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彼岸洋插队

一介教书匠,酷爱自家乡;寓居多伦多,桑梓永难忘。
个人资料
博文
第二十二章军队与文化大革命 1.军队的造反派 刘少奇、邓小平虽然分别做过新四军和“二野”的政委,但很少指挥战斗,在军队中根基不深。所以八届十一中全会批判刘、邓,军队是拥护的。那时部队的主要领导,包括一些老帅和将军们都表现得非常积极,和中央文革小组的关系也很好。中央文革要成立《快报》组,吴法宪从空军调了一些优秀的干部来给[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第二十一章青海军区开枪镇压革命群众惨案 1.中央军委“八条命令”的诡异传达方式 事实上,“二月逆流”决不是“大闹怀仁堂”这样一件孤立的事件。它与许多地方发生的动用军队镇压造反派的事件是有着紧密联系的。毛主席批准的中央军委“八条命令”是为了稳定军队的。但是一些人却把它用来当作镇压造反派的“尚方宝剑”[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第二十章陈毅、谭震林等人大闹怀仁堂和批“二月逆流” 1.京西宾馆事件 在上海发动“一月革命”期间,江青在一次会议上,谈到对陈丕显的评价问题时,她以开玩笑的方式对主席说,“这次要造主席一个反”。谭震林就在一边指责江青说,你还要造主席的反?主席是全党的主席,你这是胆大妄为。当时主席听了也只是笑笑,并没有去理会谭[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第十九章上海“一月革命”掀起的夺权风暴 1.上海的“一月革命” 参加毛主席的简朴家宴两天后,上海发生了“康平路事件”。上海市委对张春桥处理“安亭事件”的做法很不满意,可是毛主席已经明确表态支持张春桥,他们又不好公开地去反对。当时在“工总司”成立先后,支持上海市委的工人成立了上海工人赤卫队。曹荻秋等[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第十八章打倒陶铸及中央文革小组的变化 1.我所知道的陶铸 文革开始前,中央办公厅是在刘少奇曾经住过的“甲楼”办公,中办主任汪东兴、秘书局局长童小鹏和我的办公室都在那里。1966年5月的政治局扩大会议后,陶铸调来中央当中央书记处常务书记兼中宣部长,中央办公厅的工作就由他来领导了。他刚调来北京,还没有办公的地方,于是我们就把我们[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张春桥、王力、关锋、姚文元对毛主席“生日讲话”的回忆 一九六六年毛主席生日家宴情况 (一九六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 张春桥回忆 1966年12月25日,当我走进他的住所时,他正在同李讷、李实姐弟说话,空气很活跃。见我进来,就说,“你想回老窝啊!”我一时脑子转不过来,不知道他指的是什么,直到他说:“上海形势很好,红卫兵起来[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第十七章参加毛主席的生日家宴 1.我对毛主席在生日宴会上讲话的回忆 1966年12月的时候,我们中央文革小组的成员就多次向主席说,希望在毛主席生日的那天与主席一起吃个饭,以为庆贺。主席一直未作答复。12月26日下午4时许,主席机要秘书徐业夫打电话给我,并要我立即通知陈伯达、张春桥、王力、关锋、姚文元,一共六个人,于下午5时到中南海主席家里[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第十六章张春桥处理上海“安亭事件”和中央召开工交座谈会 1.文革运动从学校向工厂和农村的发展 八届十一中全会公布“十六条”以后,一些工厂的工人也都纷纷投入到文革运动中。按照当时原有的规定,除学校以外,工矿企业等系统和农村的文化大革命运动,都以原来城乡“四清”运动的部署来进行。并且规定,学校的学生不要到工厂、[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第十五章批斗“彭、罗、陆、杨”及彭徳怀 1.批斗“彭、罗、陆、杨” 1966年12月12日,在首都工人体育场,召开了有十万人参加的誓死保卫毛主席,斗争“彭、罗、陆、杨”反革命修正主义集团誓师大会”。这是文革中第一次有广大群众参加的公开批斗原中央上层高级领导干部的大会。但是,这个会议,并不是中央文革小组发起和组织的。[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第十四章批判资产阶级反动路线 1.“资产阶级反动路线”的提出 在1966年10月1日林彪所作的国庆讲话中,提出了“资产阶级反对革命路线”这个概念。这个讲话稿是张春桥起草、陈伯达参与修改的。在事先中央开会讨论的时候,王力曽经提出过“资产阶级反革命路线”。主席说,反对革命不等于就是反革命。总理说,主席说得对,要把反对革命[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
[26]
[27]
[28]
[29]
[30]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