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年詩卷

放眼古今,遊心書海。
个人资料
正文

老来失计亲豺虎(李鸿章,1823~1901 )

(2014-11-17 17:49:09) 下一个

老来失计亲豺虎(李鸿章18231901 )

联俄主义亦良谟,揖盗重门半着输。”             连横,《悼李鸿章》

 

李鸿章,号少荃,安徽合肥人。1843年,李鸿章入京准备考试,作《入都》诗十首,以抒发胸怀。其中有:“倘无驷马高车日,誓不重回故里车。即今馆阁须才日,是我文章报国年。”有志为官之心,表露无余。李鸿章早年入曾国藩幕府,当时安徽巡抚翁同书在与太平天国作战时弃城逃跑,曾国藩作《参翁同书片》,用了李鸿章的文稿,翁同书和翁同龢是兄弟,李鸿章也因此与翁同龢结怨。日后翁同龢贵为相国,对李鸿章的外交以及建设北洋水师常加刁难。

1862年,李鸿章率淮军援上海后,升任江苏巡抚。平定太平天国之后,因顾及清政府的猜忌,曾国藩采取了“裁湘留淮”的政策。1865年,主持剿捻的僧格林沁阵亡,两江总督曾国藩奉命以钦差大臣率军赴山东剿捻,李鸿章暂时署理两江总督。曾国藩的剿捻一再失利。1966年底,又授李鸿章为钦差大臣去剿捻曾国藩回任两江总督。至1968年秋,终于剿灭捻军,李鸿章奉旨进京陛见,风光一时。但朝廷即下令曾国藩直隶总督,马新贻接两江总督,李鸿章任湖广总督。1970年,曾国藩处理天津教案,备受责难。朝廷令李鸿章接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曾国藩又回任两江总督。从此李鸿章成了晚清第一重臣。

甲午战争,北洋水师覆灭。签定《马关条约》之后,民怨沸腾,清廷给李鸿章褫去黄马褂的处分。因俄德法三国干涉还辽,联俄御日成为清朝的外交政策。18965月初,清政府令李鸿章以钦差大臣赴圣彼得堡,庆贺沙皇尼古拉二世加冕,并访问欧陆各国。沙俄以共同防日为名,双方秘密谈判订下中俄密约,中国允许俄国通过黑龙江、吉林修筑铁路至海参崴。

1897年,俄国借口保护中国,强占旅顺、大连,次年3迫使中国签订《旅顺大连租借条约》。俄国势力进入东北,与日本的利益冲突,埋下在中国土地爆发日俄战争的祸根。黄遵宪有记载:“公之使俄也,遵宪谒于沪上,公见语曰:‘络西洋牵制东洋,是此行要策。’胶州密约成,归又语遵宪曰:‘二十年无事总可得也。’ 李鸿章身后,黄遵宪挽诗痛言:“赤县神州纷割地,黑风罗刹任飘船。老来失计亲豺虎,却道支持二十年。

结束欧洲访问之后,李鸿章乘邮轮抵达美国纽约,在美国见了克利夫兰总统。92日,李鸿章在华尔道夫饭店接受了《纽约时报》记者的采访。李鸿章批评了当时的排华法案:“你们不是很为你们作为美国人自豪吗?你们的国家代表着世界上最高的现代文明,你们因你们的民主和自由而自豪,但你们的排华法案对华人来说是自由的吗?这不是自由!因为你们禁止使用廉价劳工生产的产品,不让他们在农场干活。” 又说:“我相信美国报界能帮助华人一臂之力,一取消排华法案。”

结语说:中国办有报纸,但遗憾的是中国的编辑们不愿将真相告诉读者,他们不像你们的报纸讲真话,只讲真话。中国的编辑们在讲真话的时候十分吝啬,他们只讲部分的真实,而且他们的报纸也没有你们报纸这么大的发行量。由于不能诚实地说明真相,我们的报纸就失去了新闻本身的高贵价值,也就未能成为广泛传播文明的方式了

吴永(1865-1936,曾国藩孙婿)口述、刘治襄执笔的《庚子西狩丛谈》有记载,《马关条约》之后,李鸿章被免除北洋大臣;只以总理各国事务大臣的身份,僦居贤良寺,门庭冷落。翁同龢当国,尤百般为难。李鸿章自谓:“予少年科第,壮年戎马,中年封疆,晚年洋务,一路扶摇,遭遇不为不幸,自问亦未有何等陨越;乃无端发生中日交涉,至一生事业,扫地无余。

 

又说:"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不揭破犹可敷衍一时。如一间破屋,由裱糊匠东补西贴,居然成一净室,虽明知为纸片糊裱,然究竟决不定里面是何等材料,即有小小风雨,打成几个窟笼,随时补葺,亦可支吾对付。乃必欲爽手扯破,又未预备何种修葺材料,何种改造方式,自然真相破露,不可收拾,但裱糊匠又何术能负其责?"以裱糊匠自居,对破屋难以负全责。

 

1898年戊戍政变之后,李鸿章被任命为勘河大臣,去整冶黄河水患。1899年,李鸿章又被任命为两广总督。1900八国联军之后,李鸿章又北上收拾残局。1901《辛丑约》签订后,李鸿章心力交瘁辞世;临终有诗:「劳劳车马未离鞍,临事方知一死难。三百年来伤国步,八千里外吊民残。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旌旗大将坛。海外尘氛犹未息,诸君莫作等闲看。」另有信致在上海的盛宣怀,其中有诗:
  “四十年来百战身,几回此地息封尘;经营庶富羞言我,纽握机权耻授人。
    尽一分心酬圣主,收方寸效作贤臣;诸君努力艰难日,莫误龙华会里人。”
两个月后,梁启超完成了《李鸿章传》,书中说:以常人而论非常人,乌见其可?故誉满天下,未必不为乡愿;谤满天下,未必不为伟人。 又说 :“李鸿章为数千年中国历史上一人物,为十九世纪世界史上一人物,不学无术,不敢破格,是其短也;不避辛劳,不畏谤言,是其长也”。  梁启超并作了挽联:
      太息斯人去,萧条徐泗空,莽莽长淮,起陆龙蛇安在也? 
        回首山河非,只有夕阳好,哀哀浩劫,归辽神鹤竟何之。

俞樾悼李鸿章:一个臣系天下重轻,使当年长镇日畿,定可潜消庚子变。严复则说:使当时尽用其谋,知成效必不止此。设晚节无以自见,则士论又当如何?可以说,李鸿章处境的艰难颇得到同时代人之同情。

连横有《悼李鸿章》诗:

问公第一快心事,同种相残也策猷。(说李鸿章到德国会见首相俾斯麦时,俾斯麦问到李的平生功业,李鸿章历数平定太平天国、平捻之事,面有得色。俾斯麦说:公之功业诚然了不起。但我欧洲人,以能打败异族为有功;至于同族互相残杀,欧洲人并不认可。李面有愧色。)

连横又有联俄主义亦良谟,揖盗重门半着输。我欲殉公无别物,袖中一幅满洲图。悲叹李鸿章的联俄之策,使日后中国的东北成为殉葬品。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