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佛学

本博客所有文章,均属于原创。对于佛学的研究,尚很浅薄。欢迎讨论,一起学习。转载请注明出处。
博文
(2018-08-31 19:50:07)
与慧同行IBDSCL,Jun30th,Jul1st,NancyYu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宇宙规律国际佛学会,来聆听今天的佛法讲座。这周是慧主题最后一讲。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待何生度此身。据《杂阿含经》卷第十五《杂因诵第三》记载,一次佛陀在猕猴池侧重阁讲堂中,对众弟子们说:“譬如大地全都变成海洋时,有一只长生不老的瞎眼乌龟,每过一百年才从壳里[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8-08-31 19:48:39)
离幻归真IBDSCL,June23rd,24th,2018,NancyYu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宇宙规律国际佛学会来聆听今天的佛法讲座。我们修行,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都是为了开启自己无上的智慧,去掉妄想分别执着,回归本自具有的佛性,解脱妙明真心。汉语里有一个成语,黄粱一梦。这背后是这样一个故事。唐朝时期,一个书生姓卢,字萃之,别人称之为卢生。
一年,他上京赶考,途中[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8-08-31 19:47:42)
金刚般若IBDSCL,June16th,17th,2018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宇宙规律国际佛学会来聆听今天的佛法讲座。上周我们讲了般若智慧,我们诵了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实际上,佛陀所宣说的妙法,无处不是智慧,法是慧,戒是慧,三法印是无上的智慧,四念处是无上的智慧,怕的就是没有慧眼而不识慧。真修行人要学会观照,日日观照,时时观照。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8-08-31 19:46:48)
般若智慧IBDSCL,Jun.9th,10th,2018,NancyYu大家早上好!欢迎大家来到宇宙规律国际佛学会,来聆听今天的佛法讲座!今天,我们开始一个新的主题“慧”。“慧”,是智慧。佛说: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当我们持戒,因持戒而定力增深的时候,我们本自具有的智慧就会显发出来。何为智慧?智慧是指可以深刻地理解人、事、物、社会、宇宙、现状、过去、将来[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8-08-31 19:45:25)
罗睺罗入三昧增一阿含经.安般品第十七之一苻秦三藏昙摩难提译IBDSCL,6月2日,3日,2018,NancyYu大家好!欢迎大家再次来到宇宙规律国际佛学会,来聆听今天的佛法讲座。上周我们一起学习了般舟三昧经的前部分,希望大家回去后,能够诵读整部经。今天我们学习增一阿含经.安般品第十七之一,来学习一下佛陀是如何指导罗睺罗尊者来修行定力的。这周的中英文内容不太一致,因[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8-08-31 19:43:15)
般舟三昧IBDSCL,5月26日,27日,NancyYu大家早上好!欢迎大家来到宇宙规律国际佛法学会,来聆听今天的佛法讲座。上周,我们讲了如何修定。修行,就是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去掉妄想,分别和执着。参悟“五蕴皆空”,参悟“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参悟“我和宇宙本来一体,我和自然本来一体,我和众生本来一体,我和佛心性海本来一体[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8-08-31 19:41:48)
如何修定IBDSCL,5月19日,20日,NancyYu大家早上好!欢迎大家来到宇宙规律国际佛法学会,来聆听今天的佛法讲座。上周,我们讲了什么是定。定是将心安在一处的安定状态,心不散乱,心住一缘,合法离邪,直心正道。正心正念正定在修行中至关重要。真正的神通,都源自于甚深的定力。有了甚深的定力,才能刹那倾游历诸佛国。想要增深定力,就要不断去除心中的妄想分别和执[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8-08-31 19:39:22)
如何是定IBDSCL,5月12日,13日,byNancyYu大家早上好!欢迎来到宇宙规律国际佛法中心来聆听今天的佛法讲座。这个月我们的主题是定。今天我们就来讲讲什么是‘定’。‘定’在佛语为‘三昧’,是梵语samadhi的音译。又作三摩地,三摩提。是将心定于一处的一种安定状态。关于三昧,佛经中有如是说:‘旧称三昧,三摩提,三摩帝。译言定,正受,调直定,[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8-08-31 19:34:48)
以戒为师IBDSCL,4月28日,29日,byNancyYu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宇宙规律国际佛学会来聆听今天的佛法讲座。上周我们讲了以戒为纲,十法界的路自己选,持五戒可以保持人身,持十善戒可以得生天道,比丘有比丘戒,菩萨有菩萨的戒律,当然佛也有佛戒。越往上,持戒越清净。这周我们讲以戒为师。这也是佛陀最后的遗训。释迦牟尼佛以一大因缘事(欲令众生入佛知见道故出现于世[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8-04-16 19:36:37)
大家好!上次我们讲了制戒的因缘。佛陀因为须提那事件而开始制定戒律。后来,又因为所发生的各种各种的事情,而制定了各种各样的戒律。其中在家人可以持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或者六重二十八轻戒的优婆塞优婆夷戒。五戒是根本戒。能持五戒,就不会堕入三恶道,得生人天,但是不能脱离生死轮回。有十善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1]
[2]
[3]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