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草园

野草的乐趣就是疯长。而且,杂草丛生的地方才是最自然、最接近本质、最能触摸到心跳的地方。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管窥美国文化价值观 - 平等(Equality)(2)

(2007-10-31 19:57:27) 下一个
人人生而平等是美国宪法的一个重要理念。不管有没有真正的平等,但强调这种平等的社会,才会立法保障每个人的平等权利。 这里,我只想简单地谈谈自己有直接体会的方面: 就业和教育。
 
就业机会均等,是衡量社会公正的一个重要指标。中国人只要在美国受到过正规的教育,差不多就能找到与自己学历相当的工作。英语好些的,竞争力强一些。但语言再好,也好不过美国人,可中国人从学校毕业后,都找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只要不是去应聘对语言要求比较高的工作,总会有机会。

再回来谈教育。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无论是小学生,初中生,还是中学生,只要一来到美国,无论开始有多么不适应,大约半年到一年后,就会要求呆在美国上学,轰都轰不回去。为什么呢?我想,也许就是人性化的教育使然——

美国学校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体,不仅承认差别,而且还尊重差别,只要学生尽了力,就是好样的。学生不再是一个被老师驭使的、被动的考试机器。不会为了影响班级排名,而受到老师的严责。个人隐私得以保护,自我尊严才能得到保全。才谈得上自主学习的乐趣。

美国的文化非常强调尊重孩子,把孩子当成一个有尊严、有思想的独立的个人,其实就是一种平等精神。据说福音书中对成年人的要求就是不对儿童造成任何伤害:不要冒犯;不要轻视;不要妨碍任何一个儿童(有待查证原文)。所以美国的教育多以鼓励为主。一件事情,无论好坏,只要尽力去做了,就是“好极了”。

与此形成对照的就是中国父母的与生俱来的等级观念,就是自觉不自觉地把孩子当成了本来就该俯首听命的、无需多加尊重的私有财产。无形之中,就为自己的指手画脚,找到了借口。 中国父母对孩子常常以一种居高临下的态度说话,也就是训话;美国父母对孩子常常以一种平等的态度说话,这才是对话。这种语气上表现出来的差别,在中国父亲和美国父亲之间表现得尤为明显。

孩子未成年,当然需要管教。可是,错不在管教,错在缺少尊重(发号施令)、缺少耐心以及蛮不讲理(简单粗暴,以指责,训斥为主,而且是以一种鸡蛋里面挑骨头的方式)。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变得噤若寒蝉、唯唯诺诺,要不然就走到另一个极端——反叛。这样的孩子长大之后,恐怕只好被别人领导,而无法领导别人。所谓领导,就是要能够调动别人的积极性,同时又能够求同存异、使人们和谐共处。

美国社会有许多毛病,但也有其独特的地方。我在美国这些年,印象最深的,就是与残疾人有关的设施——残疾人停车场、残疾人通道、残疾人使用的电动门、和带残疾人扶手的各种设施。要知道,像这样的公共设施在美国何止成千上万?如果比照一下国内是如何对待残疾人的,的确会让人有很多感慨?我的大学同学中,有个秀丽的女孩子,天资聪颖,当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大学,因为轻微跛脚(患过小儿麻痹症),就仅被录取为实验员,虽然所学的东西与别人一样,但最后所授学历,仅相当于大专。比起那些被大学拒收的残疾人来,也许当初她还算幸运。

所以说,只有当平等观念量化为法律后,它才会从制度的层面上体现出来。反过来,又通过制度,落实到每个人日常的生活中,并从许许多多的小事上表现出来。 现代社会的有序性并不是天生的,它完全是后天的制度造成的。就像如果没有人权与自由的保障就决然不会有畅所欲言的局面的道理一样。


(草稿,有空再改)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redtruck 回复 悄悄话 美中国的最大差别就表现为平等的差别! ding!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