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史话(转载)03
(2005-12-22 03:25:32)
下一个
四 从人痘到牛痘
我国发明的人痘接种法,不但有效地保障了儿童的健康,而且不久流传到国外
,对世界的保健事业也作出了贡献。
我国的人痘接种法,不久即引起其他国家的注意与仿效。清康熙二十七年(西
元一六八八年),俄国首先派医生来北平学习种痘及检痘法。据史籍记戴:“康熙
时俄罗斯遣人至中国学痘医,由撒纳特衙门移会理藩院衙门,在京城肄业。”这是
文献上记载的最先派医生来我国学习种痘的国家。
十八世纪,我国的人痘接种术由俄国传至土耳其,英国驻土耳其大使人蒙塔古
(M. W. Montague 1689-1762)在士坦丁堡看到当地人为孩子种痘以预防天花,效
果很好,颇为感动。由于她的兄弟死于天花,她自己也曾感染此病,因此,她决定
给她的儿子接种人痘。一七一七年在大使馆外科医生的照顾下,为她的儿子种了人
痘,事後,她把成功的消息写信回国告诉了她的朋友。一七一八年六月蒙塔古夫人
返英後,又大力提倡种痘,从此,人痘接种术在英国流传起来。随後,欧洲各国和
印度也试行接种人痘,十八世纪初叶,非洲北部突尼斯也推行此法。
西元一七四四年,杭州人李仁山去日本九洲长崎,把种痘法传授给折隆元、堀
江元道两人。乾隆十七年(西元一七五二年),《医宗金鉴》传入日本,于是种痘
法在日本也流传起来。
中国的种痘法传入欧洲後,遭到顽固保守分子的反对,他们责骂种痘是“狂人
”的逻辑,一些基督教牧师胡说“天花是上帝的天恩”,凡人不能逆天行事。有些
国家竟出令禁止种痘。当时,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却倍加赞扬。他在《谈种痘》
的信中写道:“我听说一百年来中国人一直就有这习惯,这是被认为全世界最聪明
最讲礼貌的一个民族的伟大先例和榜样。”
自从中国的种痘术传入英国以後,在英国流传达四十年。英国的一个乡村医生
琴纳(E. Jenner1749-1823)幼时也种过人痘,後来他在行医过程中,从挤牛乳的
妇女知道:得过牛痘後就不会再生天花了。琴纳由此得到启发,想到这可能是牛痘
使他们对天花产生了抵抗力,于是在一七九六年五月十四日琴纳首次从正在患牛痘
的挤奶女孩手上,沾了一些痘浆接种在一个八岁的未患天花的男孩手臂上,接种部
位生了一个典型的牛痘,六周後琴纳特意给这个男孩接种天花痘浆,结果这个男孩
安然无恙,证明他对天花有免疫力。後来,经过反覆试验,证明接种牛痘後确能预
防花。
西元一八0五年(清嘉庆十年),种牛痘法由澳门葡萄牙商人传入我国,因为
牛痘比人痘更为安全,我国民间也因此用牛痘。这说明我国不仅善于发明创造,同
时也善于接受外来的文化。
肘後备急方
一千六百年前,我国曾产生过一部既适于急诊之用,又便于临床诊疗应用的中
医书,这就是西元四世纪前叶,葛洪编著的《肘後备急方》。这部医书之所以有“
肘後”两字,意思是说可以把它藏于“肘後”衣袖之内而随身携带,以便医生在进
行紧急诊疗时,能随时取出参考应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肘後备急方》的性质
,跟我们现在所称的“临床诊疗手册”,确是很相似的。
由于为了“备急”,所以这本书内所介绍的药物,多数是那些能够“就地取材
”容易得到的。有些药物,即使是一时之间不能就地取得而需购买,其价格也多半
是比较低廉的。葛洪在书的自序里,批评有些人编著的医书虽然标榜为“备急”,
却往往不能简要地阐述病症性质,而所介绍的药方,又多是居住于穷乡僻壤的贫苦
病家所不能立时办到的珍贵药材。葛洪有鉴于此,所以他在书中更多地采集了民间
的单方与验方,从验(有效应)、便(便利)、廉(价廉)三方面去著眼。
作为“备急”,书的开头首先记述了急救,其中有抢救卒中(中风)、昏迷、
暴死、急腹症等。在抢救突然昏迷病人的措施里,记述了用指甲陷压患者唇上的“
人中”穴位,或者灸唇下的“承浆”穴位,这是行之有效的简易急救法。此外,还
介绍了用半夏研成粉末,吹入患者鼻中;或是将乾菖蒲捣碎制成如枣核大的药丸,
置于患者舌下以急救昏迷。
对于常见的疾病,《肘後备急方》作了较详细的记述。其中有:传染病与寄生
虫如霍乱、伤寒、疟疾、结核病、天花、麻疯、肠寄生虫病等;营养缺乏病如脚气
病;胃肠道疾病如饮食困难、食物中毒;精神神经病如癫痫、狂躁,外科如脓肿、
肿块、虫兽咬伤、疥疮、皮肤病。还有五官科疾病、药物中毒、酒醉、误吞异物、
突发等。症状的叙述则有咳嗽、中风、水肿、黄疸、腰痛、眩晕等等。全书记载的
疾病种类很多,内容颇为丰富,可以说几乎包括临床医学各科。
对结核病症状的多样性,《肘後备急方》描述得很翔实。书中说患者往往有畏
寒发热,时日颇长,精神恍惚不宁,闷闷不乐,浑身感到不适但却察觉不出何处明
显的痛苦;饮食乏味,四肢无力。这些症状往往长年累月,逐渐地出现全身迟钝、
衰弱以至死亡。并且指出这种有相当大的传梁病,甚至引起全家传染造成“灭门”
的严重後果。书中还说到,过度劳累,或者大病後尚未复原之时,均易诱发引起结
核病。
天花这种烈性传染病的症状,《肘後备急方》最早对它作了详细地描述。书中
说其症状为头面部与四肢发出豌豆大小的疱疹,短期内即蔓延到全身,疱内有“白
浆”,疱随时会破随时又会发出新的。若不及时治疗,严重的多引致死亡。若医治
好,患者的面部出现紫黑色瘢痕,经过一年,颜色才渐消退。
对于脚气病,《肘後备急方》记载说岭南人更多罹患,其症状为最初微微感到
下肢疼痛麻木,或两小腿微肿,或走路、站立时感到脚软无力,或小腹感觉有些迟
钝。有一种脚气病表现为小腹肿胀的往往会引起死亡。这表明当时已认识到心脏型
脚气病的严重症候。对于脚气病的治疗,《肘後方》记载了用大豆、小豆、牛奶等
组成的方剂,现在我们知道,这几种食物所含的维生素乙,是比较容易被人体所吸
收的。上述这些正确的记载是世界医学史上最早的。
《肘後备急方》对麻疯病症状的描述,也是很具体。说开始时皮肤的感觉渐渐
变得不灵敏、或者皮肤上感到有虫爬行一样的发痒,或出现赤黑色的皮肤。指出它
的後果是严重的,书中已有对麻疯病人隔离的记载。
对疾病的诊断,《肘後备急方》记载了黄疸患者的诊断依据。说这种病人开始
为眼白“巩膜”发黄,逐渐地面部及全身都泛黄,提出还可借助检查小便来确诊,
方法是让患者小便解在白纸上,纸会产生黄颜色。此外,还介绍了用手指检查小腿
浮肿的方法,说“按之没指”——手指按在浮肿处,局部会出现凹陷。
我国医学注重预防,这在《肘後备急方》中也有反映,例如在发生疾病流行之
年,主张全家人每月定期服药预防。
水肿与腹水病人的饮食需“忌盐”,这在现在来说,是很多人知道的。但早在
《肘後备急方》里已提出了水肿、腹水病人“勿食盐”的主张。并且提出要“常食
小豆饭、饮小豆汁、鲜鱼佳也。”还介绍了羊肉、胡燕、鸭子、蛋黄等富于营养价
值的食物。
对于疾病的治疗,除了药物针灸、按摩之外,《肘後方》里还介绍了冷敷、热
敷、水疗等方法。此外,书中还引用了古代好些中医文献资料,其中有些中医文献
後已散佚,因此这本古代的“临床诊疗手册”,从存保古代一些宝贵的资料来说,
也是作出了可贵的贡献。
《肘後备急方》比较注意当时行之有效的经验,书名不冠以“黄帝”、“神农
”等字样。作者在自序里说:“世俗苦于贵远贱近,是古非今,恐见此方无黄帝、
仓公、和鹊、逾跗之目,不能采用,安可强乎!”这是作者对一些“厚古薄今”者
的感叹和批评。当然,限于当时的环境困素,书中也存有错误的内容,然而,其成
就还是主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