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民族感情”四个字,听起来振聋发聩,仿佛是某种必须无条件捍卫的神圣情绪,是举国同声、义无反顾的道德共识。它常常与“自豪”“尊严”“血性”“抵抗”“爱国”这些大词连用,显得庄严而不可置疑。可若把这层庄严的糖衣剥开,我们会看到里面包裹的,不全是美德,还有歧视、傲慢、恐惧与偏执。所谓“民族感情”,其实[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的郑州人民公园,理应是一方供市民纳凉散步的宁静之地,然而近日这里却被一则视频撕开了黑暗的口子:数名青年手持棍棒,在夜色中追打一人,狂奔、辱骂、挥舞、倒地……这些镜头被记录下来,迅速传遍网络,引发舆论哗然。据多名网友称,这并非一起普通的斗殴事件,而是一场有组织、有针对性的反同性恋暴力袭击。肇事者在网络上纠集,[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近日,一则令人痛心的通报引爆了中国家长最深的恐惧:甘肃天水市麦积区培心幼儿园发生大规模儿童血铅超标事件。官方通报显示,该园251名幼儿全部接受检测,其中233人血铅异常,占比高达92.8%。而在抽检食品中,两份问题样本铅含量,分别为1052和1340毫克/千克,超过国家标准的2000倍以上。毒素之所以摄入人体,并非因为敌人下毒,而是因为一群“致命的傻瓜”&mdash[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如果说互联网时代的信息传播是信息高速公路,那么中国网民的好奇心就是一辆装满炸药的卡车,只要一有风吹草动,立刻引爆舆论场。2025年7月初,一则令人目瞪口呆的传闻席卷社交媒体:一位男扮女装的南京大叔,化名“红姐”或“老红头”,疑似在十多年间与上千名男性发生性关系,并将过程拍成视频上传互联网,内容露骨、尺度极大、影响恶劣。案件爆出[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

在公共话语场中,“你站哪边”早已成为一句比“你吃了吗”更能挑动情绪的社交雷达。尤其在信息碎片化、身份政治横行的今天,人们越来越习惯以“立场”评判一切,而不是以“是非”为尺度,区分对错。立场,成了现代人最牢不可破的信仰,但也因此掩埋了真正的判断力。站队,取代了思考;口号,遮蔽了道理。然而,如果一个人缺乏是非观,仅[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5-07-06 17:13:32)

如果说信仰是一种精神GPS,用以指引人类穿越迷茫、抵达内心的光明彼岸,那么今天的中国,仿佛正行驶在一条被雾霾封锁的高速公路上,油门猛踩,却不知方向,远方没有灯塔,近处全是广告牌。有人说,中国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无信仰国家”。这句话乍听刺耳,却难以反驳。我们不是没有信仰,而是把“信仰”简化成了“信念”,再削成了“需求&rdq[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6)
(2025-07-05 17:51:03)

为何每年生日那天,我们都要吃上一块蛋糕,点上几根蜡烛,闭上眼睛许愿,再用力一吹?那一刻,无论你是五岁的小孩,还是五十岁的成人,脸上都会浮现出童话般的神情,仿佛世界在那一刻暂停,只为你点亮一束光。这种看似理所当然的仪式,其实有着一段跨越千年的历史与文化脉络,融合了古希腊的神祇崇拜、中世纪的宗教与魔法信仰,最终才转化为今天这场温柔又甜[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5-07-04 15:51:09)

在这个节奏越来越快、选择越来越多的时代,我们的厨房却往往归于简单。外卖软件一个个红得发紫,外面的小吃摊香气四溢,似乎在诱惑你“别做饭了,来我这儿吃吧”。但总有那么些时候,比如一个阴雨绵绵的夜晚,或一个懒散得不想梳头的午后,亦或者——最为现实地——冰箱里只剩下零星的几个洋葱,和一包孤独地蜷缩在冷冻层角落的培根时,你终[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大而美”这个修辞手法,用在政治上,听起来就像川普在房地产广告上说的“世界级的高尔夫球场”或“全美最棒的金色马桶”一样——满是夸张、炫耀,还带点儿轻佻。然而,这一次,“大而美法案”(OneBigBeautifulBillAct,简称OBBBA)不再是地产广告文案,而是真刀真枪通过国会、即将由总统在白宫签署的联邦法律。它不是一个政策,而是一个[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在当今中国政治舆论生态中,最令人啼笑皆非的群体,莫过于那些表面上支持俄罗斯、声援普京、义愤填膺批判乌克兰的人。他们一边高喊“俄罗斯正义!普京伟大!乌克兰是美帝走狗!”,一边义正辞严地宣称自己反对西方霸权、反对颜色革命。但如果你回看历史,正是这同一帮人,当年最坚决地举起“打倒苏修帝国主义”的拳头。今日风向一变,他们就仿佛换[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1]
[2]
[3]
[4]
[5]
[>>]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