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燕客

"我欲载之空言,不如见之于行事之深切著明也。"
博文
(2018-08-26 05:37:10)
子曰:“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无所不说。” 颜回是个好学生,但老师说什么是什么,则于学无助。 后儒把《论语》奉为真理,句句无所不说,亦无助于学。宋儒“固”于对孔子的崇拜,说什么“其辞若有憾焉,其实乃深喜之。”不但“固”,而且“意、必、我”具矣。 [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8-08-25 07:36:57)
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 孔子育人,重德、重修养,“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作为教育方针,万世可用。然而,贤未必能,修养不等于能力。孔门十哲,各个都是贤者,但成就都一般。 [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8-08-24 05:27:36)
子曰:“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也。” 于陈蔡之间,不能走——儒人以君子自居,患难之时一走了之,小人之行,君子耻之。 “鸟能择木!”孔子当自己是鸟,不知对弟子来说,他是木。良禽择木而栖,孔子之教也。 [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8-08-23 05:35:20)
子曰:“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如用之,则吾从先进。” 后儒将此句解为,前辈追求质朴,返璞归真,时人不解,以为是野人;后辈只知追求一种文质彬彬外表,认为是君子。孔子赞成前者。 “礼乐”本属于上流社会,统治阶级用这套东西来维护统治。“野”,根本不是质朴,“礼不下士人”即点明其占有上层建筑,并把美[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8-08-22 06:42:35)
色斯举矣,翔而后集。曰:“山梁雌雉,时哉!时哉!”子路共之,三嗅而作。 孔子叹生不逢时,子路以为是说时运之兆,故拱手谢之。 《史记?孔子世家》记述,“卫孔文子将攻太叔,问策于仲尼。仲尼辞不知,退而命载而行,曰:“鸟能择木,木岂能择鸟乎!”文子固止。” 孔子以鸟自喻,主动性完全在己,实大误也。君非木,他不但有选择权,[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8-08-21 05:58:51)
《乡党》记孔子日常起居行止。 孔子以知礼成名,后越究越古。“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徵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徵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徵之矣。”光能言之,尚不够,还要行之,才有鹤立鸡群之感。从此章所记,可以看出,孔门弟子也确如群鸡仰鹤一样,对他拿腔作势的做派充满崇拜。我不禁想起清末民初的辜鸿铭,这位先生也好古,留辫子倡小[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8-08-20 04:30:59)
“唐棣之华,偏其反而。岂不尔思?室是远而。”子曰:“未之思也,夫何远之有?” 一首优美的情诗,如何被后儒曲解此句可见一斑。朱熹注曰,“此逸诗也,于六义属兴。上两句无意义,但以起下两句之辞耳。”但又觉得这么说不够高大尚,再补引程子的话,“此言极有涵蓄,意思深远。” 传说,孔子初恋被对方给拒了,遂发奋于学,努力提[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8-08-19 04:39:53)
子曰:“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 分开来看,“可”;连起来,按次序递升看,则亦“未可”——即不一定。如,可与立,未可与适道;可与权,未可与适道。“公山弗扰以费畔,召,子欲往。”孔子与公山弗扰自然道不同,但子欲往,可见孔子认为“可与立。”再如,吴起,可与权,其道儒[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8-08-18 05:57:56)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此言有“意”“必”之嫌。 知者不惑对吗?“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够仁了吧?其忧大矣。 勇者可能怕老婆,儿女情长英雄气短,不可一概而论。 [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8-08-17 04:11:12)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 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松柏之后雕”,因其适应寒冷的环境,非它。如伯夷、叔齐,节气有余,适应不足,故早凋。 [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
[21]
[22]
[23]
[24]
[25]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