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之丽

真实是生活的全部。本博作品均属原创和纪实,谢绝任何形式的转载和抄袭!
个人资料
春之丽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博文

在一个春天的早晨,儿子一起床就惊爪爪地叫我:“妈妈快来看,窗外树枝上的花都出来了!” 还常把成双的袜子、裤子、鞋子说成是“一对袜子”、“一套裤子”、“一盒鞋子”。也常把一头牛、一只鸡、一棵树,说成是“一只牛”、“一个鸡”、“一根树”。 有一天中午回家时饿了,端起一碗饭就吃,吃得很快,我怕他噎[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6)

儿子进入五年级后,我那半罐子晃荡的英文再也教不了他了,就开始教他中文。我找来“北京市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试用课本”的语文和数学各十二册给他。他一看就说:“这么多呀?”然后翻了翻课本又说:“一、二、三册的语文和数学我都学过了。”“好啊,那我们就从第四册开始学。”我对他说。数学不难,一教就会,很快就做完布置的作业[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钦及告诉母亲他还要赶去舅舅家报丧,母亲强忍着泪水,对他点了点头,并告诉他要同他一起去舅舅家。 除了大哥随师傅在外做木工活去了,我们一家人都围在母亲身边安慰她。二哥和三哥懂事地坐在她的跟前,安静地陪着她。我拿了一张小手绢为她擦眼泪。父亲不停地劝慰她,他想起第一次去蔡宅时见到小姨婆,她是那样年轻漂亮,优雅温婉,要不是她力挺、支持,他[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5)

一天中午小姨婆的大儿子钦及来到我家,他是来报丧的:小姨婆殁了!这消息如同晴天霹雳,母亲无法相信这是真的,呆滯地坐在椅子上两眼无神、口中无语,泪水慢慢地掉了下来。 文化大革命(简称文革)的风暴席卷城镇乡村每一个角落,金李井乡下也不例外,除了成立村革命委员会(简称革委会),还组建了一支村民参与的造反派队伍。村革委会和造反派的主要[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8)

到了亚特兰大后,正是暑期,区教育局和学校都在放假,无法确定儿子能去哪所学校。我们先借住在朋友空着的公寓里,一来每天晚上继续教他说英语,二来等待秋季开学。一天晚饭后我在厨房洗碗,突然有一电话找儿子,是他在路易斯维尔的一同学打来的,他们就聊上了,一聊就是半小时,我用心听着,他在电话上对答如流,每一句英语说得很准确。我在想:也许他不需[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儿子转到西城区的布兰代斯小学那天,我请了一天假陪他去那里。布兰代斯小学座落在一片开阔地的中央,周围既没有居民房屋形成的街道,也没有树木花草,只有一条路直通校门。我们进去后,他被直接领到了“ESL课堂”。教室里有二十来位小朋友和两位老师,他们热烈欢迎他的加入。教室里小椅子放了一圈,到处都是图画、积木、拼图等儿童玩耍的玩具,不像教室,[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两种语言的主体部分(语法、词汇、读音、拼写等)是相同的,但最重要是美式英语在其发展过程中受其独特的历史、文化、民族、地域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形成了自己的特点,与英式英语有显著的不同。英美英语的主要差异表现在词汇、读音、拼写及说话的气质等方面,尤其是某些词汇的表示意思存在着诸多差异。不管怎样,它们都属于英语同一种语[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学校刚恢复往日的平静,一天中午突然有人来报:“反到底”真的来了,一队大、中学的红卫兵英姿飒爽、斗志昂扬地住进了公社革命委员会(革委会)。 公社位于中街茶馆对面,从一对木制的大红双扇门进去后,是一大厅和一小间收发室;过了大厅是一个小天井,小天井四周有楼上楼下七八间办公室;过了天井是食堂。这个食堂在“大跃进”年代吃大锅饭[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5)

在1967年4月,春意正浓,可微风吹拂着火焰的气息,莺歌夹杂着豺狼的哼鸣,使人烦躁不安、心神难定。 周末刚过,周一大早,金带场小学接到通知:重庆造反派“反到底”要来金带场了,这消息在前后院炸开了锅,学校的气氛一下子紧张起来。 “反到底”是重庆造反派代表之一,是重庆武斗疯狂杀戮中的主打力量。在1966年底,造反派与保守派在市体育[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4)

第二天一早他回来了:衣服破了,左胳膊上的红袖章也歪戴着,左手攥着一顶绿军帽,右手握着一根烧火棍,脚上只穿了一只胶鞋,脸通红,头冒着热气,鼻尖上都是汗珠。一定是革命了一夜,回宿舍来喘口气。 母亲和郭孃一见二哥,二话不说,前拉后推地把他哄到了汽车站,左膀右臂地把他架回了家,她俩生拉活扯地把红卫兵勇士从枪林弹雨的前线拽到了风和日丽的后[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7)
[<<]
[11]
[12]
[13]
[14]
[15]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