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博文
(2023-08-14 06:02:30)
最近喜欢在油管上看国内的一档脱口秀节目。表演者们大多是年轻人(似乎更以东北人居多),让人眼前一亮的是,女性也不少;更让人惊诧的也许是,居然还有性格特别内向的女生上台说脱口秀。这里面就有一位叫鸟鸟的女士,据称是社恐(患有社交恐惧症的人)代表,还有北大中文系硕士的学历。最近看她说的一个段子,是讲自己不会做饭的各种尴尬,尤其是在上海疫情[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0)
(2023-07-21 06:21:12)
因为疫情隔了一年多又开始回城上班的时候,有兴奋,也有焦虑。算起来,自己在纽约谋生已有20余年。这20多年里,除去节假日,几乎每一天都要出入曼哈顿这座泱泱大城。对这座城市的复杂情感,更多在每天走过的路,遇见的人和看到的风景。喜欢的风景之一,当是位于40和42街之间的那座纽约公立图书馆。这个地标性建筑,背靠树花葳蕤的布莱恩公园,面对车水马龙的五大[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3-07-13 20:32:02)
小女儿奥丽维娅天生一张甜嘴儿,总是能讲出一些听得人心耳舒泰的甜言蜜语。这一天,她看着我洗手,忽然就道:“爸爸,你的手真好看!”这马屁拍得我哈哈笑,虽然明知这个鬼精灵的话没有什么逻辑可言,可能就是想哄得我高兴再把手机或者平板电脑给她玩会儿机器砖块的游戏而已,却也忍不住思绪翻飞。说一个人的手好看,用俗的陈词滥调无非是:这一双手就是[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3-07-13 20:29:48)
周末带大儿子和小女儿在法拉盛配眼镜。天气不好,冬雨淅淅沥沥下个不停,让人也跟着忧闷起来。办完事,虽然五点还不到,天色却已经全黑了。因为下一班火车还有大半个小时才来,就问两个孩子要吃点什么。在这阴雨天气里和烦郁心情中,“吃点什么”仿佛是最直接、最能信口说来的安慰剂。还有就是,来法拉盛不吃点什么,总感觉不大对。十四岁的儿子和七岁的[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3-07-13 20:27:09)
疫情至今,渐渐也习惯了混合型上班模式:每周有三天要去公司,其余两天可以在家。这周在家上班的时候,在卧室的电脑桌前枯坐久了,就转头看窗外。不经意间,那一棵大橡树的树尖上,已经变出了红叶和黄叶;风吹过,青黄相接红绿互衬的树叶们翩翩摆摆,仿佛在絮絮私语到底是夏装还是秋装的颜色更好看些。细想起来,这可声可色的一棵树,确在疫情期间带给我不可[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3-06-27 14:02:30)

办新书发布会……没想到那么严谨,还需要签合同之类。图书馆花了不少时间推广诸如此类的社区活动。欢迎在纽约的文友来哈![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3-06-27 13:58:10)
这个周末抽空去法拉盛图书馆参加一位文友的新书发布会。法拉盛图书馆过去十来年里成为纽约一个小小的文学中心:很多华文活动都这这里举办,包括作家们的新书发布会,各种作协组织的文学讲座,乃至更大规模的法拉盛诗歌节等等。因为疫情,线下实体文学活动中止了将近三年,如今又开始渐渐恢复。听了新书发布会,带新来纽约的文友上图书馆三楼看看。图书馆疫情[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2023-06-25 05:12:29)
周六下午,偷得一会儿闲,在楼上看电影,太太在楼下给我发微信:“下来聊天,吃饭。阿松在做饭。”阿松是太太的“肉友”晓燕的老公。所谓“肉友”,是她们一群喜欢种养、欣赏多肉植物的朋友,其中几个更比一般人亲密,几乎每周要聚上两三次,或是你家,或是她家,就是令人心慌的疫情也未能阻挡她们的热情和对彼此的信任。这一天轮到他们在我[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4)
(2023-06-23 06:21:50)
周末从健身馆回家,看到门口停了一辆陌生人的车,车牌号不是纽约州通常的三个字母加四个数字,而是一个字母Q,后面加了56789五个数字。我心下奇怪:这几年时常注意到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车牌号,但这一个却也是特立独行,而且就停在我家门口,应该是太太的某个朋友。我一边开门,一边听到里面某位女士的爽朗大笑,忽然间明白过来,一定是太太的朋友巧燕来了,门[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8)

自己的中短篇小说集《漂亮的人都来纽约了》最近由加州的壹嘉出版社推出。书中收录了过去20间本人创作的15篇小说,有两千字左右的极短篇,也有两万字以上的中篇,有当年全凭一腔热忱和爱好而写下的《团圆》《结婚》《结婚另一种》,也有过去几年里更为有意识地加入创意元素的作品如《狗嘴象牙》《阿姆斯特丹的最后一夜》《路路通》和《漂亮的人都来纽约了》等。[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
[1]
[2]
[3]
[4]
[5]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