恬芬妮的温馨客栈

烹饪,摄影,旅行,经典美食,品质生活
个人资料
恬芬妮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归档
博文

10月17日下午北京 在大同吃完午饭就坐车回北京。原定全程走高速公路,大约下午5点左右到达北京。可惜当时中共在开17大,进入北京要接受严格检查,有部分高速公路还不通车。开车的师傅选择绕道走山路,不料我们的旅游大巴太大,山路不让行。最后师傅只好绕到更远的山路,等进入北京已经快八点钟了。 在北京郊区走盘山公路,在夕阳下欣赏迷人的北京金秋,连绵不[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资料来源:《龙行旅行社》 大同古称平城、云中,包括四区七县,人口约260多万。其地处大同盆地,晋、冀、蒙交界,内长城蜿蜒其南,外长城横卧其北,东连太行,西临黄河。山峦起伏,沟壑纵横,形成许多天然关塞,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北方之重镇。 大同古城至今已经历了两千四百多年的春秋。早在战国初年,这里已成为赵国的重要军事要塞。从秦汉至魏晋南北[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资料来源:《太原道》 五台山,位于山西省的东北部,属太行山系的北端。跨忻州地区的五台县、繁峙县、代县、原平县、定襄县,周五百余里。中心地区台怀镇,距五台县城90公里,忻州市160公里,山西省会太原市240公里。 五台山,是地球上最早露出水面的陆地之一。它的孕育,可以追溯到太古代的26亿年以前。到震旦纪时期,又经历了著名的“五台隆起”运动,[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09-10-24 11:02:14)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太原是山西省省会,简称并,别称并州,古称晋阳,濒临汾河,三面环山,自古就有“锦绣太原城”的美誉。全省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交通、信息中心,是以冶金、机械、化工、煤炭为支柱,以输出能源、原材料、矿山机械产品为主要特征的全国重要的能源重化工城市,是我国北方最著名的历史名城之一。 太原是一座具有2500年[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

资料来源:《央视国际》 山西平遥古城1997年12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位于山西的平遥古城,是一座具有27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是中国目前保存最为完整的四座古城之一,也是目前我国唯一以整座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的古县城。平遥旧称“古陶”,明朝初年,为防御外族南扰,始建城墙,洪武三年(公元一三七零年)在旧墙垣基础上重筑扩修,并[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6)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洪洞县位于中国山西省南部临汾盆地北端。1990年人口60.5万。汉族为主,有蒙古、回、满、白等少数民族。面积1563平方千米。鲁昭公二十八年(前514)置杨县,后改为洪洞县。隋又在洪洞县北置赵城县。隋以后有变迁,至1954年与赵城县合并为洪赵县,1958年洪赵县与霍汾县合并复称洪洞县。1960年1月霍汾县析出复置。矿产有煤、铁、铝矾土、石灰石、[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2009-10-23 19:38:20)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临汾地处山西省西南部,黄河中游。最东段在安泽县良马乡西坡以东,最西段在永和县南庄乡咀头附近,最南段在翼城县大河乡关家窑以南的中条山主峰舜王坪脚下,最北段在永和县坡头乡白家崖附近。南北最大纵距170多公里,东西最大横距约200公里,全市总面积20275平方公里,占全省13%。临汾“南通秦蜀,北达幽并,东临雷霍,西控河汾”,整个[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09-10-23 17:47:43)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运城市古称河东,因“盐运之城”而得名。是三国蜀汉名将关羽的故乡,位于山西省西南部,北依吕梁山与临汾市接壤,东峙中条山和晋城市毗邻,西、南与陕西省渭南市、河南省三门峡市隔黄河相望。全市辖1区2市10县、146个乡镇(办事处)、3338个行政村。全市总人口495万,其中乡村人口351万,占71%。全市国土面积1.4万平方公里,总耕地877.3万[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三门峡的名字来自于一个远古的传说,相传大禹治水的时候,为了疏导黄河洪水,用神斧在现在三门峡大坝的地方,劈开了人门、神门、鬼门三道峡谷。从此滔滔黄河水向东流去,黎民百姓得以免受水灾之苦,三门峡因此而得名。 三门峡市东西横距153公里,南北宽132公里,总面积10496平方公里。处于秦岭山脉东延与伏牛山、熊耳山、崤山交汇地带,[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09-10-23 17:07:02)

资料来源:《维基百科》 洛阳因地处古洛水之阳而得名,又作「雒阳」、「洛邑」,古为中州、豫州的中心地帶,因境內有伊、洛兩水,也称伊洛,是中国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 周武王伐纣灭商建立周朝,分封天下诸侯。武王死后年少的成王即位,周公旦恐天下反周,便代周成王執政,並平定了管蔡之乱,挫败了管叔、蔡叔和商武庚的叛乱,使天下归心,周朝[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
[111]
[112]
[113]
[114]
[115]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