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草园

野草的乐趣就是疯长。而且,杂草丛生的地方才是最自然、最接近本质、最能触摸到心跳的地方。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给孩子松绑

(2006-07-10 17:41:28) 下一个
我们家有一条严格的禁令:不许孩子往家中拿东西,一根线也不行。这条禁令是在孩子五岁那年发布的。起因是发现她开始往家顺东西。像发卡,彩带之类。及至有次发现她把幼儿园的图书也“顺”了回来。问及缘由,竟是因为喜欢。那时我问她,要是每个孩子都把喜欢的书带回家,那么幼儿园还会有书剩下来吗? 回答是”不会“。 为了教育她,我第二天一大早,就牵着她的小手,让她自己拿着书去向园长当面道歉。孩子也因此知道父母对此事决不会宽容。从此后,她不再往家顺东西了。再以后,除了接受生日礼物外,她甚至都不会接受小朋友给的任何小玩意了。

可不知不觉之中,女儿也长大了。这不,转眼就要上初中了。

前几天,太太向我报告,说发现女儿有一件她从没见过的新衣服。她说问过女儿衣服是哪来的,女儿却称是上次与妈妈shopping时一块买的。太太向我低声嘀咕着:“我还没有那么老吧?”

于是我亲自提审。同时心里也琢磨开了: 莫非孩子的老毛病又犯了? 这可真是老干部碰到了旧问题。

我先让孩子把那件衣服给我看。原来是一件天热时小女孩常穿的小背心。

“哪来的?” 我平时说话什么调,此时还是什么调。 

“艾丽的妈妈给我买的。”还没追问,女儿就招了。因为女儿知道她在我面前是瞒不过去的。每次问话,我只需要看着她的眼睛就成了。

“为什么不跟妈妈说实话?” 我心平气和地问。

“我想你们肯定不会允许”

“为什么?” 我想知道她是怎么想的。

“因为你们连一根线都不让我拿。” 看来,她并没有忘了小时候的规矩。

“先告诉爸爸,为什么艾丽的妈妈给你买了这件衣服?” 我虽然还是一幅不置可否的样子,但却在认真地倾听。

“她给我和艾丽各买了一件一模一样的衣服。因为我和艾丽是最要好的朋友。”

“哪现在怎么办?”

“给艾丽的妈妈送回去。" 孩子露出无可奈何的神情,却又心有不甘。

“送回去——就不必了”我卖了个长长的关子。

“真的吗?”孩子露出无比的惊讶和兴奋,冲过来抱着我说:“谢谢爸爸!”

“知道为什么让你留下这件衣服吗?”

“为什么?”

“因为你长大了。” 我郑重地对她说。

“可你为了拥有这件衣服,却没有对妈妈说实话。这种行为对不对?”

“不对。” 女儿腼腆地承认道。接着,又自己走到妈妈面前,小声地说:“妈妈,对不起。”

“你是一个好孩子。以后遇到这种情况,要告诉父母一声。我们也好谢谢人家” 妈妈搂着女儿说。

我接过话头,给女儿补了一句: “这就叫‘有来无往非礼也。’” 听得她一头雾水。只好用英文再来一遍:“Propriety suggests reciprocity.

就这么着,我们让孩子破了家中这条严格的禁令。


从此,我开始有意识地思考松绑的重要性。随着孩子一天天地长大,她的行为方式就会表现出许多新的特点。如果父母还是像对待小小孩似的对待她,她就会永远有长不大的感觉。Teenager 的反叛,往往并不是父母没有严加管教。相反,有可能是管得过严却又不得法造成的。此可谓: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因为人性都是相通的。其实,反叛本身也有其积极的意义在里面:它是争取由依赖走向独立,由幼稚走向成熟,所引发的自我再定位的“独立战争。”关键是让孩子知道,她会有越来越多的与其年龄相称的做出选择的自由;也会有越来越多的与其年龄相称的必须承担的义务。 父母最了解自己的孩子。一旦允其作出选择,就必须赋予充分的信任。反过来,由于孩子已经在过去的岁月中懂得了应有的规矩,此时的松绑,不仅不会使其做出出格的事,她反而会更加地自律。当孩子感受到父母对她作为一个好孩子所给予的应有的信任时,她就会竭尽全力的保持这一得来不易的信任。这和“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道理是一样的。

“松绑”是相对于“绑”而言的。没有“绑”就无所谓“松绑”。再者,“松绑”也还是“绑”,只是宽松多了,但绝不是放任。自由之可贵,只有曾经失去过自由的人才能更加深刻地体会。教育孩子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没有苦,甜是什么?没有痛苦,欢乐是什么?没有限制,自由是什么?

古人云: 欲取之,必先予之。要让孩子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就得让她有选择的自由。 松绑的重要性就是让孩子在学会飞翔以前把翅膀长硬。然后就可以放飞了。到那时,孩子就会从必然王国,飞向自由王国。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Ferry 回复 悄悄话 "要让孩子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就得让她有选择的自由"

写得很好~~, 发到子女摊吧,让大家都看看,很有教育意义。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