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葶时间

—时间是被栓在心房的一个结—
正文

弓·情欲的苦禅

(2009-06-04 19:35:56) 下一个


作者:拥抱黎明

《弓》是韩国导演金基德执导的第12部电影。从生肖或者星座的角度上讲这终将是一个轮回的结束,至于本片是否帮助金导修成了正果,恐怕也只有他本人知道。
 
《弓》讲述的故事说白了有点类似中国的“金屋藏娇”不过影片的男主角“老头”没有汉武帝刘彻那么潇洒,藏娇的容器也不过是汪洋中的一叶危舟。(这点单从《弓》的电影海报上就能体现)独自生活在海上的“老头”以供游客垂钓糊口,和他相依为命的是一个十年前他从城市带来的少女,那时候女孩只有七岁,十年来她所接触的人群也只是老头从外面带到船上垂钓的游客,“老头”打算女孩十七岁那年便娶她为妻。不想婚期几个月前的一天,一个男孩的闯入打乱了生活原来的轨道,女孩闭塞已久的心扉打开了,随后问题也随之而来……单从我对影片内容的叙述上,就已不可救药地把《弓》一棒子打到了伦理片的阵营。嘎纳影展上,一位看完《弓》的记者是这样描述本片的:“这是一部延续大过创新的作品”。他在叙述中似乎流露出对该片的失望之情,毕竟类似题材的《空房间》才刚淡出人们的视线不久。但金导毕竟算得一位善始善终的阴谋家,如果狭路相逢,《弓》必胜在细节。单凭今年由宝罗·哈吉斯执导的《Crash》一片在78届奥斯卡金像奖上折桂最佳影片,就能很好的揣测出接下去的今年,好的电影已不但要求形神兼备;细节处理上更要能顿悟一花一世界的禅宗。
 
影片的开头可以清楚地看到老头在少女的眼睑处纹了红,黑,黄三种颜色的三个彩点,这标志可以说是束缚的图腾也可以理解为物权的烙印,同样也是致命地引导了影片整个结构的刽子手。如果你认为之三个不起眼的彩点只是金基德信手安排的情节你就大错特错了。“三”是影片的整体氛围。首先影片中的男孩是随第三拨游客出现,前两次,女孩不同程度地受到了游客的性骚扰,老头剑拔弩张,少女的态度都让人误以为女孩是不谙男欢女爱之事的,这时候男配角适时地出现就很好地粉碎了影片前段早已被金基德铺垫好的一派寂静地假象。同样和三有关的是男孩前后三次出现在这幽禁的渔船上。第一次是女孩怀春时念念不忘的初遇(和美国电影《Mean Girl》有着异曲同工之处。)第二次也是影片双方第一次正面的交锋,男孩的再次到来,受到老头的警觉,男孩离开前宣称要找到女孩的父母。第三次也就是影片的结局。尘埃落定,女孩最终还是被男孩带回了现实世界。
 
写到这里我情不自禁想起了飞离了Neverland 的Peter Pan。其实我不大确定女孩离开渔船究竟是不是一件好事,在这个动物凶猛的年代,女孩的天真无邪明显是和这个现实的社会格格不入的。我想当初老头私心地把当时还懵懂无知的少女带到船上,一方面是出于个人目的,另一方面就是想保留这世上最后一个“真正”的人吧?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对现实辩向的讽刺。
 
就像每次东窗事发都要经历一段长长的喘息,喜欢握着女孩的手入睡的老头发现,那一天后,女孩的手不是那么轻易就能握到了,喜欢看女孩拉着自己那把胡琴(其实就是一张弓加了一个小型的手鼓)的老头发现男孩送给女孩的MD机替代了她原来的娱乐方式。这对老头的存在的价值来讲是一种危险的挑衅,于是老头不得不采取措施了,他赶走了所有的男性游客,偷划日历表,等着他定下的“结婚日”的到来。然而这一切都无济于事。怒不可遏的老头撕毁了日历牌,甚至在仓里铺起了单人房的双人床。最后只换来女孩重重掴的一记巴掌。因为男孩第二次出现后这个“私有财产”发现她想要的东西不是这个迟暮之年的老家伙给予的这些。尽管她想要什么她自己也说不清,但是从小便与世隔绝的她好象突然醒了,一种于混沌之中看见光的潘然的惊恐顿觉。某种程度上老头设计的童话世界已经昨日黄花,就像再坚不可摧的堡垒也有疏忽地缺口,老头肯定没有想到青春期雌性激素的分泌让少女的审美回到了正常的状态,大名鼎鼎的Daniel Day Lewis曾说:我猜我对催眠自己很有天分,所以我希望我相信自己是另一个人时碰不到什么麻烦。显然这次麻烦要大得多。一个快要实现揣了十年梦想的老家伙弄丢了故事的女主角。这不能不说是早已注定的结果。其实影片在前一个小时就已经暗示这种打破平衡的意外早晚要发生。只是那时候包括导演金基德在内都沉浸在一种山雨欲来的气势中喘不过气来。
 
除了匝得出味道的细节,《弓》既然是一部伦理片,不可避免地被扣上了寓意十足的高帽,但看过影片之后你会发现,本片的寓意不仅靠那些细节表现得淋漓尽致,甚至连道具都体现了导演的用心良苦。弓作为古代作战的一种击发类武器,本身就具备了很强的攻击性,一心想把女孩握在老头身边的老头身上更是体现了十足保卫者的姿态。不足九十分钟内我们看到老头频频用弓向那些接近女孩的异性致敬,箭法精准且盛气凌人。同样老家伙也有脆弱的时候,加了一个小型手鼓,漆黑地海上,老头拉起了弓,这一次弓不再是弓,是乐器,是疗伤的良药。正因为此我也明白了为什么影片的结尾会有这样一段字幕:Strength and a beautiful sound like in the tautness of a bow .I want to live like this until the day I die.(力量与天籁宛如紧绷之弓,我愿如此,直到终老。)
这段话算是影片断气前最后的挣扎和呐喊。
 
这样寓意十足的场景比比皆是。当女孩盛装站在船头,他的头上分明挂着男孩送给她的MD机没有机器,只有耳机,可是女孩却闭上眼睛很陶醉的样子。单此一个局部特写的短焦就已经把怀春少女心灵的等待定格得美丽十足。同样也是《弓》一片我最喜欢和感动的一个画面。
 
影片的最后,女孩完成了老头的心愿,和他举行了传统而隆重的结婚仪式。接下去《漂流欲室》之后就情色情怀不减的金导安排了这样一个场景:女孩在泊回男孩身边的船上分明没有交媾却连连呻吟不止,先前老头射出的箭从天而降,落在女孩裙摆下方,女孩在男孩的报在男孩的怀里,悸动连连,完成了自己人生的第一次。这段情节让我想起电影《Sin City》里Bruce Willis那句经典到家的话:“我拿走了他的枪,当然,两样都拿走了。”此处的箭就是老头的“枪”这寓意丰富的画面简直让人拍案叫绝。
 
前面提到的红,黑,黄三点在影片的最后也派上了用场,老头吻干净了女孩的眼睑,预示他愿意放弃女孩,而且心甘情愿。和影片开头的画眉起承转合。相映成辉。有点做作却也感人至深。打人性牌,金基德拆对了招。
 
如果撇开别的不谈,只谈一部影片的语言。可能台词的重量要永远大于片子本身。可是《弓》作为一部反映人性善恶的电影,一小时28分钟内男女主角(老头,女孩)一句台词也没有。这在同类影片中可以说是标新立异。如果说你在卓别林的默片中看到了讽刺与幽默,那么同样安静的《弓》则让你看到了一种残酷的美,揭开你的痂,然后再一把一把地撒上大粒盐。作为电影原声音乐的偏执爱好者,我很想知道那些替代了台词地位的背景大块大块畅快淋漓的乐器合奏出自出自谁的手笔,就像霍华德·休尔之与Peter Jackson的意义。此高人对影片情节变化定有推波助澜的作用。
 
抑扬顿挫的弦乐加上钢琴的完美合壁,穿插得恰到好处,如果关乎最佳音乐剪辑的奖项,我定力荐《弓》无疑。
 
就像没有了视觉,听觉就会出奇的灵敏一样,没有了台词做噱头,观众的注意力自然会转移到演员的表情和肢体语言上。我很负责地说。演员全崇焕和韩业云显然是这其中的行家里手。有段时间我曾误以为他们二人天生就是不会说话。可当看到老头和女孩前后三次(又是上面提到的“三”)为游客算命的时候,我才发现自己被金基德涮了。
 
女孩不说话并不是她的声带不能靠震动出声,她是不想说,正因为她处世未深所以才能看透一个人心中的业障,影片中可以判断是主角说话的标准也都锁定了主角之间的耳畔小声的交流上。不识人间烟火却能洞察天机,不能不说,我们这些自以为是的人又被金基德摆了一道。
 
只是这次仅一张弓,我们就迎来了道德上的坐以待毙。

[ 打印 ]
阅读 ()评论 (3)
评论
特高兴 回复 悄悄话 敬仰一把!
能把一部电影看得这么透彻,除了大脑的敏锐之外,还必有内心的感知容量。
看完后能写得这么精辟,除了字句的飘逸之外,还必有高于一般影评人的修炼。
佩服!
另外,很喜欢这段配乐。

唯葶 回复 悄悄话 我感觉里的亚裔导演都喜欢用一种平和去演绎“性”的唯美,也许东方人对于“性”感觉是一种饱满的“度”的升华。

“弓”的情念的起伏,犹如这细腻的“乡胡”,恬静悠长,苦涩坚韧……

有时候小成本的电影往往在朴素中更能唤起人们对于情节的关注,其实故事很简单,展开也不令人咋舌,一切都在人的意料之中,唯独那感触却是另外一番镜像,为什么?

就好比是对一条我们曾经走过的路,有的是一种相同的电影情感铺叙方法,或许我们大家喜欢的也正是这种熟悉的意境吧。

爱情终究是唯美的吗?苦涩的背影是一片绚丽的想象空间的么?

可怜我们都中了导演的“圈套”,因为那“情”的绳索终究是让我潸然了一回。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