旷野之声

这里是一些个人的读经分享。知识就是力量,我们生命的力量是从认识真理开始。
个人资料
正文

由苦变甜的开始

(2017-03-08 20:55:13) 下一个

《路得记》是大家都很熟悉、喜爱的书卷,读起来轻松、写意、快乐、甘甜,被称为“完美的故事”,也被看成小说艺术的旷世巨作。虽然全书以欢庆结束,可是故事的一开始却是非常的凄凉。在第1章当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家破人亡的故事。以利米勒因为在自己的土地上遭遇饥荒,就带着妻子和两个儿子逃往摩押地避难。虽然在那里儿子们都娶了妻,在异地好不容易安定下来。可是接二连三的,以利米勒和两个儿子相继去世,家中只剩下三个寡妇。此时,拿俄米听说神眷顾以色列人,赐粮食给他们,于是就要回去。她劝两个儿媳回娘家,不要跟着她继续这样一个没有盼望的生活。俄珥巴含泪离开了,可是路得执意留下了。拿俄米带着愁苦回到本家,以自己的名字为羞愧,不愿被叫做拿俄米(就是甜的意思),而宁愿被叫做玛拉(就是苦的意思),因为她自觉在神的手中受了大苦。

拿俄米的确很苦。一个信神的子民,被饥荒所迫,离乡背井,原本就是一件很苦的事;然而丈夫和两个儿子的离世,则让她苦上加苦。以前在饥荒中看不见神的帮助也就罢了,可是现在虽然看见了神的影子,但却是那位使自己受苦的神,这更让拿俄米痛苦万分。

虽然受尽了人间的苦难,也在神的手中受苦,可是拿俄米却有两个非常特别的地方使她的苦尽甘来成为可能。首先,无论在神的手中受了多大的苦,拿俄米始终要起身回犹大地,回去神那里,回到神的子民中去!在她眼里,即便神苦待了她,让她从甜变为苦,可是神始终是她的神;她没有被摩押地的偶像掳掠,而是依然以耶和华为她的主。其次,无论拿俄米多么的苦,她始终是在为别人着想。她即便只剩下自己孤零零无依无靠地回本家,也要极力劝说两个儿媳离开她,为了她们的将来着想,而不是因为自己老无依靠而死死把她们抓在身边。

正是因为拿俄米在无论多么困难的情形下,她始终以神为神,始终为别人着想,带来了她人生的重大转机,虽然她还在为自己由甜变苦而悲哀,可是却不知不觉已经踏上了由苦变甜的蒙福之路。读《士师记》的时候,我们已经总结出以色列人悖逆神的两个面向,一个是离弃神、拜偶像;另一个就是把神挂在嘴边,但却彼此相争。与这些恰恰相反,拿俄米是无论再苦也不离开神,无论再苦也要帮助人。在神的眷顾之下,拿俄米踏上了回地上老家的旅程,也踏上了回到天上更美家乡的旅程。

从拿俄米身上我们学到什么呢?很明显,就是无论身处何种境况,我们都要持守爱神、爱人的原则。这个世上,我们会遇到很多让我们觉得很痛苦,很孤单,很委屈,被人遗弃的事情,有时我们甚至都在埋怨神为什么苦待我?很多事情我们找不到答案。可是,我们如果能好像拿俄米那样,即便认为是神使自己受苦,可是心中始终谨记的是神依然是我的神,我依然要去找祂,要回到祂的怀抱中去的话,我们终究就会体验到,信靠耶和华的必不自羞愧!

默想经文:“她就与两个儿妇起身要从摩押地归回,因为她在摩押听见耶和华眷顾自己的百姓,赐粮食与他们。”(1:6)

哦,主啊,多么温馨的画面,多么感人的故事。当我看到拿俄米对你如此的忠心,对儿妇是如此的善良的时候,我几乎都忘记了这是一个悲惨的故事。是的,当人心中有神,心中有他人的时候,苦难又算得了什么呢?当我们转向神的时候,也就是苦尽甘来的时候了。主啊,感谢你。一宿虽然有哭泣,早晨便必欢呼。

一点操练:在生活中遭遇意想不到的事情,遭遇不可理喻的事情,不要灰心,不要忧愁,不要自暴自弃。要知道,神始终是我们的神,我心里依靠祂,就得到帮助(诗28:7)。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