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年詩卷

放眼古今,遊心書海。
个人资料
博文
忧勤百日枉维新(戊戌政变,1898)“孤臣辜负传衣带,碧海波涛夜夜心。”康有为康有为(1858-1927),原名祖诒,号长素,广东南海人。早年赴试未中,几次上书也碰壁,只好回家授徒讲学。虽然「治安一策知难上,只是江湖心未灰。」不死心的他仍到处活动。1898年1月,康有为终于呈上《应诏统筹全局折》给光绪皇帝,又进呈《日本明治变政考》、《俄罗斯大彼得变政[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首为商战鼓与呼:《盛世危言》“欲自强,必先致富;欲致富,必首在振工商。”郑观应盛宣怀(1844—1916),江苏常州人。1870年,受父执辈李鸿章的提拔,入其幕僚,替李经手洋务,历任天津海关道、会办商务大臣、邮传部尚书等职,作为李鸿章办洋务的得力助手。1872年,他建议李鸿章用建造商船来提供建造兵舰的费用,李鸿章委任盛办理中国第一家轮船航运企业轮[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老来失计亲豺虎(李鸿章,1823~1901)“联俄主义亦良谟,揖盗重门半着输。”连横,《悼李鸿章》李鸿章,号少荃,安徽合肥人。1843年,李鸿章入京准备考试,作《入都》诗十首,以抒发胸怀。其中有:“倘无驷马高车日,誓不重回故里车。即今馆阁须才日,是我文章报国年。”有志为官之心,表露无余。李鸿章早年入曾国藩幕府,当时安徽巡抚翁同书在与太平天[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立牌有记莫枝梧(吴大澄,1835~1902)“岂有文章裨国计,未忘面目是书生。”吴大澄吴大澄(1835-1902),字清卿,号愙斋,江苏吴县人,曾于苏州紫阳书院求学俞曲园门下,同治七年(1868)进士。1870年,人李鸿章幕。后授翰林院编修、陕甘学政,并参与直隶地区赈灾。吴大澄敢于直谏,曾奏请裁减同治皇帝大婚费用,建言时势艰难,请停止重修圆明园,声震朝野。1864年,朝鲜[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亚东锁钥甘轻弃(乙未割台,1895)“卷土重来未可知,江山亦要伟人持。”丘逢甲甲午战败,李鸿章被派去和谈。在马关和谈期间,日军便攻占了澎湖,企图迫使清政府早日签约。双方先签订的《停战条约》,明确规定台湾不在停战范围之内。消息传到台湾,民情激愤,台湾巡抚唐景崧奏称:“停战,台不在列,洋行得信喧传,台民愤骇,谓:‘北停战,台独不停,[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海东龙泣舰沈波(甲午战争,1894)“故林好在烦珍护,莫再飘摇断送休。”陈宝琛1866年6月,闽浙总督左宗棠上疏朝廷,建言设厂造船建设海军。清廷批准在马尾设置“总理船政事务衙门”,任命沈葆桢为船政大臣。左、沈从欧洲引进技术、设备和工程人员,创办了船政学堂。1875年开始,又分批选拔学生出洋留学,严复、邓世昌、萨镇冰等是。1875年5月,清政府令李[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砥柱无人士气孤(张裕钊,1823~1894)“万事总为浮伪败,一言无过得人强。”张裕钊鲁迅在《朝花夕拾,琐记》回忆他在”陆师学堂”的日子:”学堂里又设立了一个阅报处,《时务报》不待言,还有《译书汇编》,那书面上的张廉卿一流的四个字,就蓝得很可爱。”《译书汇编》,是留日学生所编以介绍西洋政治学说为主的一个刊物。文中所说的张廉卿,今[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关心最是中东局(黎庶昌,1837~1898)“蜂虿有毒,未可以其小而忽之。”黎庶昌黎庶昌(1837~1898),字莼斋,自署黔男子,贵州遵义人。同治元年(1862年),慈禧太后下诏求言。黎庶昌上《万言书》,得到赏识,朝廷降旨:”黎庶昌以知县补用,交曾国藩江南大营差遣。”黎庶昌追随曾国藩之后,深得信任。其后黎庶昌编辑《曾文正公全集》,并撰写了《曾文正公年谱》[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追随南北感知音(薛福成,1838~1894)“收利权于西国,念流寓于南洋。”薛福成薛福成,字叔耘,号庸庵。江苏无锡人。1865年,主持剿捻的僧格林沁阵亡,两江总督曾国藩奉命率军北上剿捻,沿途张榜招贤,薛福成写就万余言的《上曾侯书》,进言“养人才,广垦田,兴屯政,治捻寇,澄吏治,厚民生,筹海防,挽时变”八策,登舟谒见。曾国藩日记有:“故友薛[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世人欲杀定为才(郭嵩焘,1818~1891)“史笔同时须料理,网罗散轶证前闻。”郭嵩焘曾国藩过世时,郭嵩焘写了挽联:“论交谊在师友之间,兼亲与长,论事功在唐宋之上,兼德与言,朝野同悲惟我最;  其始出以夺情为疑,实赞其行,其练兵以水师为着,实发其议,艰难未以负公多。”郭嵩焘,号筠仙,别号玉池老人,湖南湘阴人。郭嵩焘早年在岳麓书院,结识[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
[16]
[17]
[18]
[19]
[20]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