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生活着

我知道我做不了什么大事业,只想真真实实地为自己活着。

本博客文章均为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个人资料
我生活着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海外华人的优越感还剩多少

(2025-06-24 08:04:55) 下一个

还记得20多年前抛弃国内的一切初来英国时的感受,这里尽是红砖小屋,每一扇窗户都没有防盗网,向外人展示主人的自信和社会的安全;小区的公园里,树木葱葱,鸟语花香,人和大自然是那么的友好和谐;给孩子联系学校,就近入学,不用找关系,不用缴学费,每天还有免费的水果、牛奶,于是便觉得,我们一家到了一个美好的国度,这里没有紧张的人际关系,孩子可以轻松愉快地上学,大人可以依靠自己的实力本本份份、认真地工作、生活。

2000年那时的中国,还处在大开发、大建设的混乱时期,法制不健全,官场腐败严重,社会风气恶化,小偷小摸,黑恶势力猖獗,大家都趁乱闷声发大财。那个时期,我在国内曾经被飞车贼当街抢过包,在公交车上被小偷合伙挤着偷钱包,放在楼下的摩托车、单车,一转眼就被偷走;在单位上班,也常被领导穿小鞋。在大环境和小环境都不是很好的情况下,决定放弃公职,带着孩子来英国与老公团聚。

那时,我在深圳的工资和各种补贴每月大概有5000元左右,在国内城市中是比较高的,但那时国内大件进口的东西都很贵,比如空调、电视、洗衣机、手机、电脑等等,特别是汽车,很少人能买得起私家车,因为那时中国的生产力还远远满足不了人们对物质的需求。

那时,英镑对人民币是15:1,我老公拿着人民币换成英镑交学费,只好边读书边打工赚生活费。我去外卖店做前台,一个月能赚1000英镑,换成人民币是15000元,对比深圳的工资5000元,心里还是满足的,而且,一个月的工资就可以买一辆二手的汽车,轻轻松松就实现了有车族的愿望。

20多年前,生活在国外真的比生活在国内有优势,工资高,就业机会多,大件的东西便宜,信用卡支付方便。那时,在国内,普通人没有信用卡,要买国际机票都难。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才过了20多年,再来比较一下,生活在国外的华人还剩那些优势呢?

从这段时间我在国内生活的体验来总结一下:
 

1.自然环境。这些年国内搞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成效很大,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河水是清澈的,到处都能听到鸟叫声。特别是深圳这个城市,绿化面积大,到处是公园绿道,鲜花盛开,鸟语花香,早晨,我是被鸟叫声吵醒的。优美的自然环境,直接提升了百姓的幸福感。



                   20多年前,深圳的这些河流是臭水沟,现在是大人和孩子夏天避暑、嬉戏的地方

2.社会治安。现在因为国内到处都是摄像头,再加上智能支付,个人身上没有什么现金,所以国内的社会治安比国外的大部分国家都要好。我去欧洲旅行的时候,不敢背好包,要经常防备被偷;现在在国内出行,反而可以不设防,这种社会安全会给人带来很大的安全感。

3.电子支付。现在在国内出行,一个手机可以搞掂一切,比国外还要方便快捷,而且没有手续费。想起20多年前,我因为没有信用卡,买一张国际机票,还要找国外的朋友帮忙支付。这一比较,才知道社会的发展太快了。在国内网站买东西,买火车票,不合适,马上退,退款原路返还。我去年在国外的网站Gotogate买了回国的机票,后来因故没有搭乘,要求退款,这家公司同意退款,但到现在快一年的时间了,还在追讨之中。

4.个人收入。现在国外的平均薪资水平还是比国内的高,但差距在缩小,20多年前,在国外随便一份餐馆工作,收入都比国内的白领要高,为此,很多留学生都去餐馆打工。现在的小留学生基本上不会去打工,因为他们国内的父母收入高,可以支付他们的费用。再加上,现在人民币值钱了,英镑对人民币是9.6:1,20多年前是15:1,所以,现在福建人也很少偷渡来英国打工了。

5.价值、信仰。二三十年前离开中国到国外留学、工作发展的人,初心是怀抱着对西方普世价值的信仰吗?我相信很多人的动机是为了追求更富有的物质生活,当然,也希望生活在更宽松、自由的政治、社会环境里。维基百科对普世价值的阐述是:普遍尊重人权和人的尊严法治正义平等和不歧视的世界;一个尊重种族族裔文化多样性的世界......一个公正公平宽容、开放和具有社会包容性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最弱势群体的需求得到满足。从字面上去理解,普世价值真是个好东西,值得世界人民去追随,但是这些年,美国的表现,美国对世界各国的干预,特别是特朗普上台后,对乌克兰总统的羞辱,对盟友的嘲笑,对俄罗斯的示好,以及对世界发起的关税战,朝令夕改的政策和谎言,还有对以伊战和俄乌战的态度和做法,让世界人民看清了,美国所代表的并不是真正的普世价值,一切都是霸权、利益和算计。


所以,现在的国人不再盲目崇拜西方社会,甚至敢平视西方了。我这次回英国搭的是海南航空,从深圳起飞到北京的飞机餐,感觉特别好吃,而从北京转机到英国的飞机餐,感觉质量差多了,因为飞机上有过半的旅客是外国人。要是在20多年前,中国政府为了面子,肯定优先考虑让外国人吃好。现在,用不着了,反正外国人也吃不出中餐的好与坏。

6.通胀、通缩。这几年,因为战争、脱钩、断链、关税战等因素的影响,国外出现通胀现象,物价飙升,生活成本激增。我在英国每月的水费是100英镑,电气费是140英镑,水电气每月相当于人民币2300元;在深圳每月的水费是33元,电费是70元,气费是60元,水电气一起每月大概是160元。回来英国的第二天,去华人超市买菜,一小包芥兰12根要£4.94,相当于人民币45元,在深圳,这几根芥兰大概也就4块左右。所以,还是国内的生活成本低。通胀和通缩,对国家、企业和个人都不是好事,对有稳定工作和收入的个人来说,通缩的日子比通胀要好过。



         

习惯了国内新鲜的蔬菜、水果,再进英国的超市,真的没有买东西的欲望。但要给孩子吃到妈妈的味道,还是要买的。

通过上面的梳理、对照,我们生活在海外的华人除了言论自由,孩子上学、工作相对轻松之外,还剩什么优势呢?噢,还有一点特别重要,就是政府对失业和穷困家庭和老人的基本生活和医疗保障,但,我想大部分华人不需要依靠政府的福利吧?对穷人的关照,国外比国内做得好很多,这个优势是明显的,不容怀疑。

这次从北京转机到英国,入座率几乎满员,有一半以上是来中国旅游的外国人,其中,年轻人比较多。前两天,在BBC的频道上看英国人谈中国游的看法,“现代”这个词,使用最多。中国免签的政策,让更多的外国人去了解中国,而且现在的年轻人喜欢直播,中国的形象不再是呆板、落后的样子了。



                     

                                                门前的月季开得喜人

 

 

 

 

 

 

 

 

 

[ 打印 ]
阅读 ()评论 (50)
评论
边走边看66 回复 悄悄话 都是大实话,写得挺客观
笔名老忘06 回复 悄悄话 你说的很对啊,很现实。现在网上一大堆人装清高,没有优越感了,就不谈优越感了。八十年代末来美国留学,当然觉得有优越感。现在还有一份很不错收入的工作,相比之下,也仍然有优势。
杜鹃盛开 回复 悄悄话 好久不见生活,问好。你养的月季真好,这种红色特正,我的月季也是这种颜色,可是从来没有这样茂密的开过花,总是三朵五朵的零零星星。
x潇潇 回复 悄悄话 羡慕你的麻婆豆腐,更羡慕你的点击率啊(*^_^*)
野彪 回复 悄悄话 博主的回复中已经讲得很清楚了。中国虽然仍然落后,但是在不断进步。我们海外华人看到中国的进步应该感到高兴。看到中国落后的地方,没有必要去说。
xyz66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玫瑰本来是玫瑰' 的评论 : +1

Couldn’t agree more.

正如楼下一些网友指出,博主可以尽情抒发自己的自豪感,优越感,whatever 什么什么感,都是个人观感,但请不要“顺便代表了”几千万的海外华人。

BTW,经常选择性地“报道”,估计赢不了多少 credibility.
Firefox01 回复 悄悄话 阅读网友留言,发现某人攻击他人的留言被删除,真正感觉到维护讨论氛围和净化论坛的必要性。对此,表示赞赏,并致谢意。
我生活着 回复 悄悄话 声明一下:评论区的一些留言不是我删的,我从来不删网友的留言。
玫瑰本来是玫瑰 回复 悄悄话 确实西方社会在白左纷纷误国,组织化贪腐,非法移民之乱的情形下,表面每况日下,和以前不能比。但是博主这个认知,一来是你对西方已经熟悉,那是你的日常生活,久而久之当然既觉平常又觉自然,你回到中国是做客,看到基建狂魔(贪腐金矿)表面铮亮簇新的一切,你的心态感觉都在表面,你把自己做客的方便当作全体中国的条件,这大错特错。你忽略了生活的实质,假设别人都和你一样的条件,这种感觉非常虚伪和虚假。要知道同样在墙内,这真实生活的百姓可是不易,且不说空气食品安全,看病难教育难,卷到不能再卷。单看看如今的外卖小哥里本科已经超过60%,硕士过30%,农民每月养老钱不到200,农民老人那惊人的自杀率,孩子被消失被失踪,老人跌倒无人扶,医生为了钱财给好人做化疗,董那黄等一个个既得利益者的新闻都瞧不见么?这是个舒服的环境吗?你住在西方的房子里享受着该有的东西,以做客者的便利就来否定并没有你这个条件的真实生活者的苦难的人们,非常畸形
雪狗2014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dengzc1971' 的评论 : 哈哈
野彪 回复 悄悄话 博主的表达非常中肯。海外华人当年就是国内最优秀的一批人,当然有优越感了。
不只当年有,现在还有,与从事什么工作无关。
我看到有些网友的评论,结合他们其他的评论,觉得这些网友很双标。在这个地方攻击别人有优越感不对,但其他的地方攻击国内的人连自由说话的权利都没有。这些人总是很矛盾的。
雪狗2014 回复 悄悄话 没有优越感。不过我对国内的体会和你差不多
东方华夏 回复 悄悄话 这问题首先是大陆人提出的,十几年前就有大陆人这样想。现在有海外华人这样想,说明国内有实实在在的进步。但是现在仍有这么多人来美留学,这么多人走线来美。大陆能吸引到多少美国人留学?有多少美国人愿意并能留在中国?所以从哪来的人有优越感现而易见。自己愿意去并成功呆下去的地方就是最好的,就是固有的优越感。
暖冬cool夏 回复 悄悄话 生活说的是实情、实感、实话呢,赞!
不被注视 回复 悄悄话 这个文章现在有八千多的点击量了,在文学城,算大热帖,说明这个标题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但是文章的问题,也显而易见。博主,你可以说你自己二十年来,优越感少了很多,但你代表不了海外华人。这个群体现在有几千万,我们大部分对于海内海外的生活,都是有第一手认知的。你分享你自己的见闻和感受,没毛病。但你要根据你的一己感受,来替整个海外华人群体做总结,就很不科学了。你的标题可以改为:“移民英国二十年,我的优越感还剩多少?”
京工人 回复 悄悄话 sysyphe: 你要是看不懂汉语的话,可以去查一下词典再来说话。免费给你扫个盲吧,大学和中小学是不一样的。ytwadk的帖子里,他说他儿子念大学免费,你却在说18岁之前上中学免费,那挨不着的
大河边的人 回复 悄悄话 南方人到北方定居,如果保持南方的习惯和文化圈,最后当然是回到南方好。这和移民国外保持原来的习惯和关注点一样,老了适应性下降,肯定是会回到祖先的地方去,这和宇航员太空旅行一样,和优越感无关。除非脱胎换骨重新做人。
安然0203 回复 悄悄话 不要太同意楼下了 !!! 妥妥的凡尔赛,哈哈哈

******* 缺啥就爱比啥,啥优不优越感?只有平时爱跟别人攀比个性的人才能写出这种东西。出国时间长久的人其实早已不在意这些了、因为心安即故乡 ******
smeagolrocks 回复 悄悄话 有些人一边移民到欧美享受言论自由,在坛上上天天骂西方美国,轮到别人批评中国政府了,就立刻扣帽子,真是双标玩得炉火纯青。你可以骂西方就是清醒爱国,别人提中国一点问题就是指指點點有優越感?要不是收了钱专职洗地,这种逻辑实在解释不通。
smeagolrocks 回复 悄悄话 现在的中国人竟然‘敢平视西方’了?难道以前一直是仰视吗?毛时代中国人穷得连饭都吃不饱,还敢说要解放世界上三分之二受苦受难的人。其实,所谓的‘优越感’是什么?那不过是一种喜欢攀比的人,用自己的价值观去衡量别人,然后决定是该羡慕别人还是看不起别人而已。海外华人有各种各样的,有在唐人街送外卖的,也有在大学教书做研究的。自己有没有优越感,自己说了算,不必代表所有海外华人。
我生活着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ylyq_007' 的评论 : 谢谢分享视频!去看了。我写这篇就是想让那些天天唱衰中国的华人,他们究竟还剩多少优越感。可惜呀,这些人,你跟他谈基建,他跟你谈人性;你说衣不如新,他说人不如故;你说效率和速度,他说素质和态度;明明批评中国的时候,满满的的优越感,却不承认自己的阴暗面,哈哈哈。
sysyphe 回复 悄悄话 这位京工人是翻墙出来的吧?没有在英国生活过?
英国的公立学校在18岁之前都是免费的,孩子上学不花钱,与高收入低收入无关。英国私校是花钱的,比如薄瓜瓜和那位将小姐上的那些学校
英国的全民免费社保体制是欧洲国家的鼻祖, 连大锅饭的法国全民医保都是跟它学的呢
不懂不要瞎咧咧,啥低收入高收入 虽说无知者无畏, 但是总这样说话, 就让大家伙儿有畏了

京工人 发表评论于 2025-06-24 11:08:38
ytwadk: 你申请了低收入所以看病免费,所以孩子上学不花钱,可那是我们这些纳税人交的钱呢,就这你还弄出优越感来了,害臊不害臊?
Firefox01 回复 悄悄话 正像网友所说的,一个人在任何社会生活工作,即使用一辈子时间,也很难说对那个社会完全了解。因此,任何对两个社会或国度的比较,都是片面的,因而带有偏见的。而所谓的优越感,反映了主观上的歧见,典型的国人心态,需要时间的磨练加以克服。
Arnold2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ytwadk' 的评论 : 你这只蚂蚁帮的蚂蚁, 难道眼光很宽吗, 不脑残, 能信郭文贵吗?
ylyq_007 回复 悄悄话 前段时间在油管上刷到这么个视频,犹豫了下,放这,看看是否会让人气炸。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939Fj1Y94w
SabrinaD 回复 悄悄话 嘴硬的人好多。 事实就是大部分2000年左右出国的人是很有优越感的, 只不过这二十几年来这种优越感好像越来越难justify了。不少人立刻又转换赛道, 号称自己只想过小日子, 对出人头地没兴趣。 其中好多还喜欢反过来申讨中国没福利没人权之类的。自己扪心自问, 当初考托考G联系学校签证是不是费了好多功夫, 比小孩子申请大学好不到哪里去。 这么辛苦真的是为了哪里舒服就在哪里生活吗?

我承认我当时就是为了过好点的日子所以才花功夫考这考那地出国,上完学也不愿回国, 因为国外的日子更好。 现在看来也不知道自己当初的决定是否正确。 楼主总结得挺好的。 国外有国外的好处, 不好的地方也挺明显的。国内人的日子确实比二十几年前好了不少, 但是很多方面的差距也的确让人不敢直视。

moneytalks 回复 悄悄话 写得很真实.但是天朝的食品安全问题很多
lio 回复 悄悄话

稍微有点钱的就开始头晕的人不少。最近不少年轻国人跑到日本打工,收入也就是底层民众,工厂一个月17、8玩日元左右,却很得意拿到国内短视频上去显摆一下,他们觉得自己很牛。。。。



注册怎么这么难 回复 悄悄话 缺啥就爱比啥,啥优不优越感?只有平时爱跟别人攀比个性的人才能写出这种东西。出国时间长久的人其实早已不在意这些了、因为心安即故乡
不被注视 回复 悄悄话 我家小孩,回国一趟,找到了优越感。亲戚的小孩跟他一般大,天天功课到深夜,周六周日还要补课。暑假也休不几天。基本算是全年无休。我家小孩数次感叹:幸好没生在中国啊!
乔治的天空 回复 悄悄话 总想着优越感的人本就自卑,不论在哪里都不免有些失落。
你也配姓赵 回复 悄悄话 一条年老的鱼对一条年轻的鱼说:今天水质不如从前了!年轻的鱼问:水是什么?
dengzc1971 回复 悄悄话 优越感已脱掉了棉衣,秋衣,现在剩下的背心叫民主自由,也是千疮百孔。
多伦多橄榄树 回复 悄悄话 我也思考过这个话题~~
东方华夏 回复 悄悄话 完全没有优越为啥还有那么多走线的?很多走线的在国内也很不错的。
BeijingGirl1 回复 悄悄话 出个国, 真没什么可优越的。 尤其是现在, 就别整天对着国内的人指手画脚,以为自己是个什么了。
xyz66 回复 悄悄话 一直把“优越感”挂在嘴边的人,潜意识里多半缺乏自信,或有过经常被歧视的经历。。。只有花着英镑”衣锦还乡”时,才能找补一些“优越感”,understandable:)

如果没有制度的保障,没有包括”免于恐惧的自由”,再漂亮的山水也是表面文章,所谓“幸福感”有多少是发自内心说出来的呢?

相信博主把自己大部分的财产都留在了英国,当然还有自己最看重的孩子。如此,心中真正的安全感是从何而来的呢?
东方华夏 回复 悄悄话 国内吃得好玩得好足疗娱乐花样繁多。职场竞争和下一代的竞争激烈。感觉越来越难混得好。
xiaoxiao雨 回复 悄悄话 do not make weird statement.
龙湾故事会 回复 悄悄话 俺觉得作者想说的是优越的感觉,不是优越感,是感到优越。
KMT88 回复 悄悄话 其实,作者说得也是实情, 30年前那时候能出国的国人大都是出类拨萃的,加上中美差距大,出来的人有些优越感不惊讶。国内也是一样的,北大清华的学子就是有所谓的优越感啊?没听说过没有地域歧视吗?阶层歧视吗?歧视的根源不就是优越感在作怪嘛。
I.T.A.L.Y. 回复 悄悄话 看你自我介绍 “我知道我做不了什么大事业,只想真真实实地为自己活着。”
都为自己活了,还讲啥优越感?
既然认定为自己活,而且觉得国内好,就海归咯,身心合一!
舞一 回复 悄悄话 @清漪园:同意!
清漪园 回复 悄悄话 奇怪,我出国近40年了,从来没有什么优越感。文学城里很多老留曾经在国内有高大上的职业和工作,比如今年六四我们才知道,澳大利亚的麦姐曾经在国家政策制定机构---中国国务院农村政策研究中心工作过。出国后我们有几个人能够在所在国的决策机构里工作呢,机会几乎微乎其微,何谈优越感?
dong140 回复 悄悄话 谢谢分享。中国这二三十年的发展确实很快
556517 回复 悄悄话 为什么一定要有优越感?挥之不去的不平等意识。
6ba6 回复 悄悄话 总结的好! 收入高,物价低就感觉好,深圳的白领收入比美国大部分地区还高,几大互联网公司的工资都是百万级别,那些年轻人根本就瞧不上欧美
京工人 回复 悄悄话 ytwadk: 你申请了低收入所以看病免费,所以孩子上学不花钱,可那是我们这些纳税人交的钱呢,就这你还弄出优越感来了,害臊不害臊?
ytwadk 回复 悄悄话 一个在厨房里蜗居了二十年的人,虽然人在英国,一年三百六十天都在一个几十平米的空间过着蚂蚁般的生活,没机会社交,没机会旅游,没机会了解当地的社会及文化,甚至连见阳光的机会都不多,整天熬夜,长期这样的生活环境一定会给有这样的生活方式的人的健康带来很严重的损害,像这样的人还在问海外华人?你是指像你一样经历的华人吧。

我从不在意什么优越感,我只在意有没有工作,有没有工资,休假,旅行,交友,享受收获,我的资产受法律保护,如果说有优越感,那就是比我同年龄的还在中共国的有优越感,至少我的孩子上大学不用花钱,我看病全部免费,而且治疗所需要的药多贵医院都给用,只要有效,我也不用向医生行贿。
大宋的智慧 回复 悄悄话 为什么会有优越感?哪里活着舒服就在哪里生活,不是很自然的嘛?不明白优越感从何而来?
[1]
[2]
[尾页]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