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评及人物历史背景
【摘要】今年出品的《里根》的电影,70岁的里根扮演者丹尼斯·奎德(Dennis Quaid),逼真再现了里根总统的嗓音和演讲时的仪态和气场。当一个个经典的历史镜头画面,活灵活现地还原在大荧幕上时,这让人们触景生情的怀旧感,再加之被当下美国的现实危机感催化,令人百感交集。
时隔40年之后,左派也渐渐放下了对里根的激烈批评,毕竟谁也不能过度对抗民意的坚决;谁都难忘距离我们时代最近的这位,总是能带着美国让自由朝气蓬勃地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的总统。
里根执政,经历过不少起落和宏大的历史事件。电影选择了让人印象最为深刻的之一作为开场,即上任不久之后的1981年3月,里根遇刺。
里根的时代,依然是全球主义思路,但也情有可原,当时毕竟还没有后来的第二次伊拉克战争和长达20年的阿富汗战争的教训;也没有今时今日这样,无限的全球化对美国中下层深重的冲击。
两任结束离开白宫的时候,美国民众对里根总统依依不舍,把他的副总统选成新总统,这就是对里根主义最高的致敬,人民希望看到他“第三任”,于是在1988年的大选中选择了老布什。
里根的地位是因为赢了冷战,并且扭转了美国人半个世纪相信政府的习惯,带来保守主义的复兴。但是他的执政并不是完美无缺,大赦几百万非法移民让民主党食髓知味的1986 IRCA法案,也是在他手下过掉的。加州就此开始沦陷,而我们现在是面临美国能否逃脱同样命运的关键道口。
作为反苏联的强手,里根带领的美国及盟友,在正面战场上赢了明面上的所有关键的无硝烟的战争。包括流芳百世的在柏林墙前高呼,“戈尔巴乔夫先生,推倒这堵墙!”。收获了一枚最让人意外的学生,前苏联的这位总书记。
但是,共产主义,恰如苏联曾经计划的那样,开始更为隐秘地渗入到美国各处。在没有阳光透射到的暗处战场,经过几十年的运作,他们似乎越来越有可能实现这一切。
或许里根总统从未想过,共产主义首先端掉的居然是他的第二故乡,美国最富饶美丽得天独厚的加州——从40年前出品牛仔精神,到今天成为一切极左政策的动力机车。
意识形态的较量,从没有停歇的一刻。
了解里根的时代,可以排遣一些对当下的焦虑,也可以帮助思考,是什么原因让里根实现将整个国民从依赖政府长达半个世纪的思维模式里走出,调转成保守主义的复兴。
Make America Great Again,40多年前,从里根主义开始。
在影片结束的时刻,已经完成2届任期,离开华盛顿回归加州田间一年多的里根总统,却被诊断出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他的保镖也是CIA特工吞吐之间跟他艰难地表述完全这些情况,并告诉里根,今后他再也不能享受自己一生醉心的策马扬鞭了。
老总统沉默片刻,难过中又笃定地回答了一声,那我们就骑最后一程吧。
此刻,《带我回家,田间之路(Take Me Home, Country Roads)-大山妈妈》的雄浑豪迈的音乐响起,在加州草场广袤的天地间,这位屹立在冷战关键时刻的历史中的伟大总统,完成了自己一生最后一趟骑行。
此情此景,天、地、人和天籁之音,浑然一体,催人泪下,思绪飞扬。
这是电影的终点,也是里根总统向大众的谢幕,一位跨时代的总统,终也将淡出公众视野。
里根晚年的最后十年,经受着阿尔茨海默病痛的折磨,不再有照片或者视频流传。依然是南希与他朝夕相守,直到走向人生的终点。
第一夫人南希对里根总统披盖美国国旗的灵柩的最后一吻,也给人类的爱情境界和家庭纽带,奉上了凄美又至高的挽歌。
气势恢宏的难忘时代,耸立的山巅之城,和绝世动人的爱情,总统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