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闲谈北京人艺和话剧茶馆 (3)

(2006-07-19 21:26:46) 下一个


人艺演员演技的高超,靠的是对艺术的执着,生活的积累,不是一朝一夕练就的。

当年排练<茶馆>时,老舍先生就要求演员们到胡同里去跟着那些小贩们。看他们是怎么说话,走路,吆喝的。以至在<茶馆>里经常配合剧情,出现小贩的叫卖声。康六卖康顺子的时候,就伴随着“高桩的柿子哎,涩了换咧”。“鮮菱角﹐哎嗨喲﹐老菱角” ﹐再加上剃頭的音叉聲﹐這些凄凉的声音,更衬托了当时的情景。

七十年代末的一个春节晚会上,人艺的演员就表演了一个“叫卖组曲”,把北京大街小巷,从早上卖麻花烧饼,卖报,一直到白天蘑剪子鏘菜刀﹐卖驴肉,收破烂,修理皮鞋,一直到晚上馄饨开锅,半空多给,硬面饽饽,尽数囊括其中。它其实不过是<茶馆>的一个副产品吧。

人藝所在的東城區﹐是有很多歷史遺跡的。遠的不說﹐從人藝劇場往南一站路的金魚胡同裡﹐就有那家(那拉氏)花園﹐是慈僖太后娘家的住所﹐後來為東城區人民武裝部所佔。往南半站路的乃茲府﹐是清朝皇宮奶媽﹐佣人的住所。往北半站路﹐中科院考古所旁邊的東昌胡同﹐是明朝锦衣卫的所在地﹐東廠。茶館裡穿灰大褂的宋恩子﹐吳祥子﹐大概就出沒于此。50年代﹐北京還可以看到清朝遺老﹐民國遺少﹐人藝的演員們就在這裡觀察﹐揣摩着<茶館>裡他們要演的三教九流﹐各色人等。

如果僅有<茶館>精彩的劇本﹐沒有人藝演員精湛的演出﹐我們今天還是看不到舞台上的<茶館>。

<茶館>首演于1958年﹐一出爐﹐便受到人們的好評。“一個茶館就是一個小社會”就是出自周總理之口。但是由於當時的政治形勢﹐人們沒能領會他的藝術價值。人們只能欣賞<龍須溝>這種直接歌頌“好”的作品。幾經週折﹐金子被沙子埋住了。期間還出現過改編加”紅線“的事。什麼說書人是革命者﹐王掌管掩護他。常四爺去貼革命標語。幸虧沒演。

一直到1979年﹐二十多年過去了﹐<茶館>才又回到了人藝的舞台上。人們也才重新認識了它的藝術價值。可這時多少已經為時已晚。老舍先生已經離我們而去。人藝的演員們也浪費了許多大好時光。但他們還是竭盡全力﹐再一次把<茶館>帶到我們面前。

到了1999年﹐又是二十年過去了﹐這時人藝<茶館>原班人馬已經很老了﹐有的已經像松二爺﹐“多好的人阿﹐死啦”。有的像常四爺所說的﹐“等有了花生仁兒﹐又都沒有牙了”。這時﹐有了人藝的青年演員重排了<茶館>。梁冠華飾王掌櫃﹐,濮存昕飾常四爺,馮遠征飾松二爺﹐楊立新飾秦二爺﹐儘管他們的演出比起老演員們來可圈可點﹐但我們總是又看到了<茶館>。

老<茶館>實在是一座難以逾越的豐碑。如同京劇﹐一招一式﹐不像名家那麼演就不對。聽說有京劇票友問別人﹐“袁世海從臺口走到臺中央﹐一共走了几步?七步﹐還是八步﹖” 別人告訴他﹐“您別數了﹐袁世海走幾步都對﹐您走幾步都不對” 。就是這麼當子事。

從人藝劇場往南半站路﹐馬路西邊的豐富胡同裡﹐有一個小四合院﹐就是老舍故居(旁邊就是趙紫陽家)。老舍就在這裡完成了<茶館>。他就是從這走到人藝﹐去和演員們排戲說戲。

39年前﹐1966年代8月24號﹐老舍先生在國子監遭到紅衛兵的毆打後﹐對他的孫兒說了一句和<茶館>裡王掌櫃對孫女小花說的同樣的一句話﹐“跟爺爺說﹐再見” ﹐之後﹐投身于太平胡。現在太平湖已不復存在﹐恐怕連遺址都找不到了。而話劇<茶館>卻永遠留在了我們的心裡。

謹以此拙文紀念我最崇拜的文學家﹐藝術家﹐老舍先生。

《茶馆》附录

附录
老舍文集(第十一卷)

此剧幕与幕之间须留较长时间,以便人物换装,故拟由一人也算剧中人)唱几句快板,
使休息时间不显着过长,同时也可以略略介绍剧情。

第一幕 幕前

(我)大傻杨,打竹板儿,一来来到大茶馆儿。大茶馆,老裕泰,生意兴隆真不赖。
茶座多,真热闹,也有老来也有少;有的说,有的唱,穿章打扮一人一个样;有提笼,
有架鸟,蛐蛐蝈蝈也都养的好;有的吃,有的喝,没有钱的只好白瞧着。爱下棋,(您)来
两盘儿,赌一卖(碟)干炸丸子外洒胡椒盐儿。
讲排场,讲规矩,咳嗽一声都象唱大戏。有一样,听我说:莫谈国事您得老记着。哼!
国家事(可)不好了,黄龙旗子一天倒比一天威风小。
文武官,有一宝,见着洋人赶快跑。
外国货,堆成山,外带贩卖鸦片烟。
最苦是,乡村里,没吃没穿逼得卖儿女。官儿阔,百姓穷,朝中出了一个谭嗣同,讲维
新,主意高,还有那康有为和梁启超。
这件事,闹得凶,气得太后咬牙切齿直哼哼。她要杀,她要砍,讲维新的都是要造反。
这些事,别多说,说着说着就许掉脑壳。〔幕徐启。大傻杨入茶馆。
打竹板,迈大步,走进茶馆找主顾。
哪位爷,愿意听,《辕门斩子》来了穆桂英。〔王利发来干涉。
王掌柜,大发财,金银元宝一齐来。
您有钱,我有嘴,数来宝的是穷鬼。(下)第二幕幕前
打竹板,我又来,数来宝的还是没发财。现而今,到民国,剪了小辫还是没有辙。王掌 柜,动脑筋,事事改良讲维新。

(低声)动脑筋,白费力,胳臂拧不过大腿去。闹军阀,乱打仗,白脸的进去黑脸的
上,赵打钱,孙打李,赵钱孙李乱打一炮谁都不讲理。
为打仗,要枪炮,一堆一堆给洋人老爷送钞票。
为卖炮,为卖枪,帮助军阀你占黄河他占扬子江。
老百姓,遭了殃,大兵一到粮食牲口一扫光。王掌柜,会改良,茶馆好象大学堂,后边
住,大学生,说话文明真好听。
就怕呀,兵野蛮,进来几个茶馆就玩完。先别说,丧气话,给他道喜是个好办法。他开
张,我道喜,编点新词我也了不起。(下)(又上)老裕泰,大改良,万事亨通一天准比一
天强。
〔王利发今天不打发,明天才开张哪。明天好,明天妙,金银财宝齐来到。

〔炮响。

您开张,他开炮,明天准唱《虫八蜡庙》。〔王利发去你的吧!

〔傻杨下。

第三幕幕前

树木老,叶儿稀,人老毛腰把头低。

甭说我,混不了,王掌柜的也过不好。(他)钱也光,人也老,身上剩了一件破棉袄。
自从那,日本兵,八年占据老北京。

人人苦,没法提,不死也掉一层皮。

好八路,得人心,一阵一阵杀退日本军。盼星星,盼月亮,盼到胜利大家有希望。
(哼)国民党,进北京,横行霸道一点不让日本兵。

王掌柜,委屈多,跟我一样半死半活着。老茶馆,破又烂,想尽法子也没法办。

天可怜,地可怜,就是官老爷有洋钱。(下)〔王掌柜死后,傻杨再上,见小丁宝正在
落泪。小姑娘,别这样,黑到头儿天会亮。

小姑娘,别发愁,西山的泉水向东流。苦水去,甜水来,谁也不再作奴才


后记:
据我所知,<茶馆>里的演员里去世的有:

英若成 饰 刘麻子
董行佶 饰 马五爷
任宝贤 饰 唐铁嘴
李婉芬 饰 庞四奶奶

于是之 饰 王利发 脑溢血中风

还活跃在舞台上的有:

朱旭, 75岁;
郑榕,饰 常四爷,84 岁;
李原,饰 二德子;
周正,饰 二德子;

以上四人现在正在演出<屠夫>, 号称德国的<茶馆>。有可能的话,去看看吧,要不然就再也见不着这些演员了。每场演出结束时,都是全场起立,长达10分钟以上的鼓掌。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BJGirl 回复 悄悄话 最喜欢北京人艺. 最过瘾的是他们五十年院庆的时候.好戏天天有. 那时我还在学校里,属于有闲而无钱阶层,只能出力. 天天一早去为朋友排票. 晚上戏散了后,依旧兴奋, 就去逛王府井,长安街...

阁老 回复 悄悄话 好文章,勾起我许多回忆,当年我在人艺楼上呆了两年,由此常见到人艺的于是之、蓝天野、朱旭、郑榕、李婉芬等前辈。茶馆演出500场时举办了新闻发布会,纪念品是一把折扇,由我的朋友著名书法家张才先生题写茶馆两字,全体演员签名,此扇成为当晚观众最为抢手的收藏品。如今老舍先生、英若诚、李婉芬已经作古,但是《茶馆》的文学价值和话剧的艺术馆光辉永远存留人间,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