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1997快些到吧,我就可以去HONGKONG.1997快些到吧让我站在红勘体育馆…..”那是艾敬1992年的歌。可是1997已经过去了这么年,我还是没有去过香港。所以这次一家人回国就飞香港,从南方进入中国。 第一次带小朋友回国走的上海,体验中国的现代化。第二次走的是北京体验中国的历史和威严。这次,也是第三次就从香港广东,体验跟中国不同的另一种中国和改革[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8)

又回国了。这次终于一家人一起时隔七年之后一起回国探亲。过去的四年多,失去了太多本来可以和家人在一起的时间,现在有机会一定要补上。去年十月,带着老三在国内短短三周。那时看到父母和亲人就已经老了很多。本来计划父母年初来美国和我们团聚,却在十一月份,我母亲身上又发现了新的肿瘤。虽然从指标上看来还好,只需要局部微创放疗,服用靶向药进行控制[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七八年前经常聚会的一群人里来了一个生面孔。一个三十多岁近四十岁的女人,有点富态。神情总是淡定自如,大方得体,虽是生面孔但看上去特别亲切。我们这是美国“乡下”小城,人口不多,中国人也不那么多。聚会的一群人职业构成十分的单一,基本上不是附近大学的教授,就是旁边研究机构的学者。另外有一位医生。还有一个少见了带着小孩子的单亲妈妈在这里[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4-02-10 11:53:55)

龙年到了,可惜自己一家人远在海外,不能享受与大家族团圆的乐趣或者”痛苦”。数算起来,自从上大学离开家乡之后,仅在家过了三个春节,和这个传统渐行渐远。 大学的第一年,归心似箭,“千万里,我一定要回到这个家”。(六十个小时的回家路)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80334/202302/19974.html) 大学的第二年,不再眷恋家乡,一个人孤独的在北京过了[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

这一段时间来,不时有关于国内取消或者降低英语课程要求的新闻。其实好多年前就有各种英语无用的观点。以前上中学大学的时候就有人苦于英语学习,四六级考试,不少怨声载道,各种反向的“中文四六级”的段子层出不穷,期望有一天大国崛起后就再也不用学英语了。又有国内去除英语标识的新闻。最近回国看到的确有逆国际化的感觉:英语的标识比起以前只少不[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5)
这几天各大媒体都在报到一件大事即将来到,让大家做好心理准备,可是并没有办法去预防或者能够减轻这件事情对大家的冲击。原来是十七年之蝉即将在这个夏天出现。它们不同于每年出现的那个品种,而是需要在地下成长长大家17年才会出现,然后在这个炎热的季节爆发,在惊人的蝉鸣中交配繁衍然后死去。也许是17年的积累,此蝉鸣会大到让人不适。而上一次是在2003年。[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再一次离开,是为了以后的相聚。离开家乡,带着小朋友和父母先前往上海,准备在上海带着父母游玩休息几天以后就各自回家。到了虹桥机场下机的时候,小朋友又给照顾我们的空姐一个大大的拥抱,让空姐挺意外挺开心的。热情外向的老三这次旅行中,每次下飞机都给空乘人员以拥抱致谢,很是逗人喜爱。这次从重庆到上海的早班机空乘服务特别热情,又是专门找冰加在[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4)
(2023-11-09 19:50:48)

在重庆的渝北和北碚待了整整一周以后才带着小朋友和父母一起回家。我家在涪陵。家乡一定是一个走在街上就可以跟好几拨认识的人打招呼,能够碰得见熟人的地方。按照这个标准,重庆那些中心城区并不算是家乡。涪陵是一个小地方。老城比重庆更陡峭,小得多,走的快的人,比如我可以四十分钟从城区这一头走到那一头。刚刚回家的时候,又被反向震撼了。前面两次回[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6)

六年没回中国,大脑奇妙捕捉到与以前不一样的地方,至少是与记忆里不一样的,相当于放大镜看变化,而其中不少让人印象深刻。回到重庆,吃自然是无麻辣不欢。刚到姑爷家,为了倒时差,忍着想睡觉的感觉就加入大家一起吃午饭。家常菜,对他们来说没什么辣味,可是我们就有感觉了。虽然很想吃,也是心有余力不足。傍晚重庆的几个好友约了火锅店见面。一上来我就[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5)

现在重庆好大,好高:山高房子也高。城市也修得开阔了,但其实这些新城市区我一点都不认识,记忆中的重庆还是朝天门,解放碑,小什字,黄花园……黄花园已经早就不存在了,变成黄花园大桥的一部分了。这些地方二十多年没去过了。断层的大脑试图架起一座与过去连接的桥梁,所以一定要去走走把昨天的记忆变成今天的现实。从渝北坐车过大桥,进到窄窄的滨[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1]
[2]
[3]
[4]
[5]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