闯荡华尔街

有多少爱可以重来 有多少人值得等待 因我自横刀向天笑 故我自立马冷眼瞧
个人资料
正文

美国把“危机”强加给世界

(2008-06-13 19:30:20) 下一个
美国把“危机”强加给世界

当前经济形势、金融形势中的热点和焦点就是次贷,这个话题从国际到国内都非常敏感。但是我觉得从国际和国内两个角度来比较的话,还是有差别的,因为主体和主导不一样,经验、经过和经历也是不一样的。

说到次贷危机,我不太同意这个说法,我觉得次贷叫问题,而不叫危机,这个危机是美国人强加于全球金融市场的。为什么这么说?次贷是前所未有的,过去我们所经历的金融危机是一次性的,价格急剧下跌,经济急剧下滑,金融严重失控,导致了金融危机的爆发。但到目前为止,这次次贷全在美国的掌握和控制之中。次贷是由房地产引起的,但美国的房地产价格是有序下调而非急剧下跌,这是一个基本认知。目前,美国房地产每年的下降幅度在8%到10%,第一季度出来的指标虽然是13%,但是未来会调整。遥想当年日本出现金融危机的时候,房价、股价下跌70%,在几周时间内急剧下跌。所以说美国目前由次贷所引起的房地产价格的下跌是在美国的控制力范围之内的,并没有形成危机。

第二个角度,就是看美国的投行和商业银行。因为次贷问题是因房地产价格变成一个金融衍生产品而来,他涉及到了金融机构,行业的跨度给人们带来的影响非常突出。而从美国金融体系来看,说商业银行、投行出现了亏损,这是一个误导,它不叫亏损,叫利润大幅度下降。包括美林的CEO辞职,并不是因为它利润亏损,而是利润的指标没有达到预期的水准。西方非常规范的市场经济国家,是靠业绩、利润和指标来说事的,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美林的CEO是要下台的。包括其他六大投行当中,真正利润大幅度下降的只有三家,更多投行的效益比原来预估的要乐观。

再来看美国的资产价格。美国股市和美元汇率是美元资产价格的两个窗口。去年七八月份美国次贷危机爆发的时候,美国的股市急剧暴跌,暴跌的幅度是300到500点,到目前为止,今年美国股市的跌幅已经超出历年年初的水平,原来跌100点以内,今年是200到400点不等,但是仍然没有跌破12000点这个基准点。那么在美国次贷危机爆发,美国股市先暴跌的时候,我们看美元汇率,稳定在1.36、1.38对欧元的价格水平。美元不是下跌,而是小幅度反弹。这一涨一跌维持的是什么?这是美国在经历了全球金融危机之后,格林斯潘,包括美国官方,总结出来的信心、心理,这四个字对美国经济而言非常重要。到了10月,股市稳定了,从12000点又上到了14000点,创了一个历史新高,美元汇率开始急剧下跌,从1.38对欧元,变成了1.47对欧元。在两个月的下跌之后,12月,美国股市、美元汇率以稳定上调结束了全年的价格收盘,维持的还是信心和心理。所以我们观察美国的市场,美元汇率和美国股票不是同涨同跌,基本上两者是交叉着有节奏地调整,这个状况对我们判断美国的次贷问题是非常重要的。

再就是看所谓的美国经济衰退。其实,美国经济并没有衰退。美国是最讲市场经济指标的,去年全年四个季度的指标,0.6、3.8、4.9、0.6,全年2.2,4.9是发生在第三季度,美国次贷问题就在那时爆发。再看GDP总量,2007年14.9万亿美元,2006年13.4万亿美元。它的经济是上去了还是下来了,不能光看GDP的增长指标。讲到干预汇率、干预经济,我个人认为,美国是最大的经济干预国家、最大的汇率干预国家,只是它表现的手法要高于我们国家和所有的新兴市场国家。为什么?因为它有市场的产品、市场的机构,它可以通过产品和机构来调节经济和经济结构。这个问题,应该引起我们高度关注。

再一个角度,为什么次贷问题引起的市场恐慌这么大?一个原因,这是前所未有的金融危机。再就是美国的次贷问题有三个不确定:第一,时间不确定。过去的金融危机是一次性暴露的,而这一次从时间的角度看,它会延续到未来的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因为他把房地产的价格变成了一个金融衍生产品,这些金融衍生产品是有时间连续性的,不是一次性的。

第二,规模不确定。到目前为止,我们看到的所有指标,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OECD、美联储、欧洲央行、日本央行,指标都是不一样的,这导致规模很难界定,而规模跟连续性有很大的关联。规模难以确定,给市场造成的依然是恐慌。次级贷款的借款人是美国三类贷款借款人中最低端的客户群体,他们收入低、债务多、信用评分比较低。如果美国的最低端客户群体能够导致美国经济衰退,造成全球金融危机,这是不是对世界上最权威、最霸道、最大的市场化国家最大的一个讽刺?所以在这次次贷问题上,美国采取的战略和策略是非常值得我们关注的。

第三,机构不确定。过去的金融危机是从市场里出来的,我们的矛头直接指的是对冲基金,是对冲基金搅动了全球的市场。那么这次次贷问题连接的是什么?保险公司、房地产、商业银行、投行、金融机构、非金融机构,甚至可能还有政府。这么多的机构参与到次贷问题中,那么它的连接是非常广泛的,这进一步给市场造成了恐慌。而在这个恐慌的过程当中,美国、欧洲、日本,还有更多西方国家的中央银行,不断地向市场注资。政策、政府已经认可经济出现了问题,那市场的恐慌就是不言而喻的了。

所以,从这些角度来看,美国的次贷问题到底有多大,其真实性到底有多少,是非常值得我们理性和科学地按照数据去评估,去计算,去考量的。

次贷问题中,美国借题发挥,顺势而为

在这次次贷危机中,美国是借题发挥,顺势而为。为什么这样说呢?美国的内部结构是在改善和改观,而不是在恶化。两个指标——双赤字是大家经常听到的对美国经济进行评价的基本点,但是2006年和2007年美国的贸易逆差从7800多亿变成了7000多亿,占GDP的比重已经下降了3个百分点,美国是得到利益的。在次贷问题中,美元贬值,美国得到的是结构性的改善。财政赤字,2006年和2007年比,2400多亿变成1600多亿。当然今年它的财政赤字还会继续上升,但它毕竟是改善了。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得到的利是谁?

再来看美元的霸权,是削弱了还是强化了?大家认为可能是削弱了,因为更多的中央银行不愿意单独持有美元资产,要变成其他的货币。可是,谁调整了?包括中国,调整了吗?没有调整。为什么?因为看不清方向。我把美元抛了,我变成什么货币?欧元靠得住吗?英镑靠得住吗?日元靠得住吗?份额都太小,经济的规模太小,金融的战略都要顺从于美国。于是我们看到,80多个国家有这样的言论,调的国家只有两个:俄罗斯、伊朗。

从美国内部本身来讲,它的战略就是这样。从美国外部来看,我做了六个词的归纳:

第一,损人利已。美元贬值,谁都紧张,只有美国人自己不紧张,美国人自己还非常高兴,因为对他的利益是最好的。那么这个时候值得思考的是,美元贬值对美国人有好处;人民币升值,对我们意味着什么。其实,是一种伤害。金融危机是由货币升值造成的,而不是由货币贬值造成的。那么现在货币升值积累的是什么?这里面有一个问号。

第二,声东击西。我们讨论的是流动性过剩,美国注资似乎是流动性不足。那么,怎么看全球的金融局面?到底是流动性过剩还是流动性不足?我认为是流动性过剩。理由是什么?油价、金价都是理由,没有钱,这些价格不会跃上135美元、1000美元,这就说明大家手里非常有钱,资金的充裕程度非常大。那美国为什么说流动性不足?它注资注给谁?注给金融体系。金融体系是没钱吗?标准普尔这个板块上的股票,它的现金流的存量6000多亿美元,如果一旦标准普尔股票的板块发生问题,6000多亿资金流完全可以支撑美国标准普尔的股票市场。还有银行体系,500强里面美国人最多。那么它为什么要制造这种状况?它是为了给它的体系制造一个调整的空间、调整的平台,而这些体系,并不是没有钱,没有流动性,只是它的监管、它的预警体制非常严谨,跟中国不一样。面对风险,它不敢放资金,它要等待事态明朗了以后,才去放资金,这是美国体制有效性的体现,是体制的优势。还有一个就是我前面讲的,投行、商业银行是亏损还是利润下降,我们要搞清楚。

第三,煽风点火。煽风点火,是把欧洲人煽起来了。欧洲和我们都是美元贬值的最大受害者,他们原来是不参与压迫人民币升值的。但是最近,欧洲人的火也被它煽起来了。去年10月的G7会议,中国的财长和央行行长都没有参加。当时的国际环境是石油价格上涨,美元贬值。七国1978年创立峰会就是要解决国际金融的敏感问题,可是这个时候,它不提油,也不提美元,提了一个什么?“人民币要加快升值,增加市场的弹性,建立市场化的体制。”你七国讨论的是你七国的问题,国际的问题,你为什么把中国的问题加进去了?因为欧洲人开始认为,人民币是对他们伤害最大的祸首,所以七国峰会之后,欧洲的三巨头到中国来访问、施压。结果怎么样?我们抗住了,没有让步,那么他也就这样走了。
第四,一箭双雕。这指的是美国在这次次贷危机中体现出的金融战略。它的目标有两个。一个是欧元。欧元在价值上挑战美元,在市场上分割了美元的份额,所以它一定要打击欧元。罗杰斯做了个预言:2012年,欧元要垮台。我非常同意他这个见解。现在欧元在所有层面,不是在积累自己的优势,而是在消化自己的合作,破坏自己的合作,所以未来它的前景是非常不乐观的。它要达到货币的统一,是为了经济,是要缩小经济差别,但经济差别缩小了吗?没有缩小,反而扩大了。就经济增长水平而言,欧元没有启动之前每年是3%;欧元启动到现在,每年不足3%,最好的2006年是2.8%。在政治上也分化了。欧盟启动的时候是10个国家,现在有27个国家。现在欧元区是15个国家,在这15个成员国当中,德国、法国的观点是不一样的,包括汇率、利率、政治、经济。再看欧盟第三个主导国家英国,它现在也不参与了。欧元刚启动的时候说一两年加入欧元区,伊拉克战争之后说五六年加入欧元区,现在还有人听得到英国加入欧元区的声音吗?没有人提了。只是在去年10月七国财长会议之后,英国财长布朗说了这样一句话——在会上没有人跟我们谈及加入欧元区的事。他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他向世界宣言的是什么?这是非常值得推敲的。原来日元是第三极货币,现在英镑成了第三极货币。更重要的,在去年的全球十大金融中心评选当中有两个变化,第一个变化是,纽约这个以前的第一国际金融中心退到第二位了,伦敦变成了第一位。从交易量上看,伦敦可能会超过美国,但是从影响力的角度来看,美国仍是第一。因为我们看到,在价格变化的过程中,伦敦先开市,随后是纽约,纽约开市以后,它都要高于伦敦市场的价格,起主导作用的仍是纽约市场。还有一个变化是,我们看过去国际金融的教科书,香港市场的外汇、股票、黄金都是非常亮丽的,在国际金融市场都占有很重要的位置,但是在去年的全球十大金融中心评选当中,香港没有进入前十位。谁进来了呢?是印度的孟买。这些都是有很重要的战略和策略因素在里面。可见,美国煽风点火和一箭双雕针对的目标是非常明显的:价值上是对欧元,心理上是对人民币。

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放弃单一盯住美元,采取参考一揽子货币。它挑战的是美元的信心。现在已经有三个海湾国家放弃了单一盯住美元。最近美元贬值,更多的海湾国家又在酝酿着要放弃单一盯住美元,跟我们一样采取参考一揽子货币。我们是在信心和心理上挑战美元。我们不是一个国际化的货币,不是自由化的货币,那么我们改变货币机制,一方面对本国有影响,而更重要的是,我们的外汇储备已经成为周边国家不能公开的外汇储备。它瓜分的是什么?是美国的市场,是美元的投资的吸引力。这样来看,美国一箭双雕,打击的两个目标就非常明显了。

第五,自我保护。美国经济、金融、军事、文化等方面所有的利益都是为美国人自己设计的,而不是为外国人去考虑的。我们向外资银行开放,允许外资银行参股,我们设定的上限是48%。可美国人认为太低了,认为应该超过50%。那么我们看美国最新出台的外资安全法,外资参股美国银行业的上限是10%。面对这样一个指标,我们怎么去看中美之间的战略利益和金融利益?由此可见,美国的自我保护是非常明显的。

最后,深谋远虑。我们不能仅从价格、市场去分析美国,美国人货币政策的巧妙在于着眼未来,有很强的前瞻性、战略性、防范性和预见性,金融政策也是如此。回想欧元启动之初,在美元霸权的体系下,欧元面临的是一个生存问题。1998年8月,俄罗斯金融危机;1998年9月,美国长期资本管理公司亏损,美国股市暴跌。很多人据此认为美国经济不行了,美国的资产价值不行了,从而把所有的期望和筹码放到欧元身上。1998年全年,无论社科院也好,中国银行也好,国内所有研究欧洲问题的机构都认为,欧元对美元的价格1:1是最合理的。考察GDP也好,金融市场也好,地理板块也好,人口也好,都支持1:1的比价,或者是0.98比1美元。但是,欧元却以1.17起步。实际上,这个高度是美国人强加于它的。欧元从1.17起步到现在,最低的时候走到0.82,后来1.47,到现在的1.61,我们看到的现象是什么?欧洲人高兴。货币贬值的时候,他们认为对经济有好处;货币升值的时候,他们认为对货币形象、地位有好处。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我总结了两个字——无奈。对这个价格它没法控制,是美国人控制的。今年欧元的价格会走到哪儿?应该还有两轮,第一次是挑战1.65,第二次是挑战1.68,甚至1.70。这个价格是谁给造出来的?是德国的企业家。德国企业家认为1.65和1.68才能对德国的出口造成实质性的伤害。美国人在极力寻找欧元的底线,所以今年美国人一定会挑战德国的低线1.65和1.68,甚至超过1.70。那么这样一种局面伤害的是谁?得到利益的是谁?我们应该看得很清楚了。所以在整个次贷问题中,我们不能仅从价格的表象去评估和分析问题,而要从价格表象背后的策略、战略去考虑次贷中美国在做什么,它想达到什么,它想收益什么。这是最重要的。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