还有3间英国传统的鱼条店,竞争是激烈的,但每间店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基本固定的客户。我秉承童叟无欺,保质保量,真诚服务的经营理念,不需要做广告发餐牌就已经够我们忙了。周末有时太忙,服务的态度会差一些,客人等餐的时间就很长,好些常客都非常有耐心,超过时间了也从不催餐,但也有个别不那么友好的,不但拼命地催还要求折扣。以前没有经验也贪心,只要有单进来就接也没有考虑厨房是否能准时做好,随口向顾客承诺45分钟能送到。有一个客人等了2个小时都没有吃上,气得把我痛骂一顿并说以后再也不来了。忙碌过后,钱是赚到了,但因为让客人等得太久而惴惴不安。为了保证客户的利益和自己的心安,在人手问题解决不了的情况下,我们先调整心态和策略,有时实在忙不过来就不接电话或者直接告诉客人需要等多久愿意等就下单。吸取教训调整心态以后,现在一切有序地进行,那个说再也不来的顾客停了几个月后又重新回来了。
有个朋友来我店学会炒餐后也开起了外卖店但生意不好,埋怨我们没有教他细节问题,我今天所分享的就是所谓的细节,而细节是需要时间经历和真诚慢慢地体会的,不知道这朋友是否能理解。做好自己,守得住寂寞,总有云开雾散的时候。不管做什么,舍得真诚地付出总会有所收获。对这个行当说不上喜欢,因为它不是大家认可的高大上,但能解决温饱问题,我还特别享受自己说了算的自由。
不知道两家生意怎么会差别如此之大。
另外我觉的能开餐馆的都不是凡人,因为餐馆的事情千头万绪,每天调度安排好方方面面琐事,还能做到让顾客满意你的出菜品质和服务质量真的不容易。况且你白天还有很多空闲时间,太历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