闯荡华尔街

有多少爱可以重来 有多少人值得等待 因我自横刀向天笑 故我自立马冷眼瞧
个人资料
正文

中国屡战屡败争夺国际矿产

(2009-08-25 08:27:24) 下一个

中国屡战屡败争夺国际矿产

  近期不断有外媒指责中国“在全球抢资源”,这是个伪命题,就像是个单身汉在指责四世同堂而居的邻居“你们家大米买太多了吧”一样苍白无力。美日韩等国的战略资源储备制度均早于中国。
  既然没有人会在明知资源紧张的情况下发扬绅士风度,那么资源竞争还有规则吗?当国家间的资源竞争已趋于白热化、当中国周边的资源竞争环境进一步恶化,保障中华民族未来生存空间的资源空间在哪里?
  
  黄皮肤的“矿石007” 
  
  “间谍门”,让外资矿山“潜伏”中国钢铁行业的明暗故事主线日渐清晰。
  7月5日,一个叫胡士泰的澳籍华人在上海被捕,这不但引发了中国钢铁行业的“地震效应”,连澳元也随后多日动荡。
  胡士泰,正是与中国钢铁协会进行矿石价格谈判的澳大利亚力拓公司上海首席代表。外交部发言人秦刚随后证实,胡士泰等人是因“涉嫌为境外刺探、窃取中国的国家机密,危害中国的经济利益和经济安全”而被捕的。接触过胡士泰的人说,胡士泰总是让人打他的座机电话,或许是害怕手机被监听。
  此时,中钢协正在与三大矿业巨头(澳洲力拓、必和必拓,巴西淡水河谷)讨价还价,“间谍门”又给国人上了生动的一课:西方国家一边高喊自由经济,一边在你枕头边安插007,所谓自由,就是你听我的“自由摆布”。
  其实商业贿赂的说法,已并不新鲜。
  去年6月,代表中国与必和必拓达成“二手首发价”的马钢、宝钢等国有钢企人员,就出现在必和必拓的“奥运观光团”中。必和必拓专门成立了代号为“IMT”的接待小组,高价聘请美国接待公司,晚上还邀请曾出演过音乐剧《猫》的著名女歌手献唱,这就是“包厢事件”。
  被捕的胡士泰本是北京人,在中国钢铁行业人脉极广,极有可能是想打探中钢协的谈判底线与筹码。与胡士泰同期被查的还有首钢负责矿石进口业务的谭以新。值得注意的是,被捕的4名力拓员工中,除了胡士泰是澳籍华人,其他都是中国籍。外资矿山与中国钢企的较量,俨然被转化为了国人与国人的较量,这就是资本的骇人魔力。
  除了“间谍战”,三大矿山还采用了“各个击破”的战术,一边绕开中钢协与山西等地的中小钢企达成协议,一边在中国的港口堆满矿石,造成虚假的供需两旺(截至6月5日,国内19家港口铁矿石库存已突破8000万吨)。逼于无奈的中钢协放话:“只要三大矿山在33%的幅度上有所松动,未必达到40%也可以。”堂堂中钢协,内忧外患之下,只能退求“颜面有光”。
  囤矿涨价当为“明枪”,安插间谍可算“暗箭”,明枪与暗箭齐发,三大矿山之商战招式可谓见血封喉。
  
  “六死一生”,中国的矿石焦虑
  
  陷入“矿石焦虑症”的并非只有中国。
  经济危机以来,力拓等“卖矿巨头”在买家需求不足的情况下被迫降价。最先与之达成协议的是日本钢铁企业,降价33%,韩国钢企也随之同意。日韩急于成交,心中小算盘却是在拨算中国。
  中钢协表示,33%的降幅会让中国钢铁行业明年全线亏损,所以坚持四成的降价幅度。其实,33%与40%的差距,也就是每吨矿石价格相差6美元,但在这区区6美元之后,是中、日、韩等国各自钢铁行业的盈亏与较量,甚至是国家间的经济较量。得知中钢协不肯退让,日本《产经新闻》竟急得指责中国在谈判中“不按惯例行事”。
  无独有偶,在6月1日的法航空难遇难者名单中,有6个中国人的名字,他们就是本溪钢铁集团6位赴巴西考察的人员,考察的目标正是铁矿石与矿粉。媒体纷纷大惊,难道坐在矿山上起家的本钢已经快要“无米之炊”,要远赴巴西买矿了吗?
  尽管本钢的官方说法是考察,并非谈判或采购,但国内钢企海外寻矿已成普遍现象。矿石价格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整个钢铁行业的盈亏,甚至是汽车、建筑等相关产业的盈亏,更影响到国家经济竞争力的增减。
  相对于“六死”的是“一生”。就在中钢协的谈判进行得水深火热之时,出现了一条爆炸新闻:本溪发现了储量超过30亿吨的亚洲最大铁矿。然而这并未给谈判带来实质性的帮助,位于地下1000余米深的矿,开采与否还是个问题。这则消息,或许只能为股市庄家爆炒钢铁股提供借口。
  生生死死,都映衬出了寻矿者的焦灼神情。
  
  97岁越南亲华老将为何给中国冷脸?
  
  即使不需远渡重洋,中国周边的资源贸易环境也并不乐观。一个基本心理就是,鄙人有铸剑之铁,售远客而不售近邻,何故?吾惊近邻园中杀鸡,未闻远客日日宰牛。
  退休多年的越南开国老将武元甲出现在美国《纽约时报》上,这次并非为了讲越战故事,而是对中国铝业集团对越南中部高地的一处铝土矿开发表示“担忧”。
  《纽约时报》称武元甲为越南的“英雄”,确实,这位现年97岁高龄的将军,曾被唤作“红色拿破仑”,他是胡志明的麾下爱将,率越南军队在奠边府一战中大败法军,被称为“奠边府之虎”;而在越战中,正是武元甲向美军和阮文绍集团发起的“复活节攻势”,让美军意识到自己深陷于无望的战争,最后停战撤退。
  
  武元甲一直是主张越南与中国交好的,在中越关系紧张时期曾多次主张“与中国同志缓和矛盾”,还曾率团出席北京亚运会,为改善中越关系做出了巨大贡献。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亲华老将军,却在一个中越矿业合资项目中站到了反对派那一边。
  2007年11月,越南政府就决定将位于中部高地林同省和达农省的铝土矿开发项目交由越南国家煤矿工业集团经营,后者分别与中国铝业公司和美国铝业巨头美铝合作。2008年7月,由中铝国际工程有限公司总承包的越南林同氧化铝项目开工;今年3月,中铝国际工程有限公司又与越方签署了达农氧化铝项目承包合同。
  这些于越南有利的经济合作,却引发越南国内的“批评大潮”。武元甲将军、学者阮惠志、岘港大学教授阮世雄、著名作家范全等越南知名人士发起的联合签名得到了大批越南科学家、知识分子和退伍军人的呼应。他们认为这项矿业合作污染环境、逼迫当地少数族裔搬迁,最重要的是威胁越南的国家安全。
  武元甲认为:“中部高地对国家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不仅对越南,对整个印度支那都如此。”反对者担心,无论中国人以何种形式获得了这个地区的控制权,“都可以把越南切开一半或者威胁其南方”。一些越南人甚至认为:“中国人到哪里都是拖家带口地定居,那里就是他们的了。”曾经的领土紧张与历史矛盾,让越南人对中国公司的投资心怀戒备。
  但出人意料的是,美国在越南的矿业投资却丝毫未受历史之影响,甚至还得到了优待。美国铝业公司一直认为越南的铝土矿是世界最佳的未开发铝矿,而位于中部高地达农省的嘉义氧化铝精炼厂就是美越合资开发建设的。他们忘记了越战照片上被美军燃烧弹残害的越南女孩,更忘记了美国从1999年开始就逐步停止开采本国矿产。
  
  蒙古,贵宾客户的高尔夫球场
  
  中国的北邻蒙古,曾经有无数的探险家冒着在戈壁滩上被风干的危险到此找寻“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陵墓财宝,当中是否有人借探宝之机也在探矿?不得而知。
  如今,各国纷纷踏足于此,并非为了成吉思汗,而是为了矿。矿产会让一个国家兴旺,但也会带来麻烦,比如蒙古的暴乱。
  去年7月1日,蒙古发生大规模暴乱,俄罗斯媒体称之为“又一场颜色革命”,或者叫“蒙古包革命”。这场争执与动乱的起因竟然是因为矿产。蒙古的矿产资源非常丰富,仅仅是重要核工业原料——铀矿的探明储量就达10万吨。执政党人民革命党的领导人宣称:准备将有色金属矿交给中国或俄罗斯的企业开发。
  群雄逐鹿,有人得鹿肉,有人连肉羹也无份,心情可想而知。就在这时,暴乱发生了,是巧合还是预谋很难明辨。但蒙古国的电视节目中播发了这样一条新闻:一名暴乱分子说他之所以参加暴乱是因为拿到了100万图格里克(蒙古国货币,约合80美元),蒙古国三分之一的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80美元对于他们来说已是大笔财富。

  而在蒙古事件中表现最为积极的是俄罗斯,俄方表示蒙古国在暴乱下实行紧急状态是正当的,同时也表示俄罗斯企业家愿意参加到蒙古的私有化改造中。指责美国在蒙古搞“颜色革命”的说法也来自俄罗斯。
  外资矿业巨头早就对蒙古国垂涎三尺。靠近中国北部边境的蒙古奥尤陶勒盖矿区,已经被力拓集团的合作伙伴公司加拿大艾芬豪公司获得了所有权,那里已探明的储量是铜矿789亿磅,金矿4520万盎司。为了阻止中国获得蒙古的矿产,日本媒体不惜离间中蒙关系,说“中国工人抢走了蒙古人的工作”。
  而据中核国际的最新报告,中核已花费1.98人民币通过附属公司收购了加拿大的“西部勘探者”公司69%的股权,这家公司拥有蒙古的多个铀矿权益,中核国际曲线贴近蒙古的铀矿宝藏,低调而又漂亮的一球。在蒙古这个买矿大国的高尔夫球场里,谁会成为最后的赢家?
  
  谁掌握贵金属,谁就掌握了未来
  
  
  今年1月,国土资源部发布了《全国矿产资源规划》,明确提出了“战略矿产资源储备制度,推进建立石油、特殊煤种和稀缺煤种、铜、铬、锰、钨、稀土等重点矿种的矿产资源储备,并积极推进企业的商业储备”。
  铂、铟及稀土类三种资源,都是最顶尖的汽车、电子、信息等产业急需的物资:铂应用于汽车的废气排放净化装置、燃料电池的制造;铟应用于液晶电视的液晶面板;稀土类则是制造混合动力车、军事武器、电子产品等不可欠缺的材料。
  值得注意的是,铟是高科技武器制造中的关键物质。例如日本与美国联合进行的导弹防御项目,便需要大量铟金属来制造高灵敏度的导引头;而日本积极寻求引进生产的美制F-22隐形战斗机,其远程探测雷达和隐形座舱盖都需要铟作为原料。钛,则是制造战机的主要原料;只要在钢里加进千分之一的锆,硬度和强度就会惊人地提高,是制造装甲车、坦克、大炮等武器的重要材料。
  日本人的资源神经总是绷得紧紧的,中国的矿产资源战略储备制度也晚于日韩。目前,日本的稀有金属储备制度分为国家储备和民间储备两种:这两种储备方式的储备目标是国内60天的消费量,其中国家储备占42天,民间储备占18天。
  此外,据美国《全球安全》杂志称,日本近年来以进口废旧金属的名义,从东欧国家买回报废的俄罗斯米格飞机,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提取钛、铟、铱、锆、铯、锂、钨等稀有金属材料,然后重新制造产品卖到国外。
  今年,让中国再次陷入矿产贸易之争的就是刚刚被列入“战略矿产资源储备制度”的稀土。
  近期,日本媒体频频在稀有金属问题上强调“中国威胁”。日本媒体鼓吹:中国的经济增长造成对稀有金属的需求量猛增。日本国际未来科学研究所的代表浜田和幸说:“中国拥有巨量稀土资源,钡、锑和铟的储量也非常丰富,掐住了日美的咽喉。没有这些稀有金属,美国和日本就无法制造精密的制导武器。”
  当中国于今年6月宣布对稀土等20种工业原材料限制出口之后,欧盟与美国就一纸诉状将中国告到了WTO组织,因为没有稀土就无法制造奥巴马最喜欢用的黑莓手机和混合动力车,中国稀土储量占到了世界总储量的96%,稀土出口限制让美国“利益受损”。
  
  资源之争进入“暗战阶段”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经济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江涌曾撰文指出,国际资源争夺战早已不再是“炮声隆隆”了,而演变成了国际金融寡头之间的“金融暗战”。
  2005年2月,西方诸多网站张贴了一个名叫比尔·里德利的作者写的一篇名为《中国和争夺资源的决战》的文章,称“争夺地球资源的决战已经开始”,文章以许多耸人听闻的字句与似是而非的事例(如中国央行购入大量美国债券、中国公司收购西方大型能源公司等)试图阐明这样一个观点:“中国已经对美国展开了金融战”。
  然而,国际资源争夺的实质是金融战,主要争夺的是定价权和标价权,有资格参与国际资源争夺金融战的只有西方国家的金融寡头。“小荷才露尖尖角”的中国公司与西方国家的金融寡头的实力相去甚远。此次中钢协与矿业三巨头的谈判之苦,就是因为中国没有定价权,而中国稀土从5000美元每公斤被压价到500美元每公斤也是丧失定价权之害。
  中国在逐步建立和完善保障国家安全和发展的矿产资源供给,但是,若真如某专家所言的20余年后中国将无稀土,但愿此番的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被用作制造阻火材料的锑金属15年就将被用光,
  银在10年内就会被耗尽,
  锌可能在2037年被用光,
  铟和铪这两种重要的计算机芯片原料金属在2017年就可能被用完,
  用来制造荧光灯的绿色磷光体的金属铽在2012年前就会被用光……
  在有生之年目睹某种资源的耗尽,不知是种荣耀还是种耻辱,但无论如何那都是我们必须去面对的现实。对于这些贵金属,唯一的办法是循环再利用。  

  因为全世界的稀土等矿产资源非但没到“棒打狍子瓢舀鱼”的丰富程度,反而吃紧,那么,“矿产争夺战”只会像超市打烊前的抢购场景一样普遍、一样火爆。而且所有的自然资源其实都是吃紧的。真正的理性并非是在此刻高喊自由与人性来遮掩资源竞争的残酷,而是去认真思考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住每月耗电2万度的别墅(环保名士戈尔被举报家中每月耗电2万多度)、开最耗油的SUV(所以通用破产了?)、高跟鞋摆满整个房间(电影《欲望都市》将此变成了所有女人的梦想)、坐飞机全球旅行以宣传环保意识(考虑过走这一趟多少碳排放吗?)、西服领带扎得死死的然后猛开空调……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