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种存在
伍、心归净土
III.解脱的实义
「内脱身心,外遗世界。远离三有,如鸟出笼」——《楞严经》
《十善业道经》说:「心想异故,造业亦异,由是故有诸趣轮转」。念佛同样是造业,但它造的是「净业」,感得的果报在「净土」,也就是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我们这个世界的人,是胎生的。极乐世界的众生,是从清池的莲花中自然化生【16】。那[
阅读全文]

第三种存在
伍、心归净土
II.念佛的好处
「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楞严经》
本文是这一系列文章的最后一篇。我想说几句心里话,既是劝告同修,也是勉励自己。我们能在这一生遇上佛法,是极其幸运的。但是,仅凭佛法里讲的那些深奥的道理,不可能使我们弃恶从善,成为完美无缺的圣人。即便信了佛,受了三皈五戒,我们仍[
阅读全文]

第三种存在
伍、心归净土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们谈到人有前世,也有来世。每一世的身体都要经历生老病死。生老病死,就像大自然的春夏秋冬一样,循环往复相续不断。这个「生死相续」的过程,就是佛法常说的「轮回」。对于相信「人死如灯灭」的人们来说,「轮回」并不是一件坏事。因为它意味着,生命不再是一张单程车票,死亡也不是一切的结束。
对于古印[
阅读全文]

第三种存在
肆、生从何来
V.改造命运的实证
「命由我作,福自己求」——《了凡四训》
佛法说:「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这句话讲的是个浅显的道理。我们过去的造作影响现在,现在的行为又会影响将来。但是这个将来,也许五年,也许十年,不是非要等到看不见的来世。所以,佛法不是消极的宿命,而是积极的造命。命是自[
阅读全文]

第三种存在
肆、生从何来
IV.命由我造
「善恶之报,如影随形。三世因果,循环不失」——《大般涅槃经》
这一系列文章是围绕「心、相、想」三个字展开的。在这三个字中,「相」代表看似随机的命运,包括自身的才貌、一生的境遇。佛法称前者为「正报」,后者为「依报」【6】。如前文所示,它在很大程度上是被动和不自由的,就像困在笼中的鸟。相比之[
阅读全文]

第三种存在
肆、生从何来
III.对命运的三种解读
杨绛先生在她的散文《命与天命》中写道:「每个人的出身和遭遇、天赋的资质才能,却远不平等。有富贵的,有贫贱的,有天才,有低能,有美人,有丑八怪。凭什么呢?人各有命。命是全不讲理的」。「不讲理」三个字说的极是,符合我们对生活的观察。然而我是个顽固的理想主义者,面对人世间的种种苦难,一定非[
阅读全文]

第三种存在
肆、生从何来
II.人生有命
「愿意的人,命运领着走;不愿意的人,命运拖着走」——古希腊斯多葛学派
回答了「我是谁」之后,接下面的问题是「我从何处来」?前文已经介绍过了,「心灵」是绝对的旁观者,它是不变的。但在不变的心灵上,怎么会忽然变出莺歌燕舞、柳绿花红?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喧嚣的尘境是在某一刻突然降临的。我们突[
阅读全文]

第三种存在
肆、生从何来
I.后印象派大师的三个问题
上面这幅油画出自法国后印象派大师保罗高更,是他得知小女儿去世后的伤心之作。画布的最右边是新生的婴儿,正中是摘取果子的青年,最左边是枯槁的老妇,背景有一尊代表信仰的图腾。画家把这幅作品命名为「我们从何处来?我们是谁?我们向何处去」?对于这三个问题,无论西方的基督教,还是东方的佛[
阅读全文]

第三种存在
叁、拈花者谁
V.用「心」如镜
到此,我们把「相、想、心」三个字全部介绍出来了。这三个汉字,分别代表着六尘、六识和六根,统称十八界。它们不但构成一部浓缩的佛法,也隐约呼应着西方哲学的三个阶段。「相」字对应古希腊自然哲学,「想」字对应传统形而上学,「心」字代表近代哲学对自我的关注。在哲学的映衬下,这套理论显得愈发高深。然而[
阅读全文]

第三种存在
叁、拈花者谁
IV.笛卡尔发现「心灵」
笛卡尔出生于一五九六年(明万历二十四年)。在数学和哲学上,他都显示出卓越的天赋。在数学上,笛卡尔创立了解析几何,将古希腊时期分离的「数」与「形」重新结合在一起。我们在初中学习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就是他的发明。在哲学上,他缔造了近代第一套完整的哲学体系,这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之后从[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