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哪扯到哪

随翻随摘随忆 能感受得到 , 那块绕在南院上的云,又来了,看着厚。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博文
(2024-06-12 11:34:21)
杂感与中国 左传,史记,汉书,后汉书…..通鉴,资治通鉴,四库全书,太平御览等,-读就知道是学问深厚者所著。事实也是,它们的编者作者都学有渊源。 诸子百家,好是好,但开启的语录杂感式的行文思考方式,害得这个民族,思不成篇,从公元前几百年到公元后二千多年,仍是个杂感水平。 这些杂感,记载是感觉碎片,思绪小火花。论语,國策,[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4-06-12 06:13:35)
二王书法,唐代书法,有种可遇不可求的气质。 清代各朝皇帝的字迹,也有这重气质。 清朝的皇亲的字,像溥儒,成亲王等的字,也有这重气质。 如今的孙晓云,方放,崔柏寒,之前的沈尹默,也有这重气质。 我总结为,他们都是得到了诸如家传秘方那样的“营养”。 中国是秘方文化的地儿,秘方经不住逻辑理性,但确实有理性逻辑不[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淡泊——看开了——-躺平;陶潜——-苏东坡———周恩来张献忠四川肆虐,扬州三日,清兵广州屠城,解放军四平围城,毛泽东搞土改镇反三年饥荒文革,是打断中国的脊梁给中国人看,疗效是,三年清零随你整,“饿死了也不会造反”的民族性再度让世人看个够。还有另一种。陶潜是一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但从不缺五斗米。他开创了居士精[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端午,让活得一代比一代怂的民族,有个识数的时候。屈原不骑墙。江边的韭菜骑墙,劝屈原也骑。屈原跳江死了,韭菜边哭他,边丢粽子。回转,仍骑墙。司马迁责怪司马迁死心眼,一棵树上吊死。如果不是这样,还有端午吗?或者说,传统节日中还有真有点气节的节日吗?春节,撞见鬼,不敢直面斗,鞭炮伺候;重阳,“遍插茱萸少一人”,只得忍;中秋,全民装有[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苏东坡,想深,但深不下去。他其实也不知道他不深在哪里。 他出手,都在一般以上,但看久了,会觉得都一般。这个情况挺害人的。比如,在这样情况下,常常听不到批评。譬如,听过谁说多他的不是吗? “太有才了”,常常是看出一点好来,可又不明白究竟哪儿好,又不愿意多想,于是舌头打个滚。如果不是这样的,它多半就是个坑。苏轼下笔,周围[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4-06-08 03:09:22)
闲来抄苏轼文章,有议 庄子的逍遥,有愤然出世的悲壮;苏轼的潇洒,则多是谈资的消谴。读多苏城诗词文章,觉得,这个,挺影响他文学质量的。 鲁迅说中国国民性;林语堂说“中国人人人心中有个苏东坡。”深浅自现。听前者,最起码会皱眉头;听后者,哈哈一笑。其实,鲁迅早说过比林语堂这见识深刻的话:“人往往憎和尚,憎尼姑,憎回教徒,憎[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4-06-07 09:00:20)
读中国古人司马迁班固范晔魏征欧阳修….写的中国历史,就是听现在的易中天陈丹青沈国华高华等吹故事。 读希罗多德,凯撒,《罗马帝国衰亡史》《美国史》《雾月政变》,不由地正襟危坐,也不由地感到读专业书的枯燥。 专业的历史著作,其实是给学专业的人翻阅查找的,不是像《史记》《后汉书》那文学般的。由这,看得出中国人之于历史,是从不怀正[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张爱玲说五四,很吵。没人听。她怕吵,没人听就没人听。六四,也很吵清中叶开始的“大变局”,其实就是中国社会开吵。洋钉,洋油,洋伞,洋山芋…..靜靜地流入人家;数理化学习静静地替代了私塾;旗袍的近代审美元素看着增添…..张小姐置身其中,享受着自来水,电车,租界。近日,去纽约山林中小住。纯生活。平,静。记了几段:山中随感随记是就餐,[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陪审团裁定,川普有罪。许多大陆人开喷。 商君书,秦汉法,是没法和汉漠拉比法典,罗马法相比较的。别的不说,智商不在一个层次上。前者是你坏,我比你更坏的小奸小坏;后者是“法官大人,根据民法.....” 五四,六四,要民主,要法治。一直有个疑问:汉人这脑袋,装得下复杂的民主制度吗? 曾翻过陪审团制度的书籍,和读欧美税法一样的感受:[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没女人帮,中国的文学,书法,一锅粥,还不知道熬到哪年才成“名粥”。 篆隶变成行楷,老成变成了妍妩。汉字,变得女气了。不是吗? 二王之书,何其女孩兮兮!王羲之尚有端俨,而王献之,则笔底生花,写出一派“春日游,杏花吹满头”。 这是书法走得准准的一步:走向便捷,舒宜且时尚。这不是历代女人追求的美感吗?而王義之的书法[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
[11]
[12]
[13]
[14]
[15]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