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偶像泡沫经济的破产;也是知识女性转换家庭主妇角色失败;最终,一场深度整容出来的美好爱情假象,成了狰狞的劳资纠纷式离婚。还用在网上文字大打出手的形式,脱光了体面给人看。
这个家庭的IP人设是高知家庭,美籍华人,到了夫妻离婚的时候,却浓浓的封建社会大宅门味道。这个八卦值得从移民文化适应的角度,东西文化如何争取更多博采众长而不是陷入[
阅读全文]
12月15日加州一学区听证会上,一全A生的父母愤怒指控,学校有老师利用平权俱乐部(EqualityClub)的名义,瞒着家长给他们当时才12岁的女儿灌输LGBTQ+性教育。
学校还有人把该家庭举报给CPS(儿童保护服务,有权力拿走父母的监控权),后因为没有证据,CPS的指控不成立。他们的女儿在老师灌输的LGBTQ+引导下,陷入心理抑郁,并差点自杀而死。
之后女孩转学。2年后,一次[
阅读全文]

NatureMedicine发布的新论文,40以下人群,莫多纳疫苗第二针后(倒数第二组)引发心肌炎比病毒本身(最后一组)还高一截(图1)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1-021-01630-0这个研究还是做得粗,如果区分男女,把年龄分组更细一些(心肌炎高风险在16-25男性更集中),估计结果差异会更显著。另外感染新冠的人群,大部分是老人,或者肥胖、糖尿病、基础疾病的中青年,疫苗出副[
阅读全文]

大纽约生活网
大纽约生活网、大纽约吃喝玩乐(视频号)新媒体,及时传递纽约、新州、宾州及周边地区华人生活相关的实用资讯,以及华人社区的各类活动新闻。商务联系:2018895555
835篇原创内容
感谢"大纽约生活网"授权转载
编者按:《华尔街日报》12月13日发表题为《Biden’s‘Yes’toRacialPreferences》文章,全文编译如下:
[
阅读全文]

又听到一个校友的噩耗,不到35的年纪,太可惜,年轻生命安息???????????????
没有公布细节原因,但是有些话不吐不快。提醒与讨论covid疫苗有关,不感兴趣的不要看下去。
先申明,我本来是非常支持疫苗,写过看好疫苗的多篇文章包括十万?,如果不是现实数据,不会一步步改变看法变成质疑派。而且我继续说这些没有任何利益好处,微信封号和YouTube处罚,都是直接[
阅读全文]

如题,辟谣一下。
有的中文自媒体不知道出于什么目的又在乱写,主旋律就是美国也看不起残疾人,这群人和家庭需要来自天朝的温暖。不要被这种脑补出来的瞎编乱造给蒙了。实际上相反,大多数人会因为这些家庭收养残疾儿童,更尊重他们。
美国社会对残疾儿童和成年人的关心和尊重还是很普遍的,提供的残助资源也丰富。基本会尽量当成正常人,回归社会程[
阅读全文]

【摘要】Noscens(诺思亘)是一个在美国成立的保守组织,由人文博士群体组成。Noscens就是拉丁语中,“知道”的意思。致力于透过人文经典的推广,来使更多人明白保守的价值与理念,与左派话术竞争。美国的传统是很深刻,很复杂的。有着基督教的底蕴,也有着希腊罗马的荣光,有传统欧洲的朴素,也有奇妙的黑人社区文化,后来,更多族裔来了,带来了他们各自的[
阅读全文]

终身免疫于网络凌霸的一招,答案是...美国精神。这些年,咱在遇到中文世界网络凌霸分子频率方面,估计很名列前茅了。即使您不像笔者这样,而属于幸运地从没有遇到过五毛的人,但是恐怕也难避免在网上偶尔遇人不淑,那么此文也可以帮您在遇到语言暴力分子的时候,撑起一片伞????。下面就跟大家科普一下,什么是抵御五毛/大粉红/网络暴民骂街语言的最好武器?其实[
阅读全文]

我们草根参政又一次获得了回响,因为大家帮助签这个petition:chng.it/Zb6HhWHXxs再加上这个视频,陌上约到了采访MITFreeSpeechAlliance执行主席的机会。
各位朋友有啥想问的问题,欢迎给我们建议、留言,到时候一起帮问。
话说,美国(至少我们熟悉的那个美国)真是一个不讲排资论辈的社会,只要有理有据,不管是CEO还是大牌政要,都会愿意听我们草根的声音的。
所以[
阅读全文]

怎么样在美国活得更开心,把生活打得更开?
跟大家分享三个场景的经历,都来自在美国的生活。
第一个故事,有一年我去一个蹦床娱乐场,当时推门一进去,马上有点吃惊,因为看到一个残疾人在那工作。
但是很快,我被他在工作中的自如和自信给感染,就忘记了对他的暗暗的伤感。反而是更多的一种欣赏。
就是欣赏这个社会,能让生理上有缺陷的人,也[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