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去不同图书馆的好处之一,就是能碰到好书好杂志。最近一次,我就偶遇了一本(ohreader)的针对书虫的杂志。颇为喜欢,稍讲一讲它。这杂志出版才出过二十多期,是本新杂志。其内容大致几类:介绍新近好书,介绍书虫喜欢的器具,发表与读书感受相关的文章。我很喜欢它关于书虫喜欢器具一栏。那里介绍的物件:有夜用书架上的书型led灯,有适合读书的沙发,有书房布[
阅读全文]

这书是个叫“徐华”的台裔美籍华人写的。他父母辈上世界六十年代从台湾来美留学工作,他生于1977年,是入加州伯克利大学读政治系的ABC,现在纽约从事研究类工作,他这本书是获奖小说。基于以上几点,我有兴趣阅读,读后也确实解答了我的若干疑问,并有所获。略述如下。这小说实际相当于他的自传。是讲abc融入的过程的。期间,有很多感人片段如下:1,从他懂[
阅读全文]
在图书馆抓起这本书,是看到他曾任2008年奥运会音乐总监,且有三十余年旅法经历。这在国外久了之人,应该是说话比较直接坦率的吧。读后确感如此,更多的是对音乐对作曲的理解。略述一下。作者北京人士,约七十余岁,从小读音乐附中,文革后进入北京音乐最高学府修作曲。又于1984年左右赴法读硕士博士,绵延在那里三十几年。他在法国师名师,也得到一些贵人相助,[
阅读全文]
近日,喜静,做选择题时都是选静呆着看书这种。所看之书基本是人物传记,倒是在平淡中“经历别人一生的不平淡”,颇为有味。其一,是靳羽西女士的自传,(她,自成先锋)。约出版于2022年,靳女士在中国颇为有名,她制作的(看东方)(世界之窗)系列节目,曾影响过改开后的一代人。故她的履历还是想了解一下的。总体印象,靳女士抓住了千载难逢的机会,[
阅读全文]
最近看了两本书;一是纽约记者出身,在纽约曼岛常住七十年多年的爱尔兰裔美国人写的(纽约下城);另一个是华三代出生于布鲁克林,在纽约华埠长大,做了九年黑帮,后又做了二十一年警察的MrMoy(blacktoblue)回忆录。他们都对纽约下城很熟悉,确实不一样的熟悉(从地段儿,到人群)。两厢比较,颇有意思。小述一下。
(纽约下城)是中国出版的中文翻译版,作者是沙[
阅读全文]

周末协助女儿参加了个同学婚礼,过程颇周折,弄完回赴到日常的洗菜做饭中,还真有些怅然若失。小述一下。那几天,女儿先一天回家。我们于当晚宿长岛公寓。第二天一早,老大还在休息,我悄悄拉上老二去附近一个中学操场晨练。多好的足球场大草坪,多安静的社区环境。那早,有几个黑孩子家庭在网球场上练网球。有两三对母女组,闺蜜组在绕场健走。我在这里一点[
阅读全文]

周末休息时,因近期读了本书(纽约下城),讲纽约历史的,忽然起意想去(纽约历史协会)去重温一下纽约历史。于是劳工节早上梳洗一番,准备进城。装扮时,头扎两小辫,并用女儿的几个小玳瑁立夹固定在头顶,有种十九二十世纪人女性用编发盘头做发型的古典感。于是我想起玳瑁梳子的故事来。“玳瑁梳子”的典故,源于二十世纪初美国小说家欧亨利的小说(麦[
阅读全文]

想起说说“AlleypondPark”,是因为总觉得对它很熟悉,近日发现它几处好去处,方知原先不怎么熟悉,才渐渐熟悉。下面稍说说。这Alleypondpark,是纽约小颈镇附近的一个大公园,我去过很多次了。它约650英亩,我所去的区域,很大片野林子和草地区域(草地区有板球场棒球场等)。因为公园巨大,每次基本从同一入口进出。近日在离经常入口七八个街区的一处树林夹路,[
阅读全文]
最近,两女儿准备去参加其中一位同学的婚礼,需备办礼服。那新娘是希腊裔美国人,邀请同为艺术学校同学的女儿参加她的婚礼。为此,女儿们绞尽脑汁,努力搜寻参加婚礼的衣服。于是有了试衣故事。那日,她两在曼岛一家大型部门商场逗留了四个小时,方才买下合适衣物,真是累坏了!我熟知那商场,很多牌子足够的选择。对于爱美的女生来,在那宽敞的试衣间试礼服[
阅读全文]

这周末纽约很热,热得人不想出门。就这,我也充任司机,在“赤日炎炎”的道路上,往返送女儿参加了个野餐活动。完成任务后,在家安享“码果盘”的快乐。
话说前日去到一个长岛农贸市场采购时蔬。那间是家老超市了,也有附带的花草市场。似有专门的农场供应,蔬菜水果花样多品种多,价格不贵,可少量购买。于是乎,我让那男收银着实忙了一阵,而我[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