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哪扯到哪

随翻随摘随忆 能感受得到 , 那块绕在南院上的云,又来了,看着厚。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博文
(2021-03-07 09:05:26)
闲答天玉之天玉之说:“你是说文学写得是人的各种心思,心情,越隐秘越好,因为你觉得那些隐秘,来源:天玉之于2021-03-0704:04:11[档案][博客][旧帖][给我悄悄话]本文已被阅读:6次(224bytes)字体:调大/重置/调小|加入书签|打印|所有跟帖|加跟贴|当前最热讨论主题回答:她知道文学在哪儿由姚顺于2021-03-0609:57:43其实反应的是人共有的人性,所以才会有共鸣。好的文学要掏心置腹[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古文,自己;今文,自己们,即我们古文,紧紧的;民国文章,松了,但紧得起来。今文,好崩溃。古文,文科博士打不住;至民国,怎么也有个本科水平。今文,好点的,像胡乔木陈伯达,方方日记,即有点文字拿揑技巧的文秘。常见的,随口塌。古文,字姿句式,腹书气华。至民国,换了行头,旗袍叉开高;今文,就是穿不出个样,走不成个形。古文,哪篇不喷喷书香。[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红楼梦第十六回》读议(三)凤姐笑道:“妈妈你放心,两个奶哥哥都交给我。你从小儿奶的儿子,你还有什么不知他那脾气的?拿着皮肉倒往那不相干的外人身上贴。可是现放着奶哥哥,那一个不比人强?你疼顾照看他们,谁敢说个‘不’字儿?没的白便宜了外人。----我这话也说错了,我们看着是‘外人’,你却看着‘内人’一样呢。”说的满屋[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心在哪儿?李清照摸到了诗词,一直读到李清照,才见心。也觉得,就她知道,心在哪儿。她之前,没见心;之后,找不到心。屈原,半颗心。这半颗心,分给自己的又再分半。诗经里的“风”,很私,也很心。编成集,成了私心集,干脆叫经,成名牌心了。蔡文姬《胡笳十八拍》写得呼天喊地一派,疑是伪作的不少。读后也觉得泪不多,水挺多。不及《悲愤诗》。《悲[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1-03-04 04:39:43)
杂议鲁迅与胡兰成 一 陈丹青为木心鸣不平“中国文学史应予地位”云云。 愿为胡兰成文章叫卖,不读《今生今世》,《山河岁月》,太亏。 二 在男女上,鲁迅,熬自己。那目光足足定力后,藏着无奈。 胡兰成,则任自己。看其照片,目光聚不拢似的,白相相的意思嘴角发际。 三 鲁迅和许广平吵架,至多,平躺阳台,一句话[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谁知近日水月庵的智能私逃进城,找至秦钟家下看视秦钟,不意被秦业知觉,将智能逐出,将秦钟打了一顿,自己气的老病发作,三五日光景呜呼死了。秦钟本自怯弱,又带病未愈,受了笞杖,今见老父气死,此时悔痛无及,更又添了许多症候。因此宝玉心中怅然如有所失。虽闻得元春晋封之事,亦未解得愁闷。贾母等如何谢恩,如何回家,亲朋如何来庆贺,宁荣两处近[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正在边读边记于《红楼梦第十六节》。今天读到你说贾雨村。 确信所言,确信所析。也以为所用的读法正适合。因为《红》是话本,不是小说。 诗词一脉放下不论。就文章论,中国的“小说云者”,几如唐末称词为“诗余”,是做正规文章者不屑的。纵然为之,也做一副闲来玩玩状。事后却又每每十分在意评价。对于称赞的做不过“戏之”的拽样[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红楼梦第十六回》读议(一)“话说宝玉见收拾了外书房,约定与秦钟读夜书。偏那秦钟秉赋最弱,因在郊外受了些风霜,又与智能儿偷期绻缱,未免失于调养,回来时便咳嗽伤风,懒进饮食,大有不胜之状,遂不敢出门,只在家中养息。宝玉便扫了兴头,只得付于无可奈何,且自静候大愈时再约。”议:三行读下,不见个文采或者机智,撂了不惜。好久都这样。博文[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外国的平易地讲述学术文艺的书,往往夹杂些闲话或笑谈,使文章增添活气,读者感到格外的兴趣,不易于疲倦。但中国的有些译本,却将这些删去,单留下艰难的讲学语,使他复近于教科书。这正如折花者;除尽枝叶,单留花朵,折花固然是折花,然而花枝的活气却灭尽了。人们到了失去余裕心,或不自觉地满抱了不留余地心时,这民族的将来恐怕就可虑。”议:古[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
“二校着《苦闷的象征》(7)的排印样本时,想到一些琐事——我于书的形式上有一种偏见,就是在书的开头和每个题目前后,总喜欢留些空白,所以付印的时候,一定明白地注明。但待排出奇来,却大抵一篇一篇挤得很紧,并不依所注的办。查看别的书,也一样,多是行行挤得极紧的。”议:鲁迅的叙述,使生偏爱。平常到根本不会一点点在意的地方,鲁迅笔经[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
[136]
[137]
[138]
[139]
[140]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