旷野之声

这里是一些个人的读经分享。知识就是力量,我们生命的力量是从认识真理开始。
个人资料
博文
(2017-03-22 21:07:22)
《撒母耳记上》第6章讲的是约柜的回归路,从非利士人当中被送还给以色列人。这一段给我们的教训是要敬畏耶和华。非利士人将神的约柜当做战利品,而不是独一真神的临到,结果没有敬畏的心,为自己带来的是神的惩罚。以色列人把神的约柜当做是展品来观看,而不是神的同在,结果也失去了敬畏的心,为自己带来的也是神的严厉管教。非利士人在遭遇了这么多灾难之后[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7-03-21 20:15:22)
《撒母耳记上》第5章讲的是约柜被非利士人掳去之后,没有一个非利士人的城市敢接受神的约柜。对于非利士人来说,约柜原本是他们值得炫耀的战利品,可是如今却成为人人不想沾边的烫手山芋。神的约柜所经之地,不但让他们的偶像蒙羞,而且还让非利士人的百姓身患痔疮,苦不堪言。这里和合本所翻译的“痔疮”,在其它译本有翻译成毒疮,或是鼠疫疱。虽然我[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7-03-20 19:59:05)
《撒母耳记上》第4章讲的是以色列人两次败在非利士人手下的故事。在第一次战败,损失四千人之后,以色列人搬出了约柜,指望可以一雪前耻。谁知道,第二次输的还要惨,不但损失了三万人,而且约柜也被掳了去,两个祭司也都被杀。以利听说约柜被掳,就往后跌倒,折断颈项而死;以利的儿妇正在产期,听说约柜被掳,也是悲伤、疼痛而死,死前一直念念不忘的是:&ldq[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7-03-16 20:24:44)
《撒母耳记上》第2章用了交叉的手法来描写以利家的两个儿子与撒母耳之间的对比。老一代祭司以利家的败落和新一代祭司撒母耳的兴起所反映出来的是神严肃的属灵原则:“因为尊重我的,我必重看他;藐视我的,他必被轻视。”(2:30)我们相信神爱世人,可是我们也必须承认,神要按照我们的行为报应各人。我们要留意,不要在神的爱中却失去了对神的敬畏之情。[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7-03-15 20:45:38)
《士师记》的下半段讲到以色列人没有王,各人任意而行。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路得记》是在为大卫王的诞生埋下伏笔,而《撒母耳记上下》则以撒母耳这最后一位士师的诞生与结束来宣告以色列从此离开了士师时期,而进入有君王统治的时期。实际上,以色列人的问题不是因为缺少可见的王来管理他们,而是他们是否愿意接受那位看不见的神来作为王管理他们。《撒母耳[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路得记》不愧为文学艺术的旷世杰作,其中虽然没有什么华丽的辞藻、惊心动魄的场景,和发人深省的哲理,可是在朴实中却可以引人入胜,叫人读起来爱不释手。全书字里行间洋溢着一份恬静,给人以美的享受。作者除了使用许多对比以外,还用了重复的文学手法。这首先表现在神的作为上面。全书虽然出现很多“耶和华”的字句,可是如果排除各种人物奉神的名彼[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7-03-13 20:29:33)
《路得记》第4章讲述的是波阿斯娶得路得为妻的经过。整个过程可谓是惊心动魄。特别是当这位亲属回答说愿意赎地的时候,相信如果是路得和拿俄米也在场的话,她们的心恐怕都快提到嗓子眼了。然而,这位亲属毕竟没有往前更进一步。当波阿斯向他提到还要娶路得为妻,使死人可以在产业上存留名字的时候,这位亲属退却了,因为他不希望以后和路得所生的孩子会把从自[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7-03-11 05:50:03)
《路得记》第3章讲的是拿俄米让路得去向波阿斯表达愿意嫁给他的愿望。虽然路得从田间拾回很多麦穗,给孤苦伶仃的拿俄米很大的帮助,可是拿俄米并未因此就紧紧抓住路得不放,而是为着路得着想,希望路得寻到更美的家,可以得到更多的祝福。故事很动人。路得遵照婆婆拿俄米的吩咐,去到波阿斯的田间,等他就寝之后,就静悄悄地掀开他脚上的被,躺卧在那里,等待[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7-03-09 20:19:21)
《路得记》第2章讲的是路得在波阿斯的田间拾麦穗的事,这对拿俄米和路得来讲都是不小的挑战。对于拿俄米来说,她终于回到了本地,可是摆在她面前的却是一个严峻的境况。当时恰好是动手割大麦的时候,可是拿俄米刚刚回来,都没有栽种,她从哪里来的收成呢?对于路得来说,她离开了本族摩押地,首次来到犹大地这样一个陌生的环境;作为一个失去丈夫的外族人,在[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7-03-08 20:55:13)
《路得记》是大家都很熟悉、喜爱的书卷,读起来轻松、写意、快乐、甘甜,被称为“完美的故事”,也被看成小说艺术的旷世巨作。虽然全书以欢庆结束,可是故事的一开始却是非常的凄凉。在第1章当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家破人亡的故事。以利米勒因为在自己的土地上遭遇饥荒,就带着妻子和两个儿子逃往摩押地避难。虽然在那里儿子们都娶了妻,在异地好不容易[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
[141]
[142]
[143]
[144]
[145]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