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坛经》参学73:
今天继续参学《六祖坛经》第八品顿渐品:
僧志彻。江西人。本姓张。名行昌。少任侠。自南北分化。二宗主虽亡彼我。而徒侣竞起爱憎。时北宗门人。自立秀师为第六祖。而忌祖师传衣为天下闻。乃嘱行昌来刺师。师心通。预知其事。即置金十两于座间。时夜暮。行昌入祖室。将欲加害。师舒颈就之。行昌挥刃者三。悉无所损。师曰。正剑不邪[
阅读全文]
《六祖坛经》参学72:今天继续参学《六祖坛经》第八品顿渐品:诚闻偈。悔谢。乃呈一偈曰五蕴幻身 幻何究竟 回趣真如法还不净 师然之。复语诚曰。汝师戒定慧。劝小根智人。吾戒定慧。劝大根智人。若悟自性。亦不立菩提涅槃。亦不立解脱知见。无一法可得。方能建立万法。若解此意。亦名佛身。亦名菩提涅槃。亦名解脱知见。见性之人。立亦得。不立亦得。去[
阅读全文]
《六祖坛经》参学71:
今天继续参学《六祖坛经》第八品顿渐品:
志诚再拜曰。弟子在秀大师处。学道九年。不得契悟。今闻和尚一说。便契本心。弟子生死事大。和尚大慈。更为教示。师云。吾闻汝师教示学人戒定慧法。未审汝师说戒定慧。行相如何。与吾说看。诚曰。秀大师说。诸恶莫作名为戒。诸善奉行名为慧。自净其意名为定。彼说如此。未审和尚以何法[
阅读全文]
《六祖坛经》参学70:今天继续参学《六祖坛经》第八品顿渐品:一日。命门人志诚曰。汝聪明多智。可为吾到曹溪听法。若有所闻。尽心记取。还为吾说。志诚禀命至曹溪。随众参请。不言来处。时祖师告众曰。今有盗法之人。潜在此会。志诚即出礼拜。具陈其事。师曰。汝从玉泉来。应是细作。对曰。不是。师曰。何得不是。对曰。未说即是。说了不是。师曰。汝师若为示[
阅读全文]
《六祖坛经》参学69:今天参学《六祖坛经》第八品顿渐品:时。祖师居曹溪宝林。神秀大师在荆南玉泉寺。于时两宗盛化。人皆称南能北秀。故有南北二宗顿渐之分。而学者莫知宗趣。师谓众曰。法本一宗。人有南北。法即一种。见有迟疾。何名顿渐。法无顿渐。人有利钝。故名顿渐。然秀之徒众。往往讥南宗祖师。不识一字。有何所长。秀曰。他得无师之智。深悟上乘。吾[
阅读全文]
《六祖坛经》参学68:
今天继续参学《六祖坛经》第七品机缘品:
有僧举卧轮禅师偈曰:
卧轮有伎俩,
能断百思想,
对境心不起,
菩提日日长。
师闻之,曰:“此偈未明心地,若依而行之,是加系缚。”因示一偈曰:
惠能没伎俩,
不断百思想,
对境心数起,
菩提作么长。
逍遥禅:
有个僧人拿[
阅读全文]
《六祖坛经》参学67:
今天继续参学《六祖坛经》第七品机缘品:
师一日欲濯所授之衣而无美泉,因至寺后五里许,见山林郁茂,瑞气盘旋。师振锡卓地,泉应手而出,积以为池,乃跪膝浣衣石上。忽有一僧来礼拜,云:“方辩是西蜀人,昨于南天竺国,见达磨大师,嘱方辩速往唐土。吾传大迦叶正法眼藏及僧伽梨,见传六代,于韶州曹溪,汝去瞻礼。方辩远来[
阅读全文]
《六祖坛经》参学66:今天继续参学《六祖坛经》第七品机缘品:一僧问师曰:‘黄梅意旨,甚么人得?’师云:‘会佛法人得。’僧云:‘和尚还得否?’师云:‘我不会佛法。’逍遥禅:有个僧人问六祖大师:“黄梅意旨,什么人得了?(意思是问:禅宗顿法,传给了谁?)”大师回答:“会佛法的人得。(得到禅宗顿法的人,就是会佛法[
阅读全文]
《六祖坛经》参学65:今天继续参学《六祖坛经》第七品机缘品:隍闻是说,径来谒师。师问云:‘仁者何来?’隍具述前缘。师云:‘诚如所言,汝但心如虚空,不着空见,应用无碍,动静无心,凡圣情忘,能所俱泯,性相如如,无不定时也。’隍于是大悟,二十年所得心都无影响。其夜、河北士庶,闻空中有声云:‘隍禅师今日得道。’隍后礼辞,复归河[
阅读全文]
《六祖坛经》参学64:
今天继续参学《六祖坛经》第七品机缘品:
永嘉玄觉禅师,温州戴氏子。少习经论,精天台止观法门,因看维摩经,发明心地。偶师弟子玄策相访,与其剧谈,出言暗合诸祖。
策云:‘仁者得法师谁?’
曰:‘我听方等经论,各有师承;后于维摩经,悟佛心宗,未有证明者。’
策云:‘威音王已前即得,威音王[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