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3)
四,新书发表:’
新解礼运篇‘共十章 (连载)
(四)认识礼运篇‘是谓小康’第三章:(共63个字)
原文:
禹、汤、 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以着其义,以考其信,着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埶者去,众以为殃。是谓小康。
学习和理解:
禹、汤、文、武、成王、周公是‘天下为家’时代出现的杰出人物。这六位君子 都谨守‘天下为家’的礼治。在‘天下为家’的规范下显扬仁义,成全信用,暴露过失,效法仁爱,讲究礼让,向民众昭示伦常。如有违反礼治者, 当官者被罢职,民众把他看作祸殃。
能如此规范治理的社会就是理想社会-是谓小康。
在如此的个人竞争制度下也会引发战争-‘在埶者去,众以为殃’-只要执礼守法,人类自身可以克服争纷, 可以平息战争。
精英集团只要能畏天执礼,以六君子为楷模,就能带领芸芸众生走向理想社会-是谓小康。
读了 “新解礼运篇‘这四篇文章,应该明瞭中国古代文献记录的古人类社会史。
四篇文章的小结:
人类的祖先曾经生活在’天下为公‘的远古社会,却无以为继,被既隐、被洪水淹、被解体(马克思语),因为天意,人类转换到’天下为家‘的现代礼治社会;只要精英集团能在’天下为家‘的大环境中,坚持礼治 ,那就一定能带领芸芸众生走上理想社会的康庄大道-是谓小康。
我们逐字逐句地研究大同章,可以发现孔子记录了一个由’口传口‘年代曾经存在的完美的没有瑕疵的世界-那时候公是一切的基础,没有个人概念,没有家的概念,共产共妻-那就是天下为公的原始社会。
沉淀思考后,我们可以发现在’天下为公‘章中没有出现任何历史人物和制度约束,只是口传口的完美无瑕的大同社会。孔子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所以我们也只能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因为那是天意 (providence)
因为家国的私有概念,建高墙,挖深沟,保家卫国。都成了天经地义。由此 可见,‘天下为公’和‘天下为家’是不同时空的两条平行线,是格格不入的,没有交叉点,没有竞争的‘天意’-生活在‘天下为公’时代的人类,DNA都是为公的。在‘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的时代,人们都知道‘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天经地义。你的DNA已经都被改造成家国情怀的人类了。然后为’公‘或为’家‘不是人类可以争取或拒绝的,现代的人治社会就是以人为本、以礼治大道为原则的社会。你能有灵光一闪的觉悟,你就能领会孔子‘畏天’的训词 你就不会在为‘公’为‘家’这一社会最重大最基本的概念上胡思乱想,胡说八道。
自从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时期,人们都是生活在在‘天下为家’规则下的记录-越出‘天下为家’范畴,苦思冥想的内容,不是历史,也不是哲学,都是故事仅此而已。
‘天下为家’章罗列了在‘天下为家’的法则基础上,建立规章制度的方方面面:修订法律,摆正君臣关系,增进父子关系,使兄弟和睦,夫妇和谐,并以此设立 制度,划分土地,尊重奖励勇敢有智慧的人。。。在如此的制度下也会引发 引发战争-‘在埶者去,众以为殃’-人类社会的领袖和精英集团只要执礼守法,人类自身可以克服争纷, 可以平息战争。
明白了‘天下为家’的大道的来由,有了规章制度,就要有正确的执行者。‘是谓小康章’罗列了在漫长的’天下为家‘的环境下六位声名显赫的先贤,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 。大同章中没有‘某某为了坚持‘天下为公’而斗争的记录,,也没有‘某某打败了谁’创立了‘天下为家’的记录‘人类社会因为天意,从此进入到’天下为家’ 的形态-一个以个人为最基本元素、并有精英领导的竞争社会。
让我们怀着‘畏天’的祖训,对‘礼运篇’深耕细读,为了解人类社会的历史,分析全文的每一个字就显得最为重要!
近代文人墨客常常在康有为胡说八道的影响下,喜欢把‘大同’和‘小康’扯在一起,说不清、理更乱。当我们把礼运篇作为历史文献来研究,那就‘纲举目张’了-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大道’社会禁止独亲其亲、独子其子;‘礼治’社会主张各亲其亲、各子其子。如此风马牛不相及、根本是完全对立的理念,为什么这么多人捧着康有为一起胡扯呢?更有人把‘大道’当理想,希望完成‘小康’建设后迈向大同世界。。。人类最初生存在大道流行的年代,五千年?一万年?或更古老?不知道。然后经过了‘今大道既隐’一个漫长而又神秘的时期,人类社会蜕变成以人为本‘天下为家’的新时代。如此脱胎换骨的变化-应该包括DNA的变化-你想回到’大道社会‘-你的DNA怎么办?白纸黒字的古代历史文献明白无误的告诉我们人类历史的全貌-让历史说话。
(道也好,礼也罢,都是天意。最初上帝是用‘授之以鱼’的办法管理人类,初心很好,效果很差。上帝不会犯第二次错误,上帝决定用’授之以渔‘的办法,让人类自己管理自己,自生自灭。改道为礼-礼制社会一样是上帝的安排,也是天意。)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