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母中淘筛历史的细节

西人资料中搜寻关于中国的点滴
个人资料
元亨利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博文
(2020-11-22 05:23:48)
多伦多情况又恶化了,周五省长福特发表讲话,里面用了“tough”这个词,一方面形容形势严峻,一方面又说人们很坚强,能战胜病毒。听到这里的tough,一下想起学英语时遇到的成语:whenthegoinggetstough,thetoughgetgoing。当时觉得很有意思,后来问了老外,他们说,这句话的意思是,当形势变得严峻时(前面的tough,形容词),就会有坚强的人们(后面的thetough,名词)起来[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百科说,1904年3月4日,贝子溥伦率清帝国代表团离京出席美国圣路易斯世界博览会,主持“一切赴会事宜”。事实上溥伦除了参加世博会活动外,还在华盛顿、纽约、芝加哥等城市进行了许多考察和会见。本来美国想邀请慈禧太后参加,这显然不可能,最后决定由溥伦代表中国前往。移民局入境记录档案:July7,1903,SSPeking-October23,1905,SSSiberia(ID=102048912)。溥伦乘坐Gaelic号[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1949后回国的科学家中,我最希望找到入境美国资料的是郭永怀,因为他是在工作中牺牲的,飞机失事后被发现与警卫员相抱护着有数据的包,而且他在社会上没有什么名气。
百科说郭永怀生于1909年,山东荣成人,1930年入读南开大学,遇顾静徽老师,顾老师非常欣赏其才华,为他单独开课,后指点他去北京大学,投奔曾在南开任教的饶毓泰学物理。1940年,郭永怀以庚款留[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0)
(2020-11-15 13:19:31)
这张图片也偶尔会浮现在脑海中。 也是60年代文革刚开始的时候。具体时间没有印象,就是一个图像。 背景是一个球场或者运动场地,是我们住的部队院子里的空地上,有一道铁网,就象社区活动中心网球场或者蓝球场的围墙那种,靠着这个铁网,站着一个年轻人,肯定是军人,他穿着绿军裤,白衬衫系在裤子里,那个年代标准的军人热天非正式穿着,而且因为是在我们[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汤飞凡是中国早期著名医学家,沙眼病毒衣原体的发明人,被称为衣原体之父,他是有可能获诺贝尔奖的中国人,可惜1958年在中国反右运动中自杀身亡。他在1920年代到美国留学,自西雅图入境,美国国家档案馆(NARA)官网上有文档:“#N/A”(ID=143734241),p336。船名是杰克逊总统号(PresidentJackson)邮轮,于1925年9月2日抵达西雅图港。与他同行的有很多学生,应该是一批[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6)

说过几次了,1912年和1913年的庚款留美学生没有发现集中的批发。可能有,只是没有在NARA官网上看到。另外民国初有一种稽勋留学生,主要是看了赖淑卿的一篇论文《民初稽勳局與稽勳留學生的派遣》,发表在国史馆馆刊的二十二期(2009年12月,57-96)上,大陆也有一些文章,但是网上看不到全文。里面提到民国建立后,政府想要奖励为建国作出贡献的人士,还有一些为革命中[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4)
(2020-11-12 05:31:24)
接上贴,另一个是儿童情境,近来几次突然浮现在我脑海里,已经几十年都忘记了。人的大脑象个电脑,人的一生中所见所闻都刻在了硬盘里,即使几十年没有存取过,也会仍然保存在那里,然后突然会自己冒出来。如果不记下来,可能又会沉下去。
这个印象应该是60年代的,文革已经开始,所以空气中有一种压抑的气氛。那天父母带我们全家去中山陵玩,想缓解气氛,那[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0-11-11 12:34:39)
年纪大了以后,常常会突然有个图像冒出来,是很长时间以前的一个场景,象抓拍一样。 这个是大约17、8年前在波士顿,那时会去图书馆上免费英文班,老师是作义工的美国人,常来的是个老太太,很典型的美国人。熟了之后我会跟她聊天。我那时也不是每次都去,有空了或者想去了就去。一次去见到她,她跟我说:上次你没来,班里有新来的中国学生,有一个是王子(prin[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1910年代庚款留美学生入境档案,只剩下1912、1913和1915年了,1912和1913的似乎很少,几乎不成建制,其它年份最少也是一个加强排。可能是因为1911年辛亥革命后,有个交接过程,清朝财政如何由民国政府接管。另外,在网上查阅时发现1912年有一种稽勋留学生的派遣,所以1912和1913年的留美学生,即使是官费,也不一定是庚款。这里先上1915年的。这批留学生记录在NARA官网上的这[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5)
(2020-11-05 13:25:04)

除了《南京大屠杀》外,张纯如还写了关于钱学森一生的书,《蚕丝》(ThreadoftheSilkwormbyIrisChang,BasicBooks1995),国内中文名字:《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之谜》。我没有看到中文版,今天去图书馆看了下英文原版。回来以后又查了美国档案,发现张纯如的研究很准确。当然我没有看完,只是翻了几个感兴趣的部分。
一是那个很流行的说法:钱学森一个人的价[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2)
[<<]
[56]
[57]
[58]
[59]
[60]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