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3年前的春天,我在《侨报》组织的一场诗歌朗诵会上初遇文友唐简。我们互加微信后,又介绍彼此加入各种微信群。唐简说,有一个纽约文青群,你要不要加入?我听了不禁莞尔,只道:“就怕我年龄太大,不好意思再冒‘文青’的名,入‘文青’的群。”唐简笑说:“没关系”,然后把我拉进了群。后来我才知道,这个纽约文青群里,比我年轻[
阅读全文]
年前去一个美国朋友家里玩,他们家十三岁的儿子给我们展示他的自行车,居然有五、六辆之多,各种式样的车还有附带的修理工具,看得我们眼花缭乱,两个小朋友更是羡慕佩服得紧。我倒因此想起自己和自行车曾经亲密接触的那些时光。小时候,自行车在我们苏北农村尚是一样“奢侈品”,一个大家庭能有一辆也就是颇富有的象征了,更何况骑车是需要手脚灵巧的。[
阅读全文]
都说美国万“税”,我到美国留学的第二年春天终于开始领教了:那之前我从来没意识到,我一个来美国读研究所的穷学生,拿的那一点奖学金居然也要给美国政府纳税。记得当时第一次在图书馆看到各种税务表格,听朋友说要拿哪张哪张回去填写,我这个懒人立马头大如斗。于是询朋问友,结果有同学说我们同一年来的、一个系的学生,都拿着同样数目的奖学金,又是[
阅读全文]
一个五分钟的盹后
就是春风又绿的两岸了
这被汽车的呼啸
挤满吵醒的
95号高速的两岸
穿过美国的马里兰
而都城的湖边挤满
缤纷的人群
和如潮的花事
如潮的花事啊
吵醒我蛰伏了一个冬天的乡愁
叫我想念
南京的梅
杭州的荷
北京的菊
也许还有
我从不曾见的
洛阳的牡丹
还有
长安城里的远古春花
这粉的白的
卷潮[
阅读全文]
上个星期四早上,太太一早先起床,洗漱完毕,照例抱着跟我们同睡一床的小女儿下楼去。我迷糊之中听得她开门、关门、下楼,正想再赖会儿床,却忽然又听得一声重物落地的钝响,然后是反常的安静。我心里一惊,感觉不好,连忙跑出来瞧个究竟。
原来太太下楼时脚下打滑,一屁股坐在了楼梯上。她护女心切,抱紧女儿的同时抓住了楼梯扶手,母女重量都跌压在臀部。[
阅读全文]
有时候,生活里发生一些“神秘”事件,一开始不得其解,急得叫人只抓头皮,而一旦谜团解开,又往往叫人哭笑不得。周日傍晚从健身馆回来,路上遵照太太指示去离家很近的“最好超市”买了几盒蓝莓和草莓。临结账的时候,看到超市已经在卖盆装的郁金香,一盆六株,多是已经含苞待放的。我看上一盆浅紫的,就顺手牵羊买回来了。回到家,太太就说我乱花[
阅读全文]
转眼月余过去,纽约城里的春色忽然间燃了爆了一般,满眼都是浓郁的绿色。献科来美也有了些年头,开始对花粉过敏,每天如一个重感冒病人一般上班下班,虽然吃了药,却并不见症状好转。如今除了自己工作,他又忙黛珊的事情,查询了不少社区大学情况,看有没有希望让黛珊拿个跟原来工作相关的学位。忙乎了一阵子,也没什么明确的结果,许多事情还得等黛珊过来了[
阅读全文]
第二天一早又有回门之说,献科黛珊匆匆回去了一趟林家。林墨玮已然回校去,林寄海不得空,只他们两口子和薛美娟并两三个亲戚吃饭聊天。吃完了又匆忙回旅馆,却说他们的房间已经被献科的父母退了,东西也都在十二点之前收拾回去了。献科隐约听他们提说过:婚礼完了,他和新娘子也该在家住两天才算正经事情,却不料他们想着省一天的房钱,居然匆忙就退了,连招[
阅读全文]
献科随着艾美手指方向看了一眼,开口想说他和黛珊就是在一家“枫丹白露”认识的呢,到头却只是笑了笑,心里盘算着要不要约请艾美去喝点什么,艾美的神情似乎也在等他开口相邀。献科略一迟疑,就听司机不耐烦地道:“哎呀先生,这车你还要嘛,我们还等着交班呢!”献科回头对艾美苦笑,艾美却伸手出来,跟他握了一下,道:“你也忙吧?这会儿[
阅读全文]
(原载于《世界日报》3月11、12日“上下古今”版面,用题《寒冬琐忆》。)
最近两三个星期,纽约经历了血狼月和“北极涡旋”,两次天气异象都带来了超低寒温。我们所住的纽约长岛地区最低温度达到零下十五摄氏度,而体感温度更低达零下二十七摄氏度。印象里,这就是到纽约后经历的最寒冷的冬天温度。然而有关更冷的冬天的记忆,却还是在中国,在小[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